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
文| 史谈a
编辑| 史谈a
«——【·前言·】——»
1976年1月8日清晨9时57分,我们最敬爱的周总理在病魔的折磨下与世长辞,享年78岁,一时间全国笼罩在悲痛的气氛下。
3个小时后,遵周总理生前的遗愿,由时任北京医院副院长的韩宗奇,以及其他几位工作人员,对周总理的遗体进行了解剖。
年轻时的周总理
当总理的腹腔被打开时,所有人都惊呆了,他们永远都忘不了当时眼前的情形,原来那个每日日理万机,很少生病的周总理并不是身体素质强硬,而是即使每日承受着病痛的折磨依然心系国家、心系人民。
随着遗体解剖工作的进行,周围的人泪水都止不住的流出,因为他们看到的是周恩来的主要器官上,基本都有大小不一的肿瘤,这就意味着,周恩来在生前的日子里,没有一天不是忍受着锥心的痛。
纵然如此,只要周恩来在清醒的时候,就依然会抱病批阅文件、会见外宾。
周恩来遗体告别仪式
«——【·面对病魔无畏无惧·】——»
提到周恩来这个名字,心中能够想到的只剩下夸赞的词语,周总理是我们的好总理,是无时无刻在为人民,为党,为中国付出的伟人。
尤其是在周总理人生中最后四年中,纵使饱受病魔的摧残,但他的心依旧在国家以及人民身上,夜以继日的日夜操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真正的彰显了什么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德。
周总理
1972年5月,周总理在一次体检时被发现尿液中有癌细胞,在随后更深入的检查后,最终确诊为膀胱癌。
随后经过众专家多次会诊后,一致恳求周总理能够放下手中的工作,住院并进行治疗,但周总理心里却惦念着国家的诸多事情,拒绝众专家的提议,依旧抱病坚持工作,奋战在第一线。
专家会诊图
万般无奈之下,医生们几经会诊,最后商讨决定,上门给总理做些必要的措施,来避免癌细胞的迅速扩张。
这一天,周总理正躺在床上输血,此时电话突然响起,正在看护的张大夫接听电话后得知,是毛主席请周总理前去开会。
一时间,张大夫心里犯起了难为,有想告诉周总理,毕竟是毛主席的电话,但这样无异会打扰周总理治疗,但不告诉吧又怕违背了周总理的指示。
毛主席和周总理在讨论
原来,周总理早就给身边的每一个工作人员下达了一个指令,无论何时何地,也无论是何种情况,只要是毛主席的事儿,务必在第一时间转告给他。
经过几秒钟的思索和心理斗争,最终张大夫还是无奈的走到床前,轻声的在周总理耳边讲到:“总理,毛主席请您去开会。”
听到这话,原本正在闭目养神的周总理,瞬间睁开双眼,要求张大夫拔掉自己身上的针头,要赶去开会,当时的血还没有输完,旁边的医护人员忙上前阻拦,可遭到了周总理的果断拒绝:“不输了,毛主席那里才是大事。”
毛主席与周总理
这就是我们的好总理,为了大局、为了党和国家的利益,将个人安危抛之脑后,在场的医护人员无不感动的低声哭泣。
1973年3月10日,周总理的病情突然加重,没有办法他只好在医护人员的劝说下,前往北京玉泉山,做了自得病以来的第一次膀胱镜检查和电灼治疗手术。
可刚做完这些从医院出来,总理就又像没事人儿似的,依旧开始了废寝忘食的工作,但可想而知,病痛所带来的折磨,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着他的身体,纵然是这样,周总理依旧不顾身体的劳累,用尽一切能够利用的时间,批阅文件、处理政务、会见外宾,丝毫没有把自己当做是一个病人。
周总理
有些时候,忙起来根本没有时间吃饭,周总理都是用些饼干之类简单对付;因为站的久了,小腿会水肿,也是自己按按摩就继续了;讲话讲到嗓子沙哑,喷些药水就过去了。
跟在周总理身边的工作人员,经常会偷偷地抹眼泪,他们经常会提醒周总理,让他注意适当地休息一下,可总理总是笑着说:“还有许多事要处理,得抓紧时间了!”
可爱的周总理
1973年6月的一天,周总理不顾医护人员的阻拦,坚持陪同外宾前往延安参观访问。
在这期间,他为了给国家节约开支,宁愿住在招待所,也不住宾馆,每餐依旧小米杂粮,招待所的人员想给总理换些鱼肉荤腥和大米白面补充一下营养,但都被周总理婉言谢绝,并表示坚决不搞特殊化。
在周总理的心中,国家的利益总是高于一切,为了国家、工作,总是无视自己的身体,直到病情出现恶化,被诊断为癌症转移,才于9月10日无奈进行了第二次手术。
周总理和外宾
手术之后的周总理,身体极其虚弱,但他依旧不顾自己的身体安危和病痛的折磨,依旧奋斗在工作的第一线,会客、谈话、批阅文件严重的影响了自己的休息以及睡眠。
直到12月的下旬,周总理乘坐飞机前往长沙,向毛主席回报工作时,被医务人员发现,周总理的便中有潜血,便立即向总理请求,因为那是总理的病情已经不能再拖了,务必要抓紧进行检查以及治疗了。
总理会见外宾
于是在医务人员的劝说下,总理万般无奈的向秘书交界了自己手中的工作,在医生和护士以及邓颖超等人的陪同下,于1974年6月1日住进了解放军305医院。
离开的路上,周总理看着自己工作和生活了25年的西花厅院落时,心中百感交集,凝视着院中的一草一木,沉默不语。
身后目送总理的工作人员,各各热泪盈眶,他们的心中无不希望周总理能够早日康复归来,可是,让谁都没有想到的是,周总理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
周总理工作照
«——【·未能见到人生中最重要的人遗憾离世·】——»
1976年1月5日,经过两年病痛的折磨,这是的周总理已经持续两个月无法正常进食,在他的肠道中,残存着液体以及残渣,恶性肿瘤在这种环境的“滋养下”迅速地繁殖、蔓延到多个器官,导致周总理经常会腹部肿胀,疼痛难忍。
为了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吴阶平和其他众医生商量后决定,对已经进行过89次输血和13次大大小小手术的周总理,再进行一次手术。
这次手术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解决周总理排便的问题,所以医生们在周总理的左腹切开了一个口子,以便清理肠道内堆积的残渣。
但这个行为对于各项生命指标已经下降的他无济于事,只能稍微的缓解周总理的痛苦。
周总理
为了能够更好的看护自己的爱人,邓颖超也是从这天开始,连续三天寸步不离的守护在周恩来的病床前,基本每次就是到深夜的两点,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他们一起生活了二十余年的中南海西花厅。
经过三天的陪伴,1月8日这天,周恩来的各项身体指标开始回归正常,邓颖超了解自己的这位战友毕竟他们是相爱了57年的爱人,他一定希望她自己能够把自己照顾好。
所以邓颖超在当天的下午七点左右,离开了305医院,回到了西花厅,这中间的路程也仅仅只是十分钟,但就是这十分钟的路程,在后来会咫尺千里。
周总理的爱人邓颖超
回去之后的邓颖超,很早就上床休息了,甚至在休息前还专门嘱咐身边的赵炜:“明天上午先不去看恩来,下午再去。”
而让邓颖超如何也不会想到的是,在她回到西花厅的三个小时后,周恩来醒了,在跟吴阶平说了两句话后,就久久不愿睡去,他睁着眼睛,一直看向门口。
负责值班的医护人员,看到这个情景后,关心的问到:“怎么了总理,您找大姐(邓颖超)吗?大姐下午已经回去了。”
听到这句话,周恩来眼中的光明显黯淡了些,随后看向医护人员摇了摇头。
周总理
得知周恩来醒了,正值夜班的两名警卫,相视而笑,他们以为周恩来经过这一次的手术,病情好转,心里那是发自肺腑的开心。
可是他们没有注意到,值班医生们面色凝重,因为他们感到,这次周恩来的病情可能并不乐观。
这个夜晚是那么的漫长,周恩来无数次强撑着用最后一丝的清醒,望向门口,期待能够看到自己 最想见到的两个人。
夜晚就这样悄然划过,但让谁都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的清晨,会是那样的黑暗。
天安门前悼念周总理的场景
清晨周总理的专职保健医师张佐良来到周总理床前,检查周总理的心电示波仪,并没有发现什么异样。
但是临床经验丰富的张佐良发现,周恩来的面色铁青,嘴唇发紫,呼吸急促却无力,他立马觉得事情不对劲,急忙按响警报铃,随着尖锐的铃声响起,各科室的专家都从不同的楼层快步冲向周恩来的病房。
众医生眼看着心电图显示周恩来的心跳从140降到130,又以极快的速度降到70以下,谢荣教授看到这一幕,当即决定对周总理进行气管插管。
周总理
但以前周恩来定下过规矩,每一次对其进行手术前,都要征询其本人的同意,但当下的情况,周恩来极其有可能无法作出回答了。
可是张佐良还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喊出:“总理,您的气管被痰堵住了,氧气进不去,谢教授要从你的鼻孔伸进去一根管进行清痰,您同意吗?同意的话您睁一下眼睛。!”
其实张佐良喊出这句话后,无论周总理是否回应,大家也都已经做好了操作的准备,但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周总理竟然回复了张佐良,他不仅睁开了眼睛,甚至还对着医生们轻轻的点了点头。
周总理专职医师张佐良
对于周总理能够进行回应,众人十分惊讶,心中更是涌上一丝希望,觉得总理还能够救回来。
随着橡皮管的顺利插入,张佐良协助谢荣,黑色的橡胶球一次次的被捏动,仿佛牵动着每个人的心跳一下,两下.......无数下。
奈何命运总是如此的残酷,经过十几分钟的抢救,最后在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58分,周总理的心跳停止跳动,主治医生宣布了停止抢救。
左一周总理
几位负责抢救的医生相互看了一眼,他们看到每个人的严重都有泪,一片寂静后,大家默默的开始拆卸总理身上的管子、胶布。
此时的病床前寂静无比,但却又仿佛能听到巨大的哭喊声:“总理!总理啊!您别走.......”
他们都知道,这位一生两袖清风,为了中国,为了人民,为了党甘愿付出一切的好总理走了......
最终周总理还是没见到自己最相见的两人
周总理夫妇
最终周总理还是没有等到自己心爱的邓大姐,等邓大姐赶到305医院时,周总理已经离她远去了。
看到躺在病床上已经失去心跳的周恩来,72岁的邓颖超扑到周总理的身上,哭的像个小女孩,边哭边喊道:“恩来,我的恩来,我来晚了......”
她的哭声像是开关一样,屋内许多人原本都还在低声哽咽,最终也变成了嚎啕大哭。
如果能够用泪水唤醒周总理,让他再睁开双眼看一看这个世界,看一看眼前这满脸泪花的爱人,我相信在场的人哪怕是哭上三天三夜也不会犹豫。
周总理和毛主席
除了没能见到自己的爱人最后一面,周恩来也没能与并肩战斗了50余载的毛主席见上最后一面。
而在周总理生命的最后一点时光里,两人只是相距几百米,但却就是这几百米,却又显得那么遥远。
周总理心跳停止的那一刻,毛主席在自己的病房中看书,整夜未眠。
毛主席看书
不久后,当时的警卫局副局长张耀祠,急忙来到毛泽东的病房外,将周总理逝世的噩耗告诉了值班护士小于,听到了门口有声音,负责在病房内看护毛泽东的贴身护士孟锦云,悄悄的走出了病房,毛主席当时年事已高,病体缠身,感知力下降并没有注意到这些。
得知门外的事情后,孟锦云也是大吃一惊,她怎么也没想到,周总理就这么永远的离开了,但不接受也得接受,她告诉自己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因为她接下来要面对的是如何讲这件事告诉主席。
毛主席和孟锦云
孟锦云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决定吃过午饭等主席午休后,再告诉主席这件事,这样也会对主席的身体好些。
时间来到下午三点,主席午休醒后,这个时候一般孟锦云要给他读报纸和读文件,因为当时的毛主席已经患上白内障,看不清字了,孟锦云知道自己要借着这个机会告诉主席这件事,毕竟周总理的后事还是要主席来决定的。
毛泽东主席
孟锦云拿起一份报纸,用沉重的声音读出:“中国人民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周恩来同志,因患癌症,医治无效,与1976年1月8日与世长辞……”
而就是这一句简短的话语,却让聪明绝顶的毛主席,消化了好一阵子,他好像突然不明白“与世长辞”是什么意思。又或者说是他不想明白,好一会,孟锦云以为毛主席会说些什么,但等来的确实沉默,和默默滑落到脖颈的眼泪。
«——【·遗骨未存风范永驻·】——»
左一周总理
周总理走后,遗体火化,但并没有保留骨灰,这是周总理和邓颖超生前定下的约定。
这个约定还要从1956年说起,当时我国发布改革殡葬仪式,倡导所有的干部以身作则,去世后都火化,不再进行埋葬。
周总理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对邓颖超说,他离开以后,骨灰也不要保留,邓颖超听到周恩来的话感慨道“如果说火化是中国殡葬仪式的第一次改革,那么我跟恩来不保留骨灰就是中国殡葬仪式的第二次改革。”
为了和遵守和周恩来的约定,在周恩来离世的第三天,邓颖超喊来了张树迎和高振普讲到:“今天喊你们就是商量一下,将恩来的骨灰撒在什么地方。”
周恩来遗体照
1976年1月11日下午,遵照总理生前的遗愿,他的遗体被送往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火化,当天的天气寒风凛冽,但人民们还是站在路两旁,默默地送周总理最后以一乘。
1976年1月12日至14日,周总理的骨灰安放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供各界人士前来吊唁。当时前来首都悼念的自发群众,就达4万人,还有各国的驻华使节,以及外交官,场面可谓是宏大且隆重。
1976年1月15日夜里,张树迎、高振普、赵炜三人,悄悄地带着周总理的骨灰,趁着夜色的掩护,避开了媒体和人群,悄悄地上了7255号飞机。
随着飞机的平稳升空,三人按照计划,将第一包骨灰撒向了北京城区,第二包骨灰撒向密云水库,第三包骨灰撒向了海河,最后一包骨灰撒向了黄河入海口。全程耗时将近四个小时,圆满的完成了周总理的遗愿。
«——【·结语·】——»
周总理一生跨越两个时代,一生为党和人民奋斗,周总理崇高的品德与伟大的情怀,为中国乃至世界立起了一座精神丰碑,虽然周总理最后没有留下遗体,但随着骨灰的飘散,他永远的沉睡在祖国的山川大河中,永远的留在了我们的心中。向周恩来总理及那个年代为国家奉献一切的前辈致敬!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