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祭日#
南京陷落最大的教训就是,事先没有准备,完全是临时决定,走一步看一步。
因为之前按照一二八淞沪抗战的教训,是准备在上海到、苏州、无锡一带和日军决战的,虽然也有计划在南京外围山区与日军进行决战,但主要投入都是在苏州、无锡和嘉兴一带修筑的永备国防工事,没打算真在南京和日军决战。
等到八一三抗战开始之后,又是添油战术,把各地能抽调出来的精锐部队轮番送上去挨打,被打残之后再撤下来。等到淞沪会战崩盘之后,才开始准备保卫南京,已经没什么可用的部队的,只剩下了教导总队,再就是早已经被打残的三十六师、八十八师等,还有因为来得晚了没赶上淞沪会战,就去参加了南京保卫战的广东部队六十六军等。
这样临时拼凑出来的部队,总指挥也是临时选的唐生智,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连南京外围的工事都是临时修筑的,事先虽然有计划,但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准备。
在南京到底守不守的问题上,主流意见也是已经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了,但毕竟是当时的首都,一枪不放就直接撤走,说不过去,所以决定打一下再走。但打起来之后,又没有撤退的准备,唐生智甚至喊口号说,要和南京共存亡。
等到日军从上游渡过长江,对南京形成包围之势,指挥机构又没有组织部队交替掩护撤退,直接就自己先跑了,连撤退的命令都是事先油印好的,直接发给去开会的将领,然后唐生智自己就先过江了。
其它各部队得到撤退消息的时间也不一样,溃兵纷纷逃往江边方向的时候,负责这个方向的警卫的三十六师还没得到消息,不让溃兵出城,大量将士就在城门一带拥挤,甚至有从淞沪会战撤下来的中级军官被踩踏死的。
最后反而是忠于职守,坚持指挥部队撤退的邱清泉、廖耀湘等人被扔在城里,没来得及撤走,广东部队则是因为不被信任,所以连撤退的消息都是最后在知道的,主要将领没有来得及自己逃跑,反而带着部队一起突围了。
这就是打的完全没有准备的仗,打的时候没有准备,撤的时候也没有准备,最后就把手足无措的老百姓扔下,自己跑了。
所以所有的兵法都讲,打仗一定要事先准备,不要仓促应战,不要打无准备之仗。如果发现打不过,也不要死撑,而是要一边抵抗,一边组织撤退,不要打的没有计划和组织,撤得也没有组织和计划,否则最后就会变成溃逃。
这个教训还是很深刻的,一定要客观认识到敌我差距,明知道打不过还是要打,事先一定要对打法有计划有组织,知道打是为了给撤争取时间和机会,而不是盲目的打,不知道为什么要打,完全变成打到哪儿算哪儿。
打的仓促,撤得慌乱,也没有组织老百姓转移,最后损失非常惨重。这个教训现在也还有效。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