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导师孔子,今天讲的既和职场有关,又和修养有关。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论语·子罕》)

法语,不是法兰西语,而是“严肃而合乎原则的话”。“法”,可以理解为“法则”,“法语”,就是带有法则性、规范性的比较严肃的话。

生活中说“法语”,有时候需要适应一下的。

比如,有时候,我们要和孩子讲一些原则、道理,这些原则或者道理,往往有点“高大上”,不怎么接地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的观点是,尽量用讲故事等比较接地气的方式,把“道理”讲出来。以前写过这样一篇文章:。

现在看来,这个观点需要适当修正一下,道理该讲还要讲,但要注意方式,否则适得其反。能用故事最好,如果孩子大了,不一定非用讲故事的方式。

必须注意的一点是,家长往往是急功近利的,总觉得道理讲了,就该立竿见影,孩子就该立马改正。这是不可能的。

你讲了一通道理,孩子当时即便听进去了,也很难马上改;更多的时候,是几个月甚至几年之后,孩子忽然发现,你讲得确实有道理。但此时已经时过境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道理还是要讲,原则:一,注意方法;二,不要以为道理是灵丹妙药。手术都要几个月后才见效,何况你的大道理只相当于“肚子疼了喝热水”呢?

——这是关于“法语”。严肃的道理,人生的哲理,在孩子中学阶段之后,就可以适当进行这方面的交流了。只要孩子的理性思维能力提升了,和你探讨哲学问题,也很正常。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什么意思呢?严肃的话题,原则性的事情,你能不接受吗?不仅要接受,还要“改正”,改正错误才是最重要的。

孔子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知行合一”,但他很看重行动,不尚空谈。《论语·宪问》里,孔子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意思是说,说得多、做得少,君子以此为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句话也体现了知行合一。对原则性问题,光口头接受还不行,要有行动;有违背的地方,要积极改正。

“巽与之言”,恭维、赞许的话。“能无说乎?”能不让人高兴吗?

注意,“巽与之言”可以从两个角度去考虑。一个是赞许。你确实做得好,确实值得表扬,这是“与”,赞许。

一个是恭维。你未必做得好,别人为了恭维你,拍马屁,把60分说到了100分。这两种情况,生活中、职场上,都经常出现。

怎么办?“绎之为贵”——理性地分析一下,才最可贵。

有个词叫“演绎”,演的本义,可以理解为“推演”;“绎”,可以理解为分析。把别人说的话——至少是关键词,一一列举出来,和实际情况对比、分析一下,结果往往就一目了然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别人的赞美之词,演绎、分析之后,发现基本符合事实,除了表示感谢,更重要的是戒骄戒躁,心态平和,再接再厉。

如果是恭维呢?就要从两方面分析了。第一,他出于什么目的,夸大其词地恭维自己?无意还是有意?是情商高,还是为了麻痹自己?第二,自己应该怎么做?除了不能盲目轻信、沾沾自喜,是否要保持适当的警惕?

对法语之言,能够知错就改;对巽与之言,能理性分析,这都没什么问题。孔老夫子头疼的是这种情况:

“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听到恭维、赞许的话,光知道高兴,不知道去理性分析;对“法语之言”,表面接受,实际却不去改正。

这两种情况,孔子也只能摇摇头、耸耸肩:“吾末如之何也已矣!”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金国,笔名高了高,高级编辑,著有《好父母养出好孩子》《写给孩子的趣味中国历史(12册)》《少年读史记故事(3册)》《中国历史超好看(6册)》《人生是一场修行》《唐朝那层窗户纸》《齐国那些事儿》等图书3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