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邓公“三起三落”的政治生涯中,最特殊也最艰难的阶段当属第二次复出之后,即便处境不利,他依然有效遏制了“四人帮”的篡党夺权行径,殊不知,站在他背后的最强助力并非周总理,而是毛主席。

回首邓公此次复出后的主政风格及斗争智慧,实则一直都在深度践行毛主席曾送给他的两句话,也是因为这两句话,让两位领导人在冥冥之中达成了深厚的默契。

1973年底,毛主席接受了周总理、叶帅等人的建议,决定将邓公请回政治局,并任命他为军委委员,标志着邓公的第二次复出。

12月15日,毛主席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当众宣布了这项重大决定。

“我们现在请了一位总参谋长。他呢,有些人怕他,他是办事比较果断。他一生大概是三七开。你们的老上司,我请回来了,政治局请回来了,不是我一个人请回来的。”

与此同时,毛主席又当众对邓公进行了一番叮嘱。

“你呢,人家有点怕你,我送你两句话:柔中寓刚,绵里藏针。外面和气一点,内部是钢铁公司。过去的缺点,慢慢地改一改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何才能柔中寓刚,绵里藏针?对于不了解政治斗争的人们自然不会明白其中奥秘,可对于当时的邓公而言可谓锦囊妙计,在那之后,他与“四人帮”展开的几次重要较量就是很好的证明。

首先是发生在1974年10月的“风庆轮”事件,面对江青一伙人打着“向‘洋奴思想’、‘爬行哲学’展开斗争”的旗号将矛头直指国务院,主持国务院工作的的邓公根本不予理睬,他的“不接招”让江青一伙人感到十分尴尬。

在此之后,邓公极力避其锋芒,促使江青一伙人在他出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一事上找到毛主席告恶状,没成想,邓公因此被任命为第一副总理、总参谋长,在毛主席的支持下有力地巩固了自身政治地位,打消了“四人帮”想要组阁的企图。

其次是发生在1975年的全面大整顿,面对“四人帮”因不肯甘拜下风而掀起的批经验主义风潮,邓公敏锐地察觉到他们的用意,为了保护得来不易的大好局面,他再度想到借助毛主席的威信和力量煞一煞“四人帮”的气焰。

4月末,在毛主席对姚文元送来的报告做出“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不应只提一项、放过另一项”后,邓公联手叶帅对“四人帮”展开有力回击,通过之后一系列的批评会议,迫使江青在十年动荡中第一次写下检查,就连毛主席对此也是大为赞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看有成绩,把问题摆开了,他们几个人现在不行了,反总理,反你,反叶帅。现在政治局的风向快要转了,你要把工作干起来!无非是挨骂,我历练是挨骂的。”

第三是发生在1975年9月召开的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这一次,面对江青一伙人的来势汹汹,邓公依旧表现得沉着冷静,此前,他领导下的国务院只搞业务工作、不参与评《水浒》运动,也因此让他在会议召开后找到了反击“四人帮”的机会。

狂悖至极的江青,不仅在大会上将自己与邓公的矛盾公开,还堂而皇之地要求大会对她的讲话录音并整理成文稿下发,对此,邓公据实汇报毛主席后得到了“稿子不要发,录音不要放,讲话不要印”的明确指示,大丢其丑的江青顿时没了嚣张气焰。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因纠正十年动荡错误而引发毛主席不安的情况下,邓公还是做到了不卑不亢地坚守原则,绝不与毛主席、“四人帮”形成正面对抗,即便面临第三次被打倒的压力,他还是将眼光放得更加长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证明,1976年4月爆发的“天安门事件”是以邓公为首的老革命们对“四人帮”发起总攻的开始。

此后,毛主席做出的“保留党籍,以观后效”处理决定以及对汪东兴的特别叮嘱保证了邓公在京的人身安全,再加上“四人帮”无以复加的倒行逆施致使民怨沸腾,为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

而选择留在北京蛰伏的邓公,还能在适当时刻为华国锋粉碎“四人帮”奠定政治基础,最终促成了华国锋、叶帅等领导人的胜利大反攻。

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毛主席送给邓公的柔中寓刚、绵里藏针,也可以用以退为进、伺机而动来解释,其中饱含着深刻的政治斗争智慧,也促使两人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正邪较量中彰显了老革命们坚不可摧的意志与斗争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