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攻势后,范佛里特致电李奇微:中国军队和人民军粮弹供应,应只够七天作战之用,但此次七日期满,敌军粮弹仍充足,故损失巨大,不知何因。
1951年7、8两月,朝鲜暴雨成灾,公路、铁路并志愿军山口阵地,多被冲毁,军民苦不堪言。彭德怀派人打探,知李奇微正向前线大举增兵。再问开城方面,邓华、解方报说美方谈判立场日益僵硬,坚持割占三八线以北我方1万余平方公里土地,全无谈判诚意。彭德怀料李奇微必欲乘北方暴雨成灾、洪水漫天之机,发动进攻,便令志愿军、人民军前方将士,修补工事,储备粮弹,准备恶战。
不久,陈赓奉命率部赴朝参战。第3兵团在4月已经入朝,陈赓却因病在国内疗养。如今病愈归队,顺路先来志愿军司令部面见彭德怀,请示机宜。
说罢闲话,彭德怀便先将开城停战谈判情况告知陈赓,又将李奇微向前线增兵情况略作介绍,然后请陈赓判断局势。陈赓道:“今日之局,令我想起当年上党战役,当时主席正在重庆谈判,总理告诉我们打的越好则谈判越顺利。” 彭德怀道:“目下的情形同样如此。美国人在开城谈判中,之所以立场僵硬,出尔反尔,全无诚意,是自认为有海空优势,且其前线地面部队,在临津江以东,已越过三八线,威逼我铁三角重地。我军若能再打一二个胜仗,消灭敌军数万,美方必改变立场,愿与我达成协议。”
陈赓闻彭德怀言谈之中大有忧虑,心中暗忖道:“彭总绰号猛张飞,一向以打猛仗著称军中,如何有些瞻前顾后?”便出言试探道:“彭总既有意打一二个胜仗,以战促和,何不立即行动,予敌措手不及?”
彭德怀道:“目下我军在朝部队,计近100个师,有百余万人,加上朝鲜人民军10余万人,我军实力,超过敌军一倍。主席调杨成武第20兵团入朝后,便指示发动第六次战役。但我军实力,表面上虽为敌军两倍多,后勤保障占一大部分。为防敌军在侧后登陆,又分出几个主力军置于平壤、元山机动。如此一来,我军第一线部队并不占压倒优势。从第五次战役看,我军人数虽多,火力却不强,粮弹供应,只够一周进攻战之用。敌方却粮弹充足,火力凶猛,机动力强。我担心我军此时进攻,虽能实现突破,却不能保障突破成果,故难下最后决心。”
陈赓闻彭德怀分析困难,建议道:“既然打进攻战胜利把握不大,何不打防御战,取消第六次战役计划,待敌来攻,若阻击胜利,结局岂非一样?”
陈赓继续说道:“美国人在谈判桌上立场僵硬,迭生事端,全无诚意,却在前线增兵调将,必是想凭借海空优势,发动进攻,抢占主动,以战迫和,迫我在谈判桌上让步。然而敌军虽有海空优势,地面兵力却较我少。三八线以北地形,山岭相接,河川纵横,极利我防守。故敌军来攻,只能集中于一点,或是中路,或是西路、东路。不论其从何而来,其余两路必形成弱点,取守势,我军却可利用兵力优势,一路防守,拖住敌军主力,再以两路反击,如此针锋相对,以守代攻,必能扬长避短,大获全胜。”
彭德怀闻计大喜,拊掌道:“果然是好计。难怪当年蒋介石愿用十个师长换一个陈赓,果然会用兵。”陈赓笑而不语。二人又议一阵战术细节,陈赓方起身告辞,准备赴前线3兵团司令部到任。
1951年8月18日,天将五更,夜色正浓,美军飞机数以百计,隆隆飞过两军战线,对人民军80公里防线狂轰滥炸,美军坦克群掩护步兵蜂涌而进,待到人民军阵前,迎面枪炮齐鸣,进攻的美军立时死伤无数。进攻失败后,美军又组织火力兵力,重新进攻。人民军守阵将士也沉着应战,两军各以枪炮对射,白刃格斗,日夜恶战,每一处山头,每一处堑壕,都要反复争夺。
志愿军中路西路各兵团,闻报美军主力进攻东路,便照彭德怀预先部署,乘势猛攻当面之敌。进攻时也先以大炮集中轰击,再令步兵猛冲猛杀。三八线附近200余公里战线,又日夜炮声隆隆,杀声不绝。双方百万军恶战半月,各有损伤。美军和李承晚军“联合国军”,在东路损失2.4万人,在中路西路损失5.4万人,三处共折损7.8万人,虽在东路得地179平方公里,却在中路西路失去西方山、斗流峰、德寺里等十余处阵地,无计可施,只得草草收兵。
范佛里特致电李奇微说:“照以往经验,中国军队和人民军粮弹供应,只敷七天作战之用,我军进攻七日期满,以为敌军必退,未料进攻半月,敌军仍粮弹充足,故损失巨大,不知何因。”
李奇微得报回电:“敌军粮弹供应一周之说,是指进攻作战而言,如今敌军据险守御,如何也死抱一周说不放?”
1951年夏季以及随后的秋季防御作战,中朝人民军队以无比顽强的战斗意志,连续进行了3个多月的艰苦作战,粉碎了敌人的进攻,并且还胜利地对敌实施了小的局部反击,共歼敌16.8万余人。致敬彭总和陈大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