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黄子华、许冠文、卫诗雅等主演的电影《破·地狱》了,这部电影在港澳地区票房破1.3亿港币,打破了香港华语电影票房记录,可谓口碑票房双丰收。
电影比我预期好一点,殡葬题材,谈论生死,有很多香港元素,故事不复杂,内容“传统”,观点有老有新,里面讲了好几个本可以深挖的故事,有关亲情与无法言说的爱,可惜每个故事剧情都一笔带过,细节不多,含糊不清。
电影有点压抑沉重,好在并未过度煽情,但看到最后,观众被压抑的情感会被那一场破地狱仪式所感染,通过流泪宣泄。
究竟什么是“破地狱”?
所谓破地狱,是道教中的法事,用来超度亡灵,帮其摆脱地狱之苦,香港地区的破地狱是独具特色的民俗仪式,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电影故事背景在疫情后,男主角魏道生经营的婚礼策划公司因市场萧条而倒闭,他本人也债台高筑,被迫改行,当起了殡仪经纪人。
魏道生的搭档郭文,外号文哥,是一个遵循传统的喃呒师傅,看不惯他为了赚钱什么单子都接,两人理念不合,冲突不断。
电影里有几个葬礼的故事,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母亲不愿给自己年幼的儿子下葬,请求魏道生帮他处理,之后再安置于义庄。
在行业人眼中,这位母亲是一位“癫婆”,她所做的事情令人不解,但魏道生为了赚钱还是接下了这单生意,并在完成任务后得到了对方的一句感谢。
在那之后,魏道生开始反思,觉得自己终于帮助到了别人,并开始积极学习更多丧葬技能,成了一位靠谱的入殓师。
再说回那位可怜的母亲,她舍不得孩子,无法接受孩子的离开,她有执念,无法跨过去。
她难道不知道人死不能复生吗?
不,她知道,只是她没办法放下孩子,巨大的悲痛吞噬了她的理智,她想麻痹自己,不愿放手。
一旦孩子下葬,就宣告了他彻底死亡,她就没了任何希望,她自欺欺人,也不过是不想和孩子告别。
电影的另一条线是文哥和女儿郭文玥,郭文玥一直不受父亲重视,她小时候视父亲为偶像,觉得他作为喃呒师傅很厉害,可文哥偏执传统,偏爱哥哥志斌,把破地狱仪式传给了他,还经常提起“女人月事污秽”,这让郭文玥备受打击。
文哥中风瘫痪后,生活变得不能自理,郭文玥心疼他,用心照顾他,而志斌却为了他的儿子能上名校移民澳洲了,将家里的烂摊子推给了妹妹。
志斌的理由是他其实一点儿也不喜欢当喃呒师傅,在他眼里那是没出息的职业,要不是当初父亲不让他念书,逼着他学殡仪,他也不会浑浑噩噩度日,他羡慕妹妹可以读书,有一份光鲜体面的工作。
为了自己的儿子未来能有一个好的前途,志斌决定忤逆父亲,彻底逃离。
文哥得知实情后,没有过多责怪儿子,反而在担心他在国外过得好不好。
文哥去世前交代魏道生帮他办理后事,这时的他已经转变了态度,将公司牌照送了魏道生,并全然信任他。
在魏道生心中,不仅先人要破地狱,生人也需要,因为活着的人也有很多地狱。
贪嗔痴,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众生皆苦,每个人都需要普渡。
在他看来,所谓的葬礼,不仅仅是给先人办的,更是给活着的人办的,他作为殡葬经纪,也要“超度”活人。
还在世的人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
在魏道生的安排下,郭文玥也参与了父亲葬礼上的破地狱仪式,并明白了父亲的用意。
父亲在给她的信里写,他其实根本没有想过女人为什么不能继承衣钵,只是他的父亲一直这么说,他就有样学样。
他是一个不会表达爱意的父亲,但他很爱女儿,连给她取的名字都是“珍宝”的寓意,他希望女儿能够像珍宝一样爱惜自己,过好自己的生活。
其实,我并不喜欢这个结局,为什么一定要在死后才说出自己的心声呢?
为什么他不能在生前与女儿交心长谈,化解多年矛盾与心结,非要等到无可挽回之时才坦白?
不过,现实生活中就是有很多这样的人和故事,作为传统父母,他们不是不会说,只是不愿开口,不懂得如何表达爱,结果把儿女越推越远。
文哥说他爱子女,可子女这么多年一直感到很委屈,说明他爱孩子的方式错了,从头错到尾。
白居易在诗里写:“几许平生欢,无限骨肉恩。抖擞垢秽衣,度脱生死轮。”
死后的和解,是真的和解吗?
或许只是算了吧,当事人已经不在了,就算想再计较,也无济于事,只好算了。
人生总有许多遗憾、悲伤和来不及,生活中并没有那么多的“来日方长”。
生与死其实是分不开的,有生便有死,死亡这个议题很严肃,但我们无需过多忌讳。
因为人生有终点,死亡是必经之站,有时候我们需要看淡一点,想开一点,不要过分执着。
放下执念,放下伤痛,放下过往,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活着的人也需要“破地狱”,众生皆苦,唯有自渡。
从出生的那一天起,我们的人生就开始倒数了,与其担心自己几时下车,不如尽情地欣赏地沿途的风景,把自己当成珍宝,尽兴而活,才算不辜负自己。
学会放下,放下执念,放下过去,即使再不舍,也要和该走的人告别,然后向前看,往前走。
夏与至,青年作者,热爱生活,坚持写作,已出版《人生就是小美好》《人生就是小欢喜》等书籍,期待相遇,一起成长。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