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读书君
12月21日,我们将迎来冬至。
冬至,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节气,还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在民间,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那么,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呢?主要是为了纪念谁?此外,民间还有冬至“三忌”的说法,又指的是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
一、冬至吃饺子,为了纪念谁?
冬至吃饺子的习俗,流传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这一习俗背后,有着不少的流传故事。
1.纪念医圣张仲景
冬至吃饺子的习俗,最为人们熟知的,便是为了纪念东汉末年的医圣张仲景。张仲景,被誉为“医圣”,他的著作《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对中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张仲景不仅在医学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更以其高尚的医德和仁爱之心,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相传,张仲景在长沙为官时,见当地百姓生活疾苦,常有因寒冷而生病者。有一年冬至,他回乡探亲,行至白河岸边,看到许多穷苦百姓衣不蔽体,面黄肌瘦,耳朵都冻烂了。张仲景心中十分不忍,决定用自己的医术来帮助这些百姓。
冬至那天,张仲景叫上徒弟们,在南阳东关搭了个简易的医棚,架起大铁锅,煮起了他的“祛寒娇耳汤”。他精选了羊肉,还加了一些能驱寒的药材,放进锅里慢炖。
等肉炖得烂熟后,就把肉切碎,用薄薄的面皮一包,捏成耳朵的样子,再下到锅里煮熟。煮好的这些“小耳朵”热气腾腾,分给那些冷得发抖、耳朵冻伤的乡亲们吃。
人们吃了这种食物后,身子立马暖和起来,耳朵也热乎乎的,冻伤逐渐痊愈。这就是最早的“娇耳”,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饺子的前身。
后来,为了纪念张仲景的医术和功德,每到冬至,家家户户都会围坐在一起,包饺子、吃饺子,以此表达对医圣张仲景的敬仰和怀念。
2.纪念女娲造人
除了纪念张仲景,冬至吃饺子还有一段关于女娲造人的传说。相传在远古时期,地上没有人,是女娲用泥土创造了人。女娲造的人虽然五官健全,身体强壮,但是到了寒冬,耳朵就会被冻掉。
后来,女娲灵机一动,在泥人耳朵上戳了个小洞,穿了根线,另一头塞进泥人嘴里让他咬住,这样耳朵就稳稳当当了。
从那以后,每年冬至,大伙儿都包起像耳朵样的饺子,寓意着让女娲造的人紧紧咬住这带线(馅)的耳朵,不让耳朵冻掉,以此来感激女娲的救命之恩。
3.纪念盘古开天辟地
还有一种更古老的说法,传说是为了纪念盘古大神。
盘古,是中国古代神话里的英雄,他挥舞着大斧头,劈开了混沌,给我们创造了世界。
据说,为了纪念这位大神,古时人们会选择在冬至这天,聚在一起包饺子吃。
为什么是饺子呢?因为在古代,饺子还有个接地气的名字,叫“馄饨”。所谓“冬至馄饨夏至面”,说的大致也是这个意思,指冬至这天要吃馄饨(也就是我们现在的饺子),而到了夏至,就该吃面了。
虽然,传说只是传说,且后两种说法相对较为冷门,但可以看出古人对冬至这一特殊日子的重视和纪念。
二、冬至有“三忌”,指的是什么?
冬至作为一年中的重要节气,不仅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历史,还有不少的禁忌说法。比如:
一忌:忌远行
冬至这一天,是阳气初生、阴气最重的日子。古人认为,此时出行容易遭遇不测,因此有“冬至忌远行”的说法。在冬至这一天,人们更愿意留在家中,与家人团聚。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冬至天气已经很冷,户外环境恶劣,出门远行容易被风寒侵袭伤身,诱发疾病,所以冬至不宜远行,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忌:忌纵欲
冬至是阴阳交替的关键时刻,阳气初生,但非常微弱。此时纵欲,容易耗损阳气,导致阴阳失衡,进而影响身体健康。《易经》的“天人相应”学说也强调,冬至不宜行房,尤其是老弱之人,更应避免。
从养生的角度来看,冬至是全年寒冷的节气之一,人体需要更多的能量来御寒。所以,人们应“养藏之道也”,即要顺应自然界的闭藏规律,养精蓄锐,避免纵欲过度耗损肾精。
三忌:忌熬夜
冬至是一年中夜晚最长的一天,古人认为此时熬夜容易损伤身体,影响健康。
因此,冬至这一天忌讳熬夜,人们应该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养精蓄锐迎接新的一年(在古代,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此外,冬至时节天气寒冷,人体阳气内收,抵抗力相对较弱,熬夜更容易导致身体疲惫和免疫力下降,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三、冬至的习俗和文化
冬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冬至到,除了吃饺子,还有着其他丰富的习俗活动和文化内涵。比如:
1.吃汤圆
在南方地区,冬至日有吃汤圆的习俗。汤圆也称为“浮元子”,寓意着团圆和美满。
在古代,家家户户都会忙着做汤圆,先祭拜神灵和祖先,然后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汤圆。按照老辈人的说法,这叫“添岁”,意思就是吃了汤圆,大家就又长了一岁。所以,按照民间的老传统,冬至这天吃汤圆。
2.数九与消寒
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冷的时期。人们为了消寒和祈福,会进行数九活动。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中国民间一种计算寒天与春暖花开日期的方法。
根据老祖宗总结的规律,“三九四九”天是最为寒冷的时候,当数到九九八十一天后,我们便迎来春深日暖,万物复苏,正是农民朋友们春耕播种的时节。
3.履长与送暖
冬至还有履长与送暖的习俗。履长就是给长辈送鞋子。曹植《冬至献袜履颂表》中就有“亚岁迎祥,履长纳庆”的说法。意思是冬至迎吉祥,送鞋纳福庆。
老话说“寒从脚下生”,古人认为冬至是一阳初生之日,家里老人阳气弱、比较怕冷,在阴极阳生之日送暖送鞋袜,可助老人“阳路”长长,长寿安康。
对此,你的家乡又有哪些习俗和说法呢?欢迎留言分享,一起探讨~
喜欢就点个赞,转发分享吧,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读书文史。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