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有众议院议员提交了一份《生物安全法案》草案,从国家安全角度,建议禁止与药明康德在内的中国生物技术供应商签订合同。
3月在美国参议院国土安全与政府事务委员会听证会上,这个草案以11:1压倒性的优势通过。
5月美国国会发布了修改版《生物安全法案》,增加了豁免权缓冲期,涉及企业的合同豁免权延伸到2032年1月,意味着在这8年内,药明系在美国接新业务应该是不受影响的。
现在最新进展是,12月美国公布的2025财年国防授权法案(NDAA)最终协议文本,里面没有生物安全法案。也就是说,生物安全法案没有成功入法!
严格来说这个法案的未来走向,还是有不确定性,但暂时看国内CXO企业面临的危机算是解除了。
为什么这个看上去符合美国这个阶段利益的法案,没有顺利立法呢?
今年美国国内其实正面临药荒,美国生物制造本土化实施不到2年,很多关键药物和原料药离自主可控还很远,并且仍然高度依赖生产成本低且质量高的中国医药企业,盲目脱钩也会让他们的药品短缺问题更严重。
当然今年这个风波,不仅仅对国内CXO企业是个警醒,更重要的意义是在芯片等高科技领域后,生物医药领域美国也开始透露出脱钩的意图了。行业内的企业还是要想办法尽量减少影响。比如药明生物暂停美国马萨诸塞州伍斯特基地的建设,后面药明系还可以继续积极扩大全球产能的布局。对行业上的更多企业来说,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战略方向由“低值”向“高值”转变,可能才是长远之路,所以侧面对咱们国内的创新药构成利好因素。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