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摘要:蒙古草原有左翼右翼之分,还有内蒙古和外蒙古之分。曾经横扫欧亚大陆,建立了疆域极为辽阔的的蒙古汗国,为什么会分有左右内外之分?
蒙古草原有左翼右翼之分,还有内蒙古
和外蒙古之分。曾经横扫欧亚大陆,建立了疆域极为辽阔的的蒙古汗国,为什么会分有左右内外之分?蒙古最初也是以部落为单位四分五裂,直到一代枭雄铁木真统一了蒙古诸部,随后又开疆拓土,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陆,最鼎盛的时期,铁木真以及他的子孙建立的五个汗国,蒙古汗国疆域总面积达到了惊人的3300万平方公里,那么最终蒙古又怎么会分成了左右内外?朱元璋将中原的蒙古人赶出了长城以南,建立了明朝,公元1368年,元顺帝逃离大都,退回漠北。由于国号还是大元,所以史称"北元"。之后朱元璋以及他儿子永乐帝朱棣又多次出兵北伐,将北元打得东奔西逃,灰头土脸。尤其是公元1388年明朝大将蓝玉率军北伐,在捕鱼儿海大破北元。北元大汗脱古思帖木儿在逃亡途中被也速迭儿(阿里不哥的后裔)所杀,也速迭尔继承汗位,废除了"大元"国号,改称蒙古。成吉思汗嫡系子孙蒙古黄金家族的统治就此终结。史学界还有一种说法,是将公元1634年林丹汗去世才作为北元的终结。
1388年北元覆灭后,也有说法称蒙古分为鞑靼和瓦剌,但这种说法并不准确。鞑靼是指成吉思汗嫡系子孙以及蒙古草原东部的蒙古本部各部落的统称,包括察哈尔、土默特、科尔沁、鄂尔多斯等部。而瓦剌自称是卫拉特,清朝时称为漠西蒙古。瓦剌是明朝人对蒙文称呼的音译,瓦剌人源自叶尼塞河上游,和生活在蒙古草原以游牧为生的蒙古人不同,瓦剌人生活在山林林中,以狩猎为主。成吉思汗统一漠北后,派长子术赤率军征服"林木中百姓",瓦剌就是林中百姓的一部分,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瓦剌成为赤术统领下的蒙古一部分。瓦剌与鞑靼一直都有隔阂和矛盾,但是他们和阿里不哥家族有密切的联姻关系。所以对于阿里不哥家族的也速迭儿取代脱古思帖木儿自立为汗,瓦剌自然然是坚决支持的。脱古思帖木儿死后,也速迭儿并没有足够的实力和威望统一蒙古诸部,所以在之后数十年间,蒙古出现六位大汗,既有阿里不哥(成吉思汗孙子,拖雷的第七子,忽必烈的弟弟)的后裔,也有忽必烈(成吉思汗孙子,拖雷的第四子)的后裔,还有窝阔台(成吉思汗的第三子)的后裔。这样蒙古各部又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局面,瓦剌趁机崛起,公元1439年,瓦剌首领也取代鞑靼,控制蒙古各部。公元1449年,土木堡之战,瓦剌甚至俘虏了御驾亲征的明英宗。但是好景不长,公元1455年,也先被暗杀,瓦剌分裂为杜尔伯特部和准噶尔部两部分。
公元1470年,成吉思汗十五世孙孛儿只斤·巴图孟克成为蒙古大汗,尊号达延汗。他堪称一代雄主,很有先祖成吉思汗的雄才大略,再次统一了蒙古诸部,然后设立六个万户,并分为左右两翼,左翼三个万户,分别是:察哈尔部、兀良哈部、喀尔喀部;右翼三个万户分别是:土默特部、喀喇沁部、鄂尔多斯部。这样,蒙古就有了左右两翼之分。按照蒙古人的传统习惯,蒙古包门都开在南面,主人都是面朝门向南而坐,那么左手边就是东面,右手边西面,所以蒙古的左右两翼,也就是东西两面。 不过,达延汗的左右两翼六万户制,其实就是分封制,如果没有雄主镇得住场面,很容易发生分裂割据的情况。所以,在达延汗死后,虽然汗位都是达延汗的后代,但是都没有达延汗的雄风,所以对六万户的控制力逐渐丧失。到公元1604年,林丹汗继位时,除了他所在的察哈尔部,其余五部都已经只是是表面上尊他为汗,实际上完全不听号令,各行其事。于是有着雄心大志的林丹汗决定征讨各部,像他祖先那样重新统一蒙古。但是这样势必会影响其余各部王公贵族的利益,于是和察哈尔部关系最紧张的科尔沁部(科尔沁部兵不在达延汗分封的六个万户之内)率先投靠正在辽东强势崛起的后金(就是后来的满清),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家族就有三位女子嫁给了皇太极,其中一位名叫布木布泰的3xm.zqi88.com女子,就是后来顺治皇帝的生母,对于清初政坛有着极大影响的孝庄太后。
由于科尔沁部和后金(满清)结盟,获得了强大的后援,林丹汗单凭自己的察哈尔部很难征服科尔沁部,只好转兵向西,征讨右翼蒙古诸部。担心被林丹汗吞并的蒙古右翼三部,也效仿科尔沁部先后投靠满清。公元1634年,皇太极率八旗主力,联合归顺的蒙古诸部进攻林丹汗。林丹汗战败,率残部败走青海,并很快病死在青海。1635年,林丹汗的妻子和儿子归降后金,整个漠南蒙古纳入后金版图,皇太极也被蒙古诸部拥立为蒙古大汗,蒙古帝国就此灭亡。这里就说到了漠南蒙古,蒙古大草原上有一片广袤的沙漠,东起大兴安岭,西达阿尔泰山脉,北到萨彦岭、肯特山、雅布洛诺夫山脉,南抵阴山山脉,大漠成了蒙古高原上的天然隔离区,大漠以北称为漠北蒙古,也叫北蒙古,也就是外蒙古;大漠以南为漠南蒙古,也叫南蒙古,就是今天的内蒙古。皇太极消灭林丹汗之后,漠南蒙古(即内蒙古)就纳入了满清的版图。皇太极随后将漠南蒙古诸部划分区域和人口,设立了十个旗,每个旗都任命了世袭的“扎萨克”,意为旗主或旗长,掌握本旗的政治、军事、行政、司法全权,并根据“扎萨克”的地位,分别册封亲王、郡王或贝勒。但是漠北情况和漠南蒙古不同,达延汗分封的左右翼六万户,其中的喀尔喀部一分为二,一部分向南迁移,并入漠南蒙古,最后也归顺了满清。而另一部分则留在故地漠北,并很快征服了整个漠北全境,称为喀尔喀蒙古。喀尔喀蒙古并没有像漠南蒙古诸部那样,彻底归顺满清,而只是成为满清的藩属国,保留了相当大的自治权,满清基本不过问喀尔喀蒙古的内部事务。清朝康熙年间,在新疆崛起的葛尔丹,噶尔丹取得准噶尔部(就是当年瓦剌的后裔)大权后,积极向外扩张,先后击败和硕特部,征服哈萨克、灭叶尔羌汗国,称雄西域。公元1688年更是在沙俄援助下,进攻喀尔喀蒙古,接连击败土谢图汗、哈萨克汗、扎萨克汗,兵锋进抵乌兰布通地区,距离北京只有350公里。漠北蒙古诸部王公贵族率领残部退到内蒙古,向清朝求援,寻求庇护。康熙随即发兵征讨噶尔丹,在乌兰布通大败噶尔丹,迫使噶尔丹不得不保证不再染指外蒙古。
经过噶尔丹这次征战,外蒙古终于选择归顺满清,康熙随即在外蒙古划分盟旗,这样外蒙古也被纳入了满清版图。虽然,内蒙古外蒙古都成为满清直接统治下的疆域,但内蒙古在满清崛起时就和后金结盟,成为满清重要盟友和后方,在政治上也和满清有着深度捆绑,连满清皇室都有科尔沁蒙古的血统。而外蒙古则是在亡族灭种的严峻威胁才归顺满清,凝聚力向心力都大大不如内蒙古。这也就埋下了后来外蒙古最终分裂独立的政治因素。晚清随着满清国力衰微,对外蒙古的控制力逐渐削弱,沙俄又加紧渗透,最终导致了外蒙古独立,使得中华版图从海棠叶变成了大公鸡。(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