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2024 TCL全球技术创新大会在深圳盛大召开,主题为“AI·显见未来”。此次大会聚焦于AI应用、智能终端、半导体显示及新能源光伏等前沿领域,并由此发布了16项技术突破,其中5项为全领域全场景AI应用,TCL美国研发中心的AI电影制作应用成为大会焦点。通过积极推进AI应用,TCL在2024年实现了5.4亿元的经济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大会是TCL全球技术创新大会11年来首次对外开放,吸引了众多院士、专家和行业精英参与,共同探讨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
自主研发与开放合作并重 实现全领域全场景AI创新
大会上,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技术创新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并指出面对全球科技竞争加剧、AI崛起推动产业变革等挑战,TCL将坚持五大技术发展战略,以自主研发、人才储备和长期投入为核心,力求在关键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为落实这些战略,TCL科技CTO、TCL工业研究院院长闫晓林博士详细阐述了TCL的总体产品布局和技术战略,强调了提高研发投入、培育和引进一流人才、构建自主知识产权护城河以及保持开放合作的重要性。
大会现场,TCL发布了“TCL全领域全场景AI应用解决方案”,方案涵盖了AI智能操作、AI仿真、小T中控大模型、AI电影制作、星智X-Intelligence2.0等五项创新应用实践,从研发、制造到运营,从交互、画质到平台,全方位赋能企业服务端与消费者端应用场景。值得注意的是,TCL在AI电影制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好莱坞TCL中国大剧院首映了多部由AI内容创作平台生成的短电影,并计划在2025年在北美院线推出第一部90分钟AI电影,进一步推动AI技术在影视创作领域的创新与应用。
在半导体显示领域,TCL华星副总裁赵斌指出,数智时代的发展趋势正由互联网时代、物联网时代向以“Display of everything”为特征的万物互联时代转型。他介绍了TCL华星技术品牌APEX在显示体验、视觉健康、绿色低碳方面的三重技术价值,并现场发布了四款前沿显示技术新品,包括首款量产印刷OLED 21.6吋4K专业显示屏、全球最高亮度印刷QD-EL笔电屏、全球最低驱动功耗的LTPO OLED显示屏以及全球LCD最美画质产品化显示解决方案(WHVA)。这些新品以先进的印刷显示技术引领产业升级,有望助力中国半导体显示产业实现“弯道超车”。
智能终端领域也是TCL重点布局的领域之一。TCL实业CTO孙力表示,TCL实业的目标是成为全球化经营的领先智能终端企业,并沉淀高价值科技品牌。他介绍了TCL实业的研发技术战略核心,即围绕显示、智能、绿色三大方向,打造OS、IoT与云、AI、影像四大公共技术平台,以支撑显示、家居、新能源等业务增长。基于这一战略方向,TCL实业公开发布了五项行业领先的创新技术成果,致力于为用户带来“全场景、全品类、全连接”的智慧生活体验。
在新能源光伏领域,TCL中环研究院副院长张雪囡全面介绍了TCL在新能源光伏材料、电池组件技术以及工业4.0、质量4.0体系建设的技术发展规划。她指出,N型电池硅片技术趋向IC化,未来TCL中环将持续攻克前沿技术研发,提高光伏材料技术竞争力,并积极参与产业生态建设,协同行业上下游构建良性的产业生态。会上,TCL中环还发布了智能光伏用大尺寸超薄硅片、TOPCon铜栅线组件两项前沿创新成果,以助力生产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TOPCon电池,推动行业降本增效。
最后,在智能制造领域,TCL实业副总裁、格创东智CEO何军介绍了格创东智围绕“AI+工业软件+智能装备”三大核心支柱展开的工业智能解决方案布局。他分享了格创东智工业软件智能化创新的案例,并表示未来将持续沉淀共性AI能力,助力AI能力在供给侧和需求侧的验证与落地,提升泛半导体行业智能制造水平。
构建全周期研发体系,推动产业生态技术升级
据悉,TCL多年聚焦核心技术,构建起完善的科技创新机制,如今已形成了全周期研发体系,实现了长中短期研发的紧密联动与互锁,既满足当前业务需求,又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核心竞争力。TCL表示始终坚持创新驱动,近六年研发投入超600亿元,研发人员超过2万名,专利数量累计超11万件,其中PCT专利达1.8万件。TCL在Mini LED技术、印刷OLED、Micro LED等领域已经取得显著成就,在技术和推广上走在全球显示技术潮流的前端。
作为科技制造业的领先者,TCL据悉还积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与顶尖科研院所和机构合作,共同探索前沿技术。在此次大会上,TCL与5所科研机构签约合作创新项目,深化AI大模型、半导体显示、新能源光伏等领域的研发。同时,TCL通过“旭日计划”等举措,推动产业生态创新升级,已建立联合实验室超20个,达成战略合作机构超40所,联合研发项目超120个,制定标准超130项。
TCL方面表示未来将坚持创新驱动,聚焦产业链薄弱点,勇闯技术无人区,强化创新力与竞争力,助推科技制造业转型升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