曾国藩从小被祖父寄予厚望,希望他能考上秀才,开启仕途之路,光宗耀祖。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从小就聪明伶俐,能在人群中出类拔萃。

但是,不是每个人,生来就是天才。大多数人,都是普普通通的人,甚至有那么一点笨拙。

然而,曾国藩连考六次秀才未中。第六次考试,曾国藩还被当作反面例子,出名出到了省里。

曾国藩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他将自己关进房间,反思自己为何会屡考不中,终于总结出方法。

当他第七次再次考试,终于考中了秀才。考中秀才后,他继续考举人进士、翰林,都获得好成绩。曾国藩从此踏入仕途

笨拙的人,走得慢,走得却稳

很多人常常一碰到困难挫折就退缩,然而,人生之路,常常是坎坷不平,起起伏伏。

失败不可怕,最怕的是在失败中沉沦不振作,再也没有了追求的激情。

曾国藩承载着祖父的希望,去考秀才。若是普通人,考了六次考不中,还被村里人笑话,可能已经心理压力巨大,不想再考了。

特别是第六次,曾国藩的文章还被当作反面教材贴出来,又增加了笑柄。

曾国藩却有一股韧劲,即使第六次考失败了又如何,只要继续考,总会有希望。

路一直在那里,如果中途折返,永远到达不了终点。

若是一直坚持前行,终有一天与自己的梦想遇见。

笨拙的人,只不过是走得慢了一点,慢慢走,没有关系,只要向前走一步,就与梦想靠近一步。走得稳,才能行得远。

笨拙的人,不走捷径,打好坚实基础

曾国藩知道自己笨拙,所以办事“尚拙”,肯下苦功夫。

很多人总是想走捷径,希望能一蹴而就,很快见到成果。事实上,获得成功,并没有那么简单。

若是走捷径,心太急了,就容易走偏。而曾国藩,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来。

小时候,曾国藩在家中,主要是受父亲教导。他有记不住、不懂的地方,父亲总是反复教,不停地教,从早到晚,直到他明白记住为止。

这种方法,就是不断地将基础打好,而且磨炼人的耐心与意志。

曾国藩开始时走得慢,考了七次才中秀才。看似走得很慢,但是,后来却走得快。

因为他在第七次考试时,开了窍,找到了学习方法,开启快速通道,反而走得比别人快了。

走得慢不可怕,怕的是走着走着,就停了下来。

曾国藩曾说道:“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笨拙没有关系,只要不惧困难,不惧打击,脚踏实地,慢慢地一步一步地走,终会走到终点。

那些比自己聪明的人,走得快一点没有关系,他们只不过是快了一步到达终点而已。

成功不分早晚,以走到终点为准。走得快走慢都没有关系,只要慢慢地向前走,就能看到希望。

正如《曾国藩传》中所说:“笨拙”的人看起来开始走得慢,其实越到后来就走得越快,就好比盖房子,因为基础打得牢,房子就盖得比别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