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颗化石,把北川历史前推了两万年

1

人们常常使用“沧桑”一词来 比喻自然界变化很大或世事多变 。沧桑来自成语沧海桑田,意思是 大海变成了种桑树的田地,种桑树的田变成了大海。 这个说法看似荒唐,但现代地理学证明大自然的确正在发生或者已经发生过这种巨变。就以北川为例,很多地方的岩石里面都有海生动物的化石,说明远古时期这里曾经是苍茫的大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北川石头制作的工艺品,石材里面满是海生动物的化石

北川地区的沧桑之变始于大约 6500万年前, 由于地壳板块撞击挤压,导致喜马拉雅山逐渐隆起,海水随之退去,海底就变成了陆地。又若干万年,露出海面的陆地逐渐长出草丛树木,进而成为野生动物的家园。在农牧业兴起以前,原始人类只能依靠采摘野果和捕猎野生动物生存。北川地区气候温和,深林密布,理所当然会受到上古人类的青睐。

北川是上古人类理想的栖息地,这本来是个合理的推论,但在没有发现直接证据之前,却极少有人相信。直到几十年前一枚古人化石出土,这个推论才得到印证。

1989年,因扩建九寨沟环线公路,在县境东部桂溪乡甘龙洞(裂隙)发现一批化石材料。 1990年, 时任北川县政协副主席罗安志去万县参加关于人类化石的学术会议,想起北川发现的那些化石,便热情邀请参加会议的两位权威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叶茂林、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黄万波顺访北川。两位专家实地考察了桂溪一带的洞穴后,精选了部分化石带回北京检测。

1990年3月,叶茂林研究员在给北川的回信中说:“从贵县带回北京的化石标本已初步鉴定,其中一个牙齿化石是人牙已确定无疑,是一个门齿。其余尚有牛、鹿、野猪化石,还有的可能是大熊猫、貘等动物的化石。动物化石属于现生种,比较保守一点估计在距今一两万年前更新世晚期晚一阶段,或有可能已进入全新世之初,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再早一些,只是据现有资料只能说到这一步。化石多已残了,很可惜。”“总之, 北川境内化石的出现,把这里的人类历史提前一两万年, 这是不小的收获,不小的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桂溪九皇山景区。这一带的大山,曾经是上古人类的栖息地

1993年,黄万波研究员也得出了相同的鉴定结果:“牙齿为一人类左下外侧门牙,舌侧破损,齿根折断。 …… 土样筛选后,获得一个大熊猫下臼齿。据了解,至今未曾有过在保护区发现大熊猫化石的报道,北川的这一发现属首次。初步结论:北川化石的地质时代,哺乳动物化石应属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属晚期智人。 ”

对北川来说,这一考古成果极为重要。 当时县内正掀起研究大禹的热潮,一些人对大禹生于北川的说法提出质疑,说是四千多年前北川不一定有人居住,何来大禹?1996年版《北川县志》在“概述”中依据专家的化石鉴定结论作出如下判断:“近年考古成果表明,距今两万年前,县境即有人类栖息。”有力回答了“北川这么偏僻的地方,大禹时代是否有人居住”的疑问。

其后, 绵阳师范学院教授蒋志在所著《绵阳简史》中,认定生活在桂溪一带的古人就是绵阳人的祖先。

2

一颗牙齿 化石, 把北川乃至绵阳的人类史一下子前推了两万年,立刻在四川考古学界引起了高度的关注。他们断定, 桂溪一带 山间 的 那些溶洞,一定还隐藏着更多远古人类的秘密。

虽然被专家称为“宝地”,但 后来由于公路建设施工需要,甘龙洞 裂隙被 破坏殆尽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遂于2002年10月对甘龙洞附近的多处洞穴开展调查。 根 据洞穴内堆积的保存状况,随即上报国家文物局批准,于2005年8月10日 至 9月15日对甘龙洞东北约300米的烟云洞进行发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烟云洞洞口

烟云洞俗称烟洞子,处在平通河左岸九 皇 山 旅游风景区 南侧的山腰上,海拔698米。烟云洞与平通河常年水位线的落差约为100米,与公路的落差为88米。这一带为石灰岩山地,岩溶发育良好。平通河左岸地势较开阔,山坡浅缓,分布有洞穴、裂隙。 考古专家 根据洞内环境,布设探方3个,发掘面积约58平方米。 共 清理出5处遗迹 , 其中有更新世晚期的火塘1处 、 灰坑1个,以及多处灰烬遗迹 ; 另有明清时期的灶1座 、 池1个 、 坑1个 ; 发现石器 、 石叶 、 青花瓷片 、 白瓷片 、 釉陶 片等遗物,及较多的哺乳动物化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考古工作者在烟云洞外筛选化石

此次发掘清理出火塘、灰坑、灰烬、灶﹑池、坑等遗迹,考古专家推断 火塘、灰坑 和 5 处灰 烬遗迹属于更新世晚期 , 灶、池、坑属于明清时期。

该遗址出土有石器﹑青花瓷片﹑白瓷片﹑釉陶片等遗物。

打制石器较少 , 岩性均为水成粉砂岩 , 硬度较大 ; 器类包括石斧、刮削器、刻划器、石叶等。

该遗址地层堆积中共发现96枚动物牙齿或骨骼化石。经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鉴定,计有动物化石17种,包括鹿、黑鹿、水鹿、四川麂、赤麂、中国犀、野猪、豪猪、无颈鬃豪猪、扫尾豪猪、亚洲黑熊、竹鼠、咬洞竹鼠、最后斑鬣狗、四川猴、鼬、水鼩 , 均为哺乳动物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烟云洞出土的古人制作的石器(刻划器)

此次发现的化石标本之中,最后斑鬣狗、四川猴、四川麂、水鼩、无颈鬃豪猪、咬洞竹鼠是更新世中晚期的属种,已无现生属种 ; 亚洲黑熊、鹿、水鹿、扫尾豪猪、鼬类是更新世的属种,但仍存在现生属种 ; 赤麂是更新世中期属种,存在现生属种 ; 野猪是更新世晚期属种,存在现生属种。总体上来说,烟云洞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哺乳动物化石 , 其生存年代应该在更新世晚期。 考古专家 由此推断该遗址的年代距今约 两三 万年。

此次发掘出土的石器标本数量极少,不便于与同时期其他遗址或地点出土的器物进行对比研究。但该遗址清理出的更新世晚期火塘和灰坑在四川地区还是第一次。用火遗迹在四川省境内是继汉源富林遗址之后的第二次发现。上述这些新发现为四川地区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提供了一批重要资料。

3


烟云洞考古结束后,考古队于同年10月又在江油、北川交界的大水洞(吴家后山)发现距今5000年左右人类活动留下的陶片、石器、骨器数百件和大量古动物遗骸。

2005年烟云洞考古得出的结论是,“该遗址的年代距今约两三万年”。“两三万年”是个概数,为了和1997年版《北川县志》保持一致,2017年版《北川羌族自治县志》仍然采用了“两万年”的说法:“考古资料显示,两万年以来,北川一直有人类栖息。”和1996年版县志相比,只把“两万年以前”改成了“两万年以来”,表示 两三万年前的古人类并不是短暂居住的过客,他们的后裔一直在这里繁衍生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猿王洞。这一带的大山,曾经是上古人类的栖息地

来源:县决咨委

撰文:赵兴武

审核:蹇 斌

往期精彩(点击标题可打开链接)

敬请关注!县决咨委会持续推出北川历史故事。

编辑:嗨北川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关注我们,及时了解更多本地资讯!

点赞右角小花花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