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导读:平台与行业从来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

蒙嘉怡丨作者

木鱼丨编辑

壹览商业丨出品

在11月的尾巴,美团(股票代码:3690.HK)交出了自己的三季度业绩。本季度,美团实现营收936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22.4%。

作为本地生活的龙头,美团链接着数量庞大的商家与骑手,在社会舆论中,后两者往往被视为弱势方,这种对立极易引发关注。于是乎,不少人简单地将美团业绩增长与餐企经营困难归为强因果关系,以此作为情绪发泄口。

那么,美团的优,与餐饮行业的忧究竟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秉着严谨的态度,壹览商业拆解美团的三季报,与互联网行业、餐饮行业进行横纵对比,试图找出美团的利润从何而来,它与餐饮行业究竟是怎样的关系。

1

冰火两重天的餐饮行业

2024年以来,中国餐饮市场呈现出复杂的态势。部分餐企凭借强大的运营效率与创新力,实现了收入的显著增长,而一些餐企却面临着“退潮”的困境,陷入发展瓶颈。

首先,从闭店数据看,今年有不少餐企被淘汰。据壹览商业不完全统计,今年前三季度,餐饮行业有超过7000家门店关闭,涵盖茶饮、咖啡、酒馆、甜品烘焙等多个细分品类,不少几十年的老店一夜之间倒闭,高端餐饮也变得难以为继。

人均千元的米其林餐厅L'Atelier 18,在七夕后提桶跑路;经营了十多年的老牌日料连锁店山葵家·创意料理一夜之间关闭了近20家门店;北京知名餐厅黑鸡小馆也一夜间关闭所有门店,到现在还拖欠着房东房租。

与此同时,多家港股或A股上市餐饮企业,财务表现堪忧。呷哺呷哺、味千拉面、西安饮食等餐企上半年财报均录得亏损,且亏损金额大幅扩大;九毛九旗下品牌太二(限自营)、怂火锅、九毛九三季度同店销售额分别下降18.3%、32.5%、10.3%,餐厅人均消费持续走低,怂火锅更是降至百元以内。

但同时,也有一批餐饮企业逆势而上,实现了业绩的稳步增长。

从今年三季报看,瑞幸咖啡、巴比食品、百胜中国的净利润都录得增长,且净利润率均在10%以上;从门店数量看,霸王茶姬的全球门店数量已突破4500家,且门店规模还在持续扩大,塔斯汀去年新增近3500家门店,门店规模超过了麦当劳、碾压老牌汉堡品牌德克士;从资本热情看,夸父炸串在今年2月完成了B轮融资,NOWWA挪瓦咖啡在8月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小菜园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古茗在12月先后通过港交所聆讯,即将挂牌上市。

其次,从宏观层面看,餐饮行业大盘也是健康增长的,而且是拉动消费的重要动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1-10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98960亿元,同比增长3.5%,同期,全国餐饮收入为44367亿元,增长5.9%,餐饮行业整体增速远高于社零增速。

除此以外,餐饮业也是促进就业的头部行业之一。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数中,住宿和餐饮业是就业人数净流入最高的行业,相比2022年新增了274万人。而批发零售业、建筑业则分别减少了497万人和197万人。

总的来看,不是餐饮不行了,而是有一部分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餐饮被淘汰了,这是餐饮行业的自然分化和迭代,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行业里依然在不断涌现一批又一批做得很好的、新的、年轻的餐饮品牌。

因此,粗暴地将“美团变好”与“餐饮变差”挂钩,是非常牵强的。餐饮本身就是一个汰换率非常高的行业,早在互联网企业出现之前就是如此,同时,餐饮又非常受宏观经济和政策的影响,内生的动荡和更替一直存在。此外,壹览商业在拆解美团的财报后发现,美团的业绩,更多是源于自身业务效率的提升。

2

美团的增长来自哪里?

首先,从整体看,今年三季度,美团业绩依然稳健。

自2022年Q2起,美团将财报披露口径改为核心本地商业和新业务两项。具体来看,这两项业务也取得了较快的增长。今年第三季度,核心本地商业营收694亿,同比增长20.2%;新业务营收242亿,同比增长28.9%,均略超市场预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业务持续减亏后,利润表现也好看了起来。今年第三季度,核心本地商业利润145.8亿;新业务亏损10.3亿,环比继续缩窄约3亿,利润率-4.2%,同比缩窄23个百分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纵向看美团的业绩,利润主要来自核心本地商业持续的稳健增长和新业务持续减亏。

在核心本地商业板块,协同成为美团提升效率的关键策略。今年年初,美团经过一系列的组织变革,将原本各自为战的餐饮外卖、到店酒旅打通,并统一交给了王莆中,为业务协同打下地基,也为经营效率的优化提供更多可能。

例如,7月份美团升级的神会员体系,将原本仅限于外卖的权益扩展至团购、住宿、休闲娱乐等多个领域。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核心用户的活跃度,还通过将高频外卖流量导向低频酒旅板块,实现了站内流量资源的高效利用,并激发了商户经营的积极性。

新业务板块,则在三季度继续减亏,同比多减亏了40亿,相当于直接贡献40个亿的利润。

要知道,大多数互联网企业都注重业务的聚焦,从而获得效率的最大化。而美团似乎恰恰相反,作为一家以“吃”为核心的企业,美团涉及的“吃”以外的业务非常多,从其新业务分部的构成可见一斑,比如共享单车、充电宝等等。美团也在这些业务上投入了巨大的时间与金钱,几乎每个季度都在新业务板块亏50亿元,过去五年,总计亏损超千亿。

从商业经营的逻辑看,这些业务投入周期长、回报慢且需要大量的技术基础和人力团队去运维,是非常“不划算”的生意。但从消费者的角度看,正是这些小业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是美团“吃得更好”的外延。这些领域形成协同效应,就造就了美团如今的业务护城河。

总的来看,我们对于美团的利润理解,不应局限于餐饮,而应更多地看到美团通过降本增效和多业务协同所实现的增长。尤其是新业务的减亏,对美团的利润增长有显著贡献。这种“精打细算”找利润的做法,也是互联网行业的共性。而与其他互联网企业相比,美团的生意是最“重”的。

3

不是零和博弈关系,而是利益共同体

在一众互联网企业中,美团的生意看起来是最显眼的:从早上起床骑车去地铁站,到晚上与朋友吃饭,光衣食住行美团就包揽了仨,仿佛一睁眼就在给美团贡献生意。

然而,与电商相比,零售本身是一个低毛利生意,这也使得美团在盈利能力上难以与一些典型的互联网公司相媲美。今年上半年,美团的净利率仅为10.75%,远低于腾讯的28.39%、拼多多的32.64%以及网易的27.96%。

尽管如此,在这些互联网企业中,不管是商业地产逻辑、社交撮合逻辑、刚需逻辑,无一例外,企业与行业都是共生共荣关系。美团也是如此,它与商家、骑手、消费者从来都不是零和博弈的关系,相反,四方本质上是一致的利益共同体,只有实现共赢,才能长期稳定发展。

从平台层面看,如果没有千万餐饮主体存在,没有百万骑手链接,美团的外卖和到店餐饮业务就无从谈起。

从商家层面看,借助外卖业务,他们的经营半径拓宽到了周边三五公里,到店业务触达的用户范围还要更加广阔,这是美团能够为他们提供服务的根基,也是美团到店餐饮、外卖业务持续增长的直接原因。

从骑手层面看,骑手从美团自主获取报酬,且工作时间灵活自由,踏实干下来收入也不低,对不少人来说,这是一份不错的“过渡性”工作。

从消费者层面看,随着消费习惯发生变化,消费者对便利性、确定性的需求越来越高,外卖、即时零售这类业务有着天然的增量,可以说,消费者的需求就是美团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作为一个稳扎稳打的选手,美团也不会不知道,只有构建一个稳健的生态系统,才能让生态中的每一个参与者受益,特别是平台本身。今年11月,美团宣布再度升级餐饮“繁盛计划”,投入十亿元补贴商家,并确保现金补贴自年底起分批到位。同时,美团还致力于提升骑手收入,并通过“骑手友好社区”“骑手之家”及骑手疲劳管理机制等举措,全方位保障骑手的权益。

稳定的生态是平台长久发展的根基。本地生活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赛道,抖音、快手、视频号、京东乃至东方甄选,都在试图切下蛋糕。但商家在面对众多本地生活平台时,还是坚定地拥抱美团,最近几个季度,美团平台的年活跃商户数持续创新高,这是一种直观的“用脚投票”。

4

最后

从各方的目的看,商家想要卖出更多的商品和服务,骑手想多挣点钱、顺利地完成更多单;平台则致力于拓宽供需渠道,同时优化匹配机制以提升效率。尽管各自侧重点不同,但它们的终极目标是相同的——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进而推动业务的持续增长。

就这一点而言,看似弱势的骑手与商家,其实才是美团的根基。而且,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美团与餐饮行业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共生关系,它无法脱离整体经济环境而独立存在。只有当餐饮行业蓬勃发展时,美团才能持续保持其良好的发展态势。

因此,美团比任何人都期盼餐饮行业的繁荣发展,因为只有这样,平台才能得以持续生存和壮大。

同时,本地生活领域正面临着来自其他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若利益分配出现偏差,商家和骑手很可能会选择转向其他平台,这也是美团坚持努力建设生态共赢的原因。一个健康且共赢的生态系统,能够增强所有参与者的抗风险能力,商户如此、骑手如此、平台本身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