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商业探索
笔记君说:
日本,真的有失去的30年吗?
真相可能超出我们的认知。那30年,是韬光养晦,更是低调和自检。
今天,我们来到笔记侠GBE(全球商业探索)的第一站:日本。这次6天5夜的主题叫做《低增期的可持续利润追求》。日本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了30多年的低增期,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依然有很多企业获得了利润的可持续增长。
今天,中国经济也进入低增期。因此,笔记侠这次选择的所有参访企业都实现了低增期阶段的持续利润增长,比如唐吉诃德,是日本过去35年在3000多家上市公司唯一一家利润持续增长的公司,它代表了经济下行期的极致性价比,在日本下行期,7-11、无印良品、朝日啤酒、优衣库等等企业都是在低增期跑出来的。
另外,中国的银发经济和大健康还处于起步期,日本有一些探索经验已经走在了我们的前面,中国即将迎来的银发经济和大健康的机会,因此我们会去看富士医药谷,看看它是如何做老年服务,如何做医疗,如何做智能家居以及机器人服务等等。
为此,我们还会去永旺G.GMALL,它结合周边的银发人群,对商场进行综合的改造并提供一系列产品和服务。
服务精神,恰恰是日本低增期除了低价高质产品之外的另一个特色,因此我们会去全球最美的茑屋书店代官山参访,并听到创始店长、生活方式提案负责人给我们讲解。
说到低增期的可持续利润追求,就不能不去看京瓷和松下,我们专门把稻盛和夫的左膀右臂大田嘉仁先生邀请过来给我们分享。
除了走进日本微观进行观察,还要更宏观地观察日本,为此,我们还邀请原人社部研究室主任、东大法学系客座教授、89年就来到日本的李天国博士分享他对日本的观察,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冯玮分享为什么日本能够成功,以及日本近代以来的经济发展,腾讯云日本社长分享出海的挑战与机遇,前日本驻华大使馆经济参赞津上俊哉分享中日经济之间发展趋势的比较。
今天,分享我们一行40人在日本第一天学习的夜话笔记,今天我们想告诉大家,我们多数人其实看不到真实的日本。
一、日本的一大优点:求知识于世界
日本在古代一直学习中国文化,特别是1200年前的唐化时期。我们走在日本街头会有语言上的障碍,但是文字障碍是相对比较低的。为什么呢?日本最早有语言,没有文字,怎么办呢?它就学习,派遣留学生(遣唐使)来到中国,带着中国文化、中国汉字到了日本,扎根了之后慢慢变成自己的文化。
毫无疑问,日语是日本根据汉字逐步形成的。不过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北大教授王力先生说过,现代汉语绝大多数的词反而都是由日本人翻译的,而不是由中国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明治维新后,日本接触到西方经济、哲学、新闻、国际等方面的著作并开始着手翻译,里面有大量在东方从来没有过的名词,被日本翻译家创制成了“和制汉语”。
中国现代学科所有的学科名称都是来自日本,比方数学、物理、哲学、经济学、法学等等。很多人都知道都认为日本人用了汉字,但是反过来也可以说,中国人借鉴了日本的文字。
当年日本从一个没有文字的国家,到汉字传入,吸纳汉字并形成了书面文字后,把汉字发扬光大,形成了自己的语言文字体系。然而其进取的脚步始终没有停下,并能从日本反哺中国,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日本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它善于吸收别人的长处,求知识于世界。
历史上的两次中日战争都以日本惨败告终。但是,在鸦片战争中,中国败给了英国。于是日本发现,几千年来的学习榜样,强大富饶的中国都败给了对手,那么这样的对手,应该是非常强大的,这对日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那么鸦片战争,中国为什么会败给英国?日本人开始寻找原因。找来找去,他们发现欧美列强之所以强大,是因为他们的制度先进,所以日本当时就提出要学习欧美各国的政治制度,从根源上让国家强大。
关于学习哪个国家建立宪政,日本也经历了一番争论。
首先登场的是“英学派”,以小野梓为代表。他们主张学习英国,实行“君民同治”。但以中江兆民为代表的“法学派”主张学习法国,实行“万民共治”。但是,以井上毅为代表的“法学派”主张学习德国,实行“主权归一”,即权力高度集中。
最终,由于德国的后来居上和威廉二世的集权符合日本明治政府的需求,决定学习德国。
日本人的观念是,只要能让国家强大,没有什么是不可学的,就算国家的根本制度也是可以改变。
除了宪政制度,日本学习德国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银行法,一直使用到1997年。
日本和德国甚至在1985年之前的发展模式都非常类似:金融体系都是银行主导的,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不发达;产业结构上都是制造业主导;比较倚重出口。
这个模式有优点也有缺点。缺点就是很容易由于经济泡沫引发经济崩溃。1927年发生的昭和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就是民众出于对银行破产的担忧而造成的挤兑。
二、日本,并不是你以为的萧条
1968年,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
早期日本的东西也是很烂的,欧美国家根本就看不起它,但这个时候的日本很有志气,发誓要做出又好用又便宜的产品。
于是,70年代以后,日本人在日元升值、能源危机和美国的压力下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为什么?日本战后经济的起飞是靠“重厚长大”。什么叫“重厚长大”?大钢铁、大炼钢、大设备,这些都消耗很多能源,这些发展确实带来了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但带来了包括污染在内的很多问题。
在70年代初转型,日本转向“轻薄短小”,包括轻型汽车、微型计算机、快照照相机、微型收录机等重量轻、厚度薄、操作时间短、体积小的新产品不断问世,这是跟“重厚长大”相对的。
于是到了80年代,日本制造业和产业基础就非常强大了,它做的东西又便宜又好,但是欧美国家受不了,这就导致了1985年的广场协议,日币升值100%,这就等于加税100%。
1985年到1989年,日币升值以后,当时有人说卖掉东京的土地就能把美国买下来。这个时候日美的贸易摩擦到了顶点。美国在这个时候,一要打日本经济,二要打日本的未来。
主要打什么?半导体。索尼、东芝、NEC都是微电子和半导体行业做得特别好的企业,在80年代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席卷全世界。
美国在打日本半导体的时候,扶起了三星、LG、美国的英特尔、台湾的台积电,这就是美国的战略,要把日本的半导体产业打分散。
90年代初,日本进入低增期,开始被称为“失去的三十年”。日本这三十年的经济很多时候都维持在1%,甚至零增长,乃至有的时候每年都是负增长,但是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1989年到现在,酱油的价钱几乎没变。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跟美国打的过程中,日本是有看不见的胜利的。美国把三星扶持起来了,但是韩日关系不好的时候,日本仍然制裁韩国三星,这些企业都受不了,日本掌握了一部分核心技术,尤其是封装技术。
日本“失去的三十年”并不像我们看到的那样萧条。如果你在日本待上几天,你慢慢就知道它实际上很繁荣。
日本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远远高于我们,这不是我们妄自菲薄,我们跟他们不是一个档次。“失去的三十年”是日本人自己说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日本人总想在世界上装穷人。
现在我们已经看不见日本的实力了。它已经进入了很多核心的部分,华为的手机有1630个零部件,其中有880个是日本产的。买华为买的越多,日本越赚钱,但是你看不到。日本的半导体被美国打成这样,但是中国的半导体是离不开日本的。
所以任正非说,大家不要偏执的爱国主义。TCL、美的等大屏幕的东西,表面是中国造,里面大部分都离不开日本的核心零部件。苹果VR的43%核心零部件都是日本制造的。
我们看不到真实的日本,这是我们的一个大问题。我们没有正确认识到我们现在自嗨的那部分,实际上很多东西都是虚的。
如果我们正确地认识这个邻居,我们还能学一些东西,再学上几十年。
我们应该为中国四十年的发展而自豪。但同时,我们不要轻视这些已经先行的发达国家,他们还有很多东西我们没有琢磨清楚。
为什么说日本是好邻居?中国劳动力人口减少、收入增加缓慢,很多都是不可逆的,我们的人口红利见顶了。
日本现在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少子化、无欲望社会、年轻人不结婚等等,很多问题他们比我们先遇见了,在解决这些难题的时候,我们把它的很多东西直接就拿过来了。实际上它是经过很长时间的调查研究的。
截止2050年-2055年,我们会面临和日本一样的老龄化问题,也就是和日本相隔30年左右,因此,日本现在的情况大概是中国30年后的情况。我们今天主要研究的不是日本人口和经济情况,而是想象中国30年后的人口增长情况和经济情况。
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看到,日本的实力,我们已经看不见了;一方面要看到,日本是我们的好邻居,让我们可以拉长时间的长度看待我们的未来发展空间。
三、用日本的基本面,看中国的基本面
我们的人均GDP,也就是把GDP总量平均到每个人,我们现在相当于日本1985年的水平。
家庭消费支出在GDP中的比例,美国现在是接近70%,日本在53%到54%之间。我们中国的消费支出在GDP里的占比是37.4%,这个数字在全球范围都是偏低的,比美国低了30个百分点,就算跟其他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也差得不少,大多数国家的居民消费占比大概是55-60%之间。
我们改革开放的时候,需求是大于供给的。在我们改革开放的时候,日本接近于饱和,没有什么新的需求了。因为我们需求量太大了,而日本“重厚长大”的产业又没地方去,我们把日本“重厚强大”的产业救起来了。
我们自己最早是生产不了电梯的,都是日本跟我们合资,或者独资来生产电梯。日本把大量的家电技术全都转给我们了,但它自己还站在塔尖上。
在日本经济下行的三十年,我们给它的产业输了很多血,我们托举了它这么好的邻居。结果我们现在出海的时候,很难找到好邻居了。
日本在89年的时候就存在三个过剩,第一个就是产能过剩。中国现在的发展模式也是一样的,我们现在汽车三千多万辆,实际上有六千万的产能,有三千万的产能在停着不能动。所以我们要走出去,要去找非洲,找一带一路的市场。
我们现在北上广深的生活水平跟日本已经没什么区别,但是我们有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很多地方的老百姓还很穷。
我们应该增加大家的收入,把经济再放活一点,民营企业发展快一点。
四、中日商业的相同与不同
在日本,商业销售主要满足人们四个方面的需求:
第一个是百货商店,它满足顾客多样化的选择需求;
你要挑好的东西,到百货店去,比如日本人送你一件小礼物,他一定是要高档百货去买的。
第二个是超市,它满足人们的日常消费;
第三个是便利店,它满足应急性消费;比如7-11便利店,顾名思义,其他商店都关门了,打烊了,但是它还在经营,提供人们的吃的喝各种便利性的服务,台湾人是离不开那个7-11的,就像我们离不开什么网购一样。
第四个是百元商店之类,它满足廉价消费和折扣性消费。
唐吉诃德能够迅速发展起来,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在经济下行时期,人们对价格更加敏感,能省一点就省一点吧,尽量口袋不要往外掏钱了,谁知道什么时候工资发不出来,养老金退休金发不出来,都有这种顾虑和担忧。
拼多多为什么发展迅速?说到底还不就是便宜。美不美不知道,但是价肯定是廉的。
只不过在日本,如果也搞一个电商拼多多,唐吉诃德也受不了。日本是不允许电商无序扩张的。日本各个行业讲规矩,不允许你抢人家的饭碗。
另外,电商便利是便利,但是消费体验完全没有了,完全是赢家通吃了,把实体店打到稀里哗啦。
日本和中国有些相似,但是如果深究,其实有很大的差异。
日本和中国,最相似的是哪些方面?银发经济是中国和日本最相似的,而且是将来最有市场的。为什么?
中国的很多养老院,它的收费完全和一般普通人的收入是背离的,一般人住不起的。少子化,小孩子越来越少,日本如此,中国也是一样,生育率越来越低。日本在1970年开始进入老龄社会,中国是2000年进入的,差了整整30年。
结语
一个人,既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因为,一个人的成就,大不过他的所见所闻所思。
如果,你对探索全球商业真相和本质、提升全球商业认知、对全球布局拥有结构思维的一线游学感兴趣,欢迎你加入我们,在全球商业背景下审视和探讨中国商业发展。
让我们一起,行万里路,开始全球商业文明之旅。
分享、点赞、在看,3连3连!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