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夷吾相齐桓公终成春秋时代第一代霸主。他们之间的故事很多很多,且都很精彩。个人认为二人之间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著名的榻前谈话。因为从中能让人体味什么是人性。

关于榻前谈话有好几种版本,《史记·齐太公世家》中就有两个版本。太史公司马迁所撰原文是一个版本,唐人张守节给《史记》做的《正义》中则记载了另一个版本。不同的版本之间细节略有差异,但大致过程基本相同。尤其是管仲和齐桓公关于易牙、开方、竖刀三人的用与不用,各个版本基本一致。而这部分也是整个谈话内容中最精彩的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管仲深知人性,深刻地剖析了三人的本质。齐桓公也知人性,但却因为所处君主的位置而迷了心窍,不能看透人性,最终在管仲死后,因为齐桓公的用人失误,导致了自己被饿死宫中,继而齐国大乱的悲剧下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面我们就具体欣赏一下著名的榻前谈话,着重分析关于三人用与不用的部分。

管仲病重,齐桓公探视。提到管仲身后何人可为相的问题。齐桓公提出的三个人选,管仲都认为不妥,建议齐桓公远离这样的人,管仲给出的理由是这三个人都“非人情”。也就是不合乎人情常理。

首先看第一个人,易牙。

易牙,唐人张守节在《正义》中说贾逵认为此人就是雍巫,雍地人,叫巫。不过唐司马贞给《史记》做的《索隐》当中认为贾逵的说法没有根据。

我们也不管易牙是不是雍巫,但易牙这个人是名厨是没有争议的,而且是非常有名的庖厨,被后世厨师行业尊为祖师爷。调得好汁水,做得一手好菜,有着相当敏感的味觉。连孟子都夸奖过他的味觉。

齐桓公非常喜欢易牙,想让他当相国当然不只是因为他会做菜,最重要的是因为齐桓公认为此人对自己忠心。证据就是这个易牙为了让齐桓公品尽人间美味,竟然把自己的亲生儿子给烹了,献给齐桓公吃。在齐桓公看来这简直是超大的忠诚。为了忠于自己的君主,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能奉献出来,这不是最彻底,最全身心的忠诚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在管仲看来这正是易牙不可用的原因,因为“人之情非不爱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将何爱于君?”管仲的意思是说:人之常情,没有不疼爱自己的孩子的,这是人的基本人性,为了达到目的,他连他的孩子都能忍心下手杀害,他又怎么会真心爱他的君主呢?

俗话讲“虎毒不食子”。孩子是你生命的传承和延续,很少见到不爱自己的孩子的父母,所以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是这位名厨易牙竟然为了讨君主的喜欢,连自己的亲生骨肉都能烹之,这不是连禽兽都不如吗?这样的人怎么能治国?

可是齐桓公并不傻,否则也不可能成其霸业,那他为什么就甘愿相信易牙这样的人会对他忠诚呢?这和周代治国的基本国策有关。周公制礼作乐,以人伦来治国。也就是以父系血缘关系来治国。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来源于父子之间的血缘关系。由儿子对父亲的孝顺,引申到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后世的忠君思想就来源于此。古代人的爱国具体表现就是爱自己的君主,忠于自己的君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众多的人际关系中,君臣之间的关系被视为最重要。因为君主是一国唯一的主人,是这个国家最高的统治者。要求其他所有人都对他俯首称臣,绝对忠诚,这是所有君主最希望的,也是当时天下芸芸众生的共识,所以人们痛恨的是逆子贰臣。后世的十恶不赦之罪也大多是谋反之罪,也就是不许挑战君主的权威。

在这种文化氛围之下,身为君主当然希望臣子对他百分之二百的忠诚,杀身成仁的臣子是君主们最希望看到的,君主们想当然地认为全国的人都应该围着他转,也肯定会围着他转。所以当易牙烹自己的儿子给齐桓公吃的时候,他知道了真相之后也只是感动得哭了一鼻子,并不觉得易牙连禽兽都不如,而是觉得天底下没有比易牙更忠心的人了。

说一千,道一万,齐桓公就是被自己所处的位置蒙蔽了双眼,他太把自己当回事了,也天真地以为所有的臣民都真的把他这个国君当回事。

其次,我们来看一看第二个人,开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开方,可不是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的开方。他曾是卫国的太子,名叫开方。人们都叫他卫开方。

齐桓公喜欢开方,原因是开方为了来到齐国效忠齐桓公,舍弃了卫国千乘之太子之位,甘愿到齐国给齐桓公当臣子,况且多年不回家,连在卫国的父母去世也不回去。这在齐桓公看来又是对他的大忠,因为齐桓公认为在卫开方的眼里,他齐国国君吕小白比卫开方的父母要重要得多。齐桓公又犯了自作多情的毛病。

在管仲的眼里,开方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自私自利的人。管仲原话:“倍亲以适君,非人情,难近。”人对父母之爱也是天性。背弃父母来忠于国君,肯定违背人情常理,最亲近的父母他都可以舍弃,你能相信他会忠于别人吗?

再次,我们来看看第三个人,竖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竖刀,也叫竖刁。是位宦官,本名不叫竖刀,叫貂,因为做寺人(宦官),所以人称寺人貂。太史公在《史记》中把他说成“竖刀”着实是因为恨他,轻视他。也许是太史公司马迁也被施过宫刑(阉割),对这位大胆自宫的卑鄙小人过于深恶痛绝之故吧。

是的,竖刀是自宫的。他开创了后世主动阉割进宫当宦官的先例,因此有人也把他称为宦官的祖师爷。

他之所以成为宦官的祖师爷,不是因为在他之前没有宦官,而是在他之前的宦官都是被施以宫刑的罪犯或奴隶。而竖刀既不是罪犯也不是奴隶,没人要阉割他,他是自己要阉割自己。

在齐桓公看来竖刀完全是为了能够亲近齐桓公,可以毫不避讳地日夜与齐桓公相处在一起才这样做的。这样的人,齐桓公当然认为他对自己万分忠诚了。要知道,宫刑可是在古代五刑之中仅次于死刑(大辟)的刑罚。

古代人是很重视身体的完整性的,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后世清军入关,多尔衮颁布剃发令,不是受到了很多汉人的抵触吗?连头发都不愿意毁伤,何况其它呢?所以古人为了对犯罪的奴隶(刑不上大夫,贵族基本不用担心)起到震慑作用,设置了五刑。

是人就会爱护自己,爱护自己就会爱护自己的身体,这也是天生的,是人的本性。所以管仲说竖刀“人之情非不爱其身也,其身之忍,又将何有于君?”

管仲认为竖刀能自己斩除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一定是心理变态,这样的人肯定很可怕。后世的大太监李莲英据说就是挥刀自宫的。其人品也是饱受非议的。

也确实是,连自己都不爱惜的人,有可能真的去爱惜别人吗?在这点上管夷吾确实思想现实得有些超前了。在古代以德治国,道义至上的年代,人们倡导的是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并不珍惜个体的生命。

奴隶、平民命如草芥,士也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战国时的隐士候嬴就是因为自己不能跟随信陵君前去救赵,为信陵君出完主意后,当场就抹脖子自杀了,这样不珍惜自己的生命的行为竟然还得到当时众多世人的赞许,可以说思想扭曲至极。

须知整个人类社会是由每个作为个体的人组成的。不尊重每个个体的生命,不尊重每个个体的躯体,谈何尊重整个人类社会?所谓杀身成仁只不过是欺骗底层的人为少数顶层的人甘心卖命的迷魂药。

在此我们应该为2700年前的管夷吾点赞,这才是真正的人本思想。当然管仲也有他的历史局限性,虽然他深知人性,知道人本性爱惜自己的生命,爱护自己的躯体,但是在他那个年代还是不能废除残害身体的五刑,他甚至还利用五刑之赎刑来为齐国收集青铜,制造武器。不过赎刑也算是减少了对罪犯身体的伤害了,我们也不能过于苛求古人。

至于齐桓公之所以鬼迷心窍地认可竖刀这样病态之人,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的君主至上的思想在作怪。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

亲人之间的爱是人之天性爱子女,爱父母,爱自己这都是人之天性,而易牙、开方、竖刀这三个人烹子以奉君,倍亲以适君,自宫以近君,表面上看似万分忠爱他们的君主,其实都是另有所图。管仲深知人性,直接看穿他们三人的本质。齐桓公虽晓人性,但被君主思想所迷,终不能用善,最后为奸所害,也是咎由自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奉劝现在正在热恋之中的年轻情侣们,千万不要相信诸如“为了你,我可以付出一切”一类的鬼话,他不爱他的父母,不爱他的子女,不爱他自己,怎么会真心爱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