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国人教育的宏大版图中,一种关键思维的缺失正逐渐凸显,那就是作品思维。所谓作品思维,是一种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创作成果的意识与能力,它强调知识并非孤立的存在,而是构建作品的素材与工具,旨在通过创造具有价值的作品来展现个人能力、满足社会需求并实现自我价值。
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莘莘学子们在语文、数学、英语等众多学科知识的海洋里奋力遨游。不可否认,这些学科知识构成了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石,然而,其本质属性是工具性,是为创造作品服务的。以大学教育为例,学生们选定专业后,不应仅仅满足于对专业知识的吸纳,而应着眼于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去创作具有实际价值的作品。但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许多人陷入了为学习而学习的怪圈,将知识的积累当作教育的终极目标,忽略了知识与作品创作之间的内在联系。
这种作品思维的缺失在学生毕业之际被无限放大,导致了“毕业即失业”现象的频发。究其根源,在于这些学生缺乏能够在市场中立足、换取经济回报的作品。他们虽满腹经纶,却无法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创作成果,难以适应社会对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需求。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没有作品就意味着没有展示个人能力与价值的有力凭证,只能被迫选择一些对技能要求较低、替代性较强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艰难谋生。
那么,如何建立作品思维呢?在基础教育时期,教师除了传授基础知识外,更应引导学生思考知识的应用场景,鼓励他们进行简单的作品创作,如文学创作、手工制作、科技小发明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初步感知知识与作品的转化关系,从而培养其将知识转化为作品的意识。进入高等教育阶段,专业课程的设置应紧密围绕作品创作展开,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例如设置项目课程、实验课程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通过参与项目、实习实训等方式,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行业需求与规范,积累作品创作的经验,逐步构建起个人的作品体系。
作品思维有着诸多重要用处。其一,它是个人能力的直观体现。在求职过程中,一份优秀的作品能够胜过千言万语的自我吹嘘,让用人单位迅速了解求职者的专业水平、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增加就业竞争力。其二,作品能够满足社会需求,为社会创造价值。无论是科技发明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还是文化艺术作品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都离不开作品思维的驱动。其三,拥有作品思维有助于个人的自我价值实现。当个人的作品得到社会的认可与赞誉时,创作者能够获得强烈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进一步激发其创作热情和创新潜能,形成良性循环。
在现实中,有许多成功建立作品思维的范例。在科技领域,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堪称典范。他将科技知识与设计美学、用户体验等多方面知识深度融合,创造出了iPhone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他整合多点触控技术、简洁易用的操作系统以及精致的工业设计等元素,使iPhone不仅在技术上领先,更在全球手机市场掀起了一场革命,引领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潮流。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同样以强大的作品思维在电动汽车领域独树一帜。他凭借在工程学、物理学、电池技术等多领域的知识储备,打造出特斯拉汽车。例如Model S采用先进的电池管理技术实现超长续航,智能化的Autopilot驾驶辅助系统更是多学科知识在作品中的精彩呈现,推动了全球汽车行业向电动化和智能化的转型。
在文化创意领域,J.K.罗琳(J.K. Rowling)在创作《哈利·波特》系列时,充分运用文学、神话、历史等知识,构建出庞大而细致的魔法世界。从魔法体系的设定到人物角色的塑造,每一个细节都是知识与创意的完美结合,进而衍生出小说、电影、周边产品等多种形式的成功作品,在全球文化产业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宫崎骏与吉卜力工作室的动画作品也是作品思维的优秀成果。他在动画脚本创作中融入对自然、人性、社会等主题的深刻思考,结合精湛的绘画与动画制作技术,打造出《千与千寻》《天空之城》等经典之作,从妖怪形象设计到传统文化元素的展现,都彰显出知识与创意在作品中的精妙融合,赢得全球观众的喜爱与赞誉。
在商业领域,雷军的经历也极具代表性。在求学阶段,雷军就展现出了作品思维,他积极利用所学知识创造产品,并借此获得了第一桶金。当许多人还在单纯为了获取毕业证而学习,毕业后迷茫地寻找工作且毫无个人作品时,雷军已经迈出了学以致用的关键一步。他后续在小米的创业历程中,更是不断以作品思维打造出一系列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智能产品,从高性价比的手机到丰富多样的智能家居设备,这些产品都是他将技术知识、市场需求洞察以及创新理念相结合的成果,使他在竞争激烈的商业世界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内的知名人物。
要更好地拥有和培养作品思维,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发挥作用。企业可以与学校开展产学研合作,为学生提供真实的项目案例和实践平台,让学生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作品创作,提前了解市场需求与行业标准,在实际项目中锻炼作品思维。政府部门应加大对教育实践环节的投入与支持,建立各类创新创业基地与孵化中心,为学生作品的展示与转化提供政策保障与资源扶持,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并积极推广自己的作品。文化机构、媒体等也可以通过举办各类作品竞赛、展览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为学生作品提供展示与交流的舞台,营造全社会崇尚创新、鼓励创作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多元的创作环境中不断磨砺作品思维。
作品思维作为当代国人教育中亟待补位的关键环节,关系到学生个人的职业发展与人生价值实现,更关乎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与民族的长远发展。只有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不断强化作品思维的培养,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适应时代需求、具有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活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