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话说:甲辰冬月,又获白自兴老首长赠书。继去年八月获赠《雪域铁军》(上、下卷)之后,今日又收到他的新著《追梦西藏一一寻访之旅》,他还告诉我,《我的蜀中情》书稿已送审,正在核批中,可望得到出版发行。喜庆欣慰之余,翻出今年5月旧稿《我的蜀中情》校后感一文,稍作整理,借兵吧平台与大家分享,也算是对今年6月22日《追梦西藏一一寻访之旅》校后感一文发表后对读友陈明康留言作复的兑现。

高扬主旋律,满满正能量。《雪域铁军》、《追梦西藏一一寻访之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扬主旋律,满满正能量。《雪域铁军》、《追梦西藏一一寻访之旅

《我的蜀中情》校后感

《我的蜀中情》校后感

陈法邻

陈法邻

《我的蜀中情》是我西藏部队老首长、老战友、川大老同学白自兴的又一新作,继上次校改《追梦西藏一一寻访之旅》后,这一次他又盛情邀我再次校改。难得首长兄长学长如此信任,于是也就再次欣然应命,这让我又有了先睹为快之乐,喜从心生!

老首长开篇第一章“川大学习情”,系统而又全面地忠实还原了我们当年川大学习生活的美时光,也再次唤起了我尘封已久的记忆,让我感慨万千!

金牛砺我志,讲台执教鞭。作者陈法邻1984年8月在成都市西郊金牛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牛砺我志,讲台执教鞭。作者陈法邻1984年8月在成都市西郊金牛区

曾记得,1984年8月,我被抽调担任西藏军区在成都“八一”学校举办的高中补习班语文教员,他参加高中补习,我们有幸相识,教学相长,友谊日增。尔后,我们并肩走进川大,他又成了我们的班长和学长。求学芙蓉城,如砌又如磋;问师川大班,暮年感恩多。对我个人而言,年过三十上大学,能与同从雪域边关走来的60多名时属军中翘楚的俊材杰士们同窗共学,已是我的军旅人生之幸事;又得亲耳聆听川大的教授老师们的传道解惑,授业育人,亲身感受川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校训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精髓的薰陶,更是我们此生最引以为自豪的大幸。"严谨的治学精神、渊博的专业学识、诲人不倦辛勤教学的职业道德",是我们川大班所有学员对当年担任川大西藏班24门学科授课老师和教授们的一致评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师德永馨,师恩永存。

两年寒窗苦,瞬间成永恒。西藏军区川大毕业班同学与恩师及教管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年寒窗苦,瞬间成永恒。西藏军区川大毕业班同学与恩师及教管军

天道酬勤。川大学习,使我们开启心智、拓展视野、收获满满。我们这代人因历史缘故,年轻时失去了继续求学机会,知识上有许多缺失、盲点和空白。能上川大是历史机遇、也是时代赐福,我们有感于怀,进一步铸炼提升纯正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使我们比常人多了一份戎装读名校的履历,初心和使命时刻警示我们进一步明白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养,应该如何看待这个发展变化的世界,从而如何去奋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军中是翘楚,深造成栋梁。原53旅川大班同学合影,前排左起陈荣、刘世勇、龚生华、徐国元、申永华;后排左起尚乃志、邓举达、白自兴、汤兴贤、金毅明。

漫漫求学路,任重而道远。令我感动和欣慰的是,作者记忆超凡,情感丰富,他在新著中把当年蓉城郊外八一校高中补习、锦江河畔上川大,增长新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丰富学识的努力升华为一种为中华崛起,为文化强军而遨游书山学海孜孜以求的高尚情怀;他把川大学习的点点滴滴:生机盎然的川大校园、那静谧的氛围、那淡蓝的天空、那纯洁的师生情谊,还有那校系领导、老师、同学、工作人员亲密无间的每一个看似遗忘失落已久的茫茫往事,一件件,一条条,一节节,一一还原,真实而又细致,鲜明而又生动,给我们娓娓从头道来,仿佛一切都在昨天!这让我在轻松愉悦和感动之中跟着作者的思路,不知不觉一页一页翻下去,感觉又重读了一回川大!感谢作者,用他的生花妙笔,唤醒了我们珍藏于心的川大求学情愫得以瞬间升腾发酵,醇香四溢,又如春风拂面,温暖而又愜意!川大西藏班的情,川大西藏班的缘,将会永远萦绕和珍藏我之心海深处,给我鼓舞!给我力量!

山河悲破碎,众将志成城。白自兴(右四)与救灾将士在汶川前线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河悲破碎,众将志成城。白自兴(右四)与救灾将士在汶川前线留

抗震救灾,军民情浓。继续阅改第二章,一股浓浓的“抗震救灾”情涌上心头,一幕幕悲壮的抗震救灾画面浮现脑际。汶川地震刚发生,作者白自兴奉命率领5人小组奔赴灾区,一边深入灾区展开工作,那惊心动魄、举国驰援、万众一心、抢救生命的场景感动人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绝地偏逆行,生死何所惧。白自兴(右二)与绵阳军分区抗震救灾前指将士合影

“惟其艰难,方显军人本色”。他们与灾区群众心心相连、息息相通,每天几乎都是披星戴月、风雨无阻、餐风饮露,冒着山崩地裂,险象环生,随时都有粉身碎骨的危险,把生死置之度外,顽强战斗在抢险救灾一线。他们心系灾民,胸怀大爱,“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我们”。作为革命军人,他们感觉灾区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更感到危难之时、身负重任;他们不畏艰难险阻,敢于攻艰克难,用忠诚来展现军人担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战融一体,灾难更见力。白自兴(中)与乐山预备役旅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将士合影

作者的忆文,把参加抗震救灾工作提升到与灾区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情感认识高度,他们与灾区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灾难中的人间百态,焦虑与无助,痛苦与悲伤,泪水与汗水、坚信与守望、收获与快乐、艰辛与成功,千样体验,万般感受,心有所思,脑有所想,情有所至,只要想起,就要提笔写几句非说不可的话,方才平静。他的汶川抗震救灾回忆,不仅记录下军民参加抗震救灾共同奋战的历程,也记录下他个人生命旅途的独特心路,更有一种巨大精神力量的形成、凝结和升华,感动着苍生万物,震撼了寰宇世界,这就是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而今被14亿中国人在世间罕见的大灾大难面前所展现出来的永不屈服,举国一致,愈挫愈奋,自强不息的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老首长的汶川前线抗震救灾全过程令人信服地证明了这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寒冬练战技,白雪映红心。边2团政治机关官兵冬训途中,右路纵队前头为当年政治处主任潘政权

岁月如歌,芳华依旧。阅改第三章,回望青葱岁,忆昔战友情,也触发了我的边关情,我曾在部队服役近20年(西藏14年),对作者记述的西藏战友情深有同感,同样充满了热血铸军魂,矢志守边关的情怀。我在山南军分区边防5营、边防2团都任过职。边防一线官兵常年站岗放哨、巡逻执勤、训练施工,严寒缺氧、气候恶劣、生活艰苦,这些我也有切身体会,但官兵们从不叫苦,上下同心,矢志不移,戍守边关。尤其是在执行“87.4”演习期间,我边防前线全体官兵同仇敌忾,英勇顽强、机智灵活,出色地完成了反蚕食斗争任务,谱写了“铁血军旅抒壮志,雪域边关写忠诚”的凯歌!官兵们经受了磨练和考验,官兵间、兵兵间感情更加深厚。这种情感是生死相依的,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军民同戍守,藏汉一条心。山南军分区原副政委次仁顿珠(藏族)与错那县地方政府官员在边境一线调研考察途中

边关情,卫国志。心中的雪山,永远的高原。边关情与战友情,军民情,家国情一脉相承。在艰难的西藏戍边岁月里,我们始终坚信,这里是承载着边防军人初心使命的前沿高地,是奉献青春的一线哨位,更是誓死捍卫祖业故土,反蚕食反分裂斗争的主战场。这就是西藏边防军人的风骨所依,也是蜀藏战友情的根脉所赖。

圣洁、壮美的雪域高原,见证着我雪域军旅的忠勇无畏,镌刻着雪域军人的大爱深情,也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雪域边关,我们无怨无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友加文友,天长又地久。2020年6月,白自兴与军工系统知名军旅作家舒德骑(右)在北京留影

传承战友情,珍惜文友缘。阅改第四章,我被作者与舒德骑的友谊所感动,他们既是战友情心心相印,又是文友缘惺惺相惜,情缘交融,同气相怜,互相唱和,热情讴歌新时代的先进人物、追述雪域军旅的峥嵘岁月,令人叹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骥伏枥,再上高原。白自兴2013年7月故地重游与西藏军区原副司令员唐建明(左)在拉萨大昭寺留影

拜读作者的新著,他的执着和勤奋,让我惊讶,他退而不休,情系蜀藏,飞文染翰,佳作连连。在《我的蜀中情》中,老首长文思泉湧,通过那笔端汩汩流淌的优美文字,勾勒出他在川蜀大地的飒爽英姿,倾吐了他的川蜀情怀,我也深深为他老当益壮,笔耕不辍的精神所感动。他与舒德骑的交往,堪称战友情中的典范,纯洁而又高尚。他们在各自的作品中记述的人物、故事及表达的思想和情感,都充盈着宝贵的正能量,高扬着时代的主旋律,黄钟大吕,清音正声,也总能让我从中汲取营养和灵感。

龙年春早,英雄花开,满树红云。文稿校毕,寄言作者:惟愿这种发轫于雪域军旅的川蜀之情,文友之缘,催生出更多更新的美丽华章,一如木棉花之怒放!

(注:本文插图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陈法邻:广东省徐闻县人,1974年12月入伍,1981年10月进藏,历任边防5营1连副政指,西藏军区干部文化学校教员,山南军分区政治部宣传干事,边防2团边防营政教等职,中校军衔,1994年8月转业,任建设银行徐闻县支行办公室主任,已退休。现为广东省徐闻县诗社会员。

作者:陈法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陈法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