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算是日常生活小事。可小事不小。若是洗得不当,也会带来严重问题,尤其是在北方,在寒冷的冬季!
一位中年女性,外出爬山回到家,赶紧洗澡,晕了,出大汗、低血压,虚脱了!
一位得过心肌梗死的男子,过度劳累后洗了热水澡,二次心梗了。
一位50多岁的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只有50%多的狭窄,打了场羽毛球洗了个澡,急性心梗猝死了!
还有过老人洗澡“晕堂”去世了的报道。
有医生总结院前抢救57例洗澡时昏倒病例,有慢性病的42例,其中心血管病34例。最后的结果,有心梗、心律失常、脑梗、脑出血、脑缺血发作的,还有4例猝死。其他因为洗热水澡引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甚至猝死的报告也时有见到。
洗个澡能有这么大影响?
因为皮肤面积大啊!一个人皮肤的面积在1.5到2平方米左右,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这么大面积的皮肤,布满了血管,您说影响大不大?牵一发还可以动全身呢!
所以,洗澡也要讲科学,我们就来看看洗澡常见的误区与真相,坚持看到最后哦!
冬天洗澡,水温高些有利于驱寒?
洗热水澡这件事儿,跟喝酒一样,看似全身发热,像是驱了寒,实际上是血管扩张散了热的。因为外界温度一高到30℃左右,人体皮肤就开始了散热环节,这是为了保持体温的正常。总不能洗个38、39℃的热水澡,就把体温洗成发烧了吧?
所以,洗热水澡的时候,皮肤是散热的。与此同时,身体的代谢会增强,产热增加。
这么一来,感觉是暖和了,但实际上是血液循环增强,产热、散热增加,身体消耗增加了。所以,洗个热水澡,时间再一长,真不亚于做个运动。就有学者把洗温泉浴作为心血管病人康复锻炼、高血压患者降血压的研究项目呢。
这样的变化,对于心血管病患者、体质虚弱者、老年人,就是隐患。比如,皮肤血管扩张散热,血流量最多时可以达到心输出量的12%,大大增加了心脏负担。原本有病的心脏,就可以因此而缺血、甚至衰竭,心电活动也会异常;大量出汗血液浓缩,对心血管病人也是不利。体质虚弱者或老年人,还可以因为血管扩张、血压降低,导致脑供血不足而跌倒、发生虚脱。
再有,洗热水澡时,开始水温过高刺激会引起心跳加快,短时间血压升高;再洗洗,血管扩张、血压又下降了。血压波动过大,对心血管病患者也不利。
所以,冬天洗热水澡,水温要适宜,时间也不宜过长。一般来说,水温37℃到40℃,淋浴5~15分钟,浸浴不超过20分钟,慢病患者尤其注意。
劳累、运动后洗澡有利于解乏?
那是更乏。
我们干活儿,无论是体力还是脑力劳动、或者运动,身体里的能量消耗都是增加的。之所以会感到疲乏劳累,正是身体能量消耗大了发出的预警,提醒我们“该休息了”!这时,停止活动,睡眠、放松,那是休息,可洗澡不是。洗澡时,血管扩张,血液是要大量地流向肌肉、皮肤,循环是加强的,能量消耗是大大增加的,脑供血是减少的。所以,劳动、运动一结束立即洗澡,身体会更加疲劳。
那该什么时候洗?多数的意见是,休息30~45分钟。呼吸平稳了,心率降下来也平稳了,汗也收了,不那么累了,再洗澡。
早上洗澡全天精神?睡前洗澡有助睡眠?
早上洗、晚上洗各有好处,关键是把握情况和时机。
有研究发现早晨洗澡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但糖尿病人、身体虚弱的人、早起锻炼的人,进食间隔久的人,就要避免清晨空腹洗澡,以免发生低血糖。
睡前洗澡有助睡眠,那得看睡前什么时候洗。研究的结果,睡前1个半小时洗澡有助睡眠,而临睡前洗澡不利于睡眠。这是因为,刚洗完澡时身体温度高,会影响脑子里管睡眠的褪黑素分泌。如果临睡前洗澡,又想快点儿入睡,那就用凉毛巾敷敷额头、凉水冲冲手腕,降降温。
餐后洗澡舒服?酒后洗澡醒酒?
更是错误。
餐后,身体会分泌激素扩张肠道血管,血液就跑到胃肠道去帮助消化了。这会儿再洗热水澡,血管更扩张,脑供血就更是不足了,再说也影响消化呀!所以餐后1小时内不宜洗澡。
酒后更是不宜洗澡了。酒精扩张血管,酒精代谢消耗葡萄糖,洗澡既扩张血管、也消耗能量、消耗葡萄糖。所以,酒后洗澡容易低血压、脑供血不足,容易低血糖,再加上运动不协调,更是容易出现跌倒和其他意外伤害。
洗澡要勤,搓出“泥”洗得干净?
洗澡搓出的“泥”,多是皮脂腺分泌的皮脂、灰尘、衣服上的纤维渣渣、皮肤脱落的细胞、角质等。其实不用使劲搓,浴液、香皂抹抹,清水洗洗,一样可以洗干净。皮肤的角质层有保护皮肤的作用,正常的代谢脱落就好。搓澡搓大发了,就会破坏皮肤的角质层,皮肤就容易干燥、敏感,弄不好还容易感染。就有研究发现,洗澡太勤了会影响皮肤正常的菌群分布。所以,一般2~3天洗次就好,如果天天洗,时间就缩短些,老年人可以1周甚至2周洗一次,不要使劲儿搓泥哦!
洗澡水烫点儿可以止痒?
过高的水温对皮肤就是不良刺激,会加重皮肤的炎症和损害,这样洗澡过后皮肤炎症会更严重、更痒。糖尿病人、老年人感觉迟钝,水温高、时间长还会损伤皮肤。
冬天洗个热水澡七七八八说了这么多,那到底怎么洗才合适?直接上图:
(原创,版权所有,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