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成长营地#
切忌在小事上消耗孩子。
执着于小事,不但无法累积出自信和坚定,反而会让我们活得“步步惊心”。
我们更要停止在小事上消耗自己。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有两个深层原因:
第一,纠结小事,会让我们的“决策力账户”逐渐枯竭。
当我们为了出门穿什么衣服,怎么回复友人信息,如何与邻居打招呼?怎样买到性价比高的日用品纠结时,实则就是在消耗自己了。
每件小事都不允许自己搞砸,总苛求自己把每件小事做对、做好,才会感觉安心一点,其实,这就是一种浑然不觉的偏执正掌控着你。
比如,几瓶牛奶买贵了、不好喝,又会怎样呢?回复友人的信息不得体了,又能影响自己什么呢?
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曾说:“我高估了每一个决定的重要性,却忽略了它们对“决策力”的消耗”。
归根结底,每个人做决定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我们每做一个决定,都会从自己的“决策力账户”里扣掉一点“余额”;
在小事上停留太久,消耗太多,就会削弱我们做出真正重要决策的能力。
第二,纠结小事,根源是丢失了情绪和现实的边界。
通常情况下,越是面临重要的决定,人越容易被原本不重要的小事消耗。
比如,在婚恋、健康、经济出大问题,甚至祸不单行时,人就容易被执念困住,掉入情绪,随即就会在小事上执着;
然而,如若有深度觉察,就会明白,真正让人抓狂的,并非这些不起眼的小事,而是原本稳定的日常,突然被“搅乱”后的失控感。
这份“一切都失控了”的恐慌感实在太大,一下子会让人失去对现实的判断。
遭遇大挫折的人,短时间内,事情无法转好,就容易失去对自己的信心,故会执着在小事上找掌控感,急着逼自己把一切都做好。
我们都经历过类似时刻:当情绪涌上心头时,不自觉地就失去了自我观察的能力,从而弄丢了对现实的清晰判断;
这时,就会把无关紧要的小事放大,将它们当作找回掌控感的方式。
如果我们无法进入更深度的觉察里,这种执着常常会演变成新的消耗。
为此,我们在出现这种内耗时,不妨用下面两个小妙招试着来摆脱对小事的执着和消耗:
第一,1分钟原则。
先划分清楚“选错也无所谓”的小事,然后给自己定一个计时器,在1分钟内做出选择,不管结果如何,只要选了就行。
人生本来就是一个不断体验的过程,除了生死,其余都是小事。
这个练习的重点是,不要让每个小决定都完美。
而是锻炼我们迅速“放手”的能力,留出精力去处理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
第二,温柔的自我对话。
当你发现自己陷入被小事消耗的状态,可能会立刻陷入自责,但这样只会给自己更多压力,甚至更多自我消耗。
这时不妨换个角度,把自己当成一个需要安慰的朋友,深深地理解自己的焦虑、烦恼和纠结,对自己说一句温柔的话;
比如,你也只是想把事情做好;没关系,先休息一下,真的很辛苦。
看似轻飘飘的两句话,实则是给我们最好的“定心剂”。
它就好比养育者对我们的允许、接纳、鼓励与认可,这样会给我们赋能。
心理学上有句话:人是不会改变的,除非他被允许不改变。
这点小小的自我接纳和允许,能帮我们找回力量,并看清能力和困难的边界——
能力足够的,可以打起精神去完成;能力不足的,允许自己去求助。
纠结于小事,并非你的错,这些细小的决定,往往承载着我们对更大问题的恐惧、期待和渴望。
但当你试着帮助自己走出小事的束缚时,你会发现,真正重要的事情,原来一直都在你心里等着你去拥抱它们——你的情绪,你的自我。
通过自我的重新养育,内核逐渐变得强大稳定,就会对自己有足够的信任和了解,也就能坚定地做出判断。
越是忍不住每件事都做好的人,往往越不清楚哪件事对自己更重要。
所以,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锻炼:
在小事上放手的能力,也是提升自我信任的过程;内耗的时候学会自我关怀,能帮我们安住内在,不轻易被外部动摇。
娟心理: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专栏有疗愈创伤和人格成长的方法,如有需求,可作了解;若有情感心理困扰,请私信。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