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至12日,备受瞩目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会议总结了2024年经济工作,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了2025年经济工作。
其中,这6个新提法,释放了重要信号。
一是将促消费、扩内需放在首位。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前两项工作任务是:
一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二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今年的工作会议确定的前两项工作任务是:
一是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二是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每年的前两项工作任务都是发展产业和扩大内需,但今年把促消费、扩内需放在了首位。
顺序变化,不是说扩大内需比发展产业更重要,而是表明,当前经济形势下,扩大内需的优先级更高。
4年前,中央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消费,无疑是国内大循环的“发动机”。
如何更好的启动这台“发动机”?
中央的思路也很明确,让大家的钱包鼓起来。
具体来说,措施之一就是增收减负。
今年国家统一调降存量房贷利率,节省借款人利息支出 1500 亿元,缓解个人和家庭的支出压力,增强消费信心。
今年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以旧换新政策,覆盖了家电、汽车等领域,降低了消费者购买新产品的成本,对稳定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家电以旧换新
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整体带动相关产品销售额超1万亿元。
这些行之有效的举措,明年大概率还将延续。
二是点名首发经济、冰雪经济、县域经济、湾区经济。
首发经济是指企业首次发布新产品,推出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和新技术等的经济活动总称,强调首次和创新,能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体验和选择。
冰雪经济是以冰雪资源开发利用为基础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总称,突出季节和地域特色,为寒冷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县域经济指县级行政区地理空间内的经济,主打地域特色,发挥比较优势,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湾区经济是依托海湾、港口等独特的地理优势而发展起来的区域经济形态,注重开放与协同,产生规模经济效应。
黄茅海跨海通道,让粤港澳大湾区联系更加紧密 图片来源:南方日报
这些都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涌现的新形态、新业态,展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活力与韧性,也为经济高质量提供有力支撑。
工作会议点名,既是寄予厚望,也是明确了发力的方向。
三是首提“人工智能+”。
2023年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今年,关于人工智能的表述是:
“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
一个“+”字,表明中央对人工智能的关注重点,从产业本身扩展到辐射、带动作用。
人工智能“ +” 什么?
在正解局看来,能+都+,应+尽+。
“人工智能 +” ,就是要将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赋能传统行业和新兴领域,提高生产效率、提升服务质量,乃至创造新的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
人工智能的“下半场”,是拥抱实体经济。
四是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
“沙戈荒” 新能源基地,指的是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建设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
建设“沙戈荒” 新能源基地,既能增加可再生能源供应,又能助力生态修复,还能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可谓一举多得,具体可见正解局《外媒突然发现,中国悄悄在沙漠里干了件大事》一文。(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华电新疆塔城多能互补基地10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
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新能源项目矗立在我国的沙漠、戈壁、荒漠地区。
五是要求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
相对于2023年的“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举措”,这次要求,更为明确,更有针对性。
前段时间,多家媒体集中报道了有关针对民营企业的“远洋捕捞”办案的现象。
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是积极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也将坚定民营企业发展的信心。
六是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核心政策落地。
2020年6月1日,国家发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推出了一系列政策。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旨在打造我国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
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要进行大胆的制度创新和政策试验,关键在于落实核心政策。
可以预计,明年,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将步入快车道。
海南,未来可期。
海南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产业促进中心
限于篇幅,以上只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分解读。
整体来看,会议虽以经济冠名,却囊括了民生、科技、社会治理、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体现了高瞻远瞩的视野。
更值得关注的是,会议既明确了新提法,也没有回避真问题,果断推出强劲措施来引领经济增长,释放稳增长的重要信号。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