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读经济工作会议,多少要有一点政治经济学的头脑。

经济学不同,它考虑的人、不是社会学意义上的人。从投资者的角度说,是市场中逐利的“理性人”,胖东来也不能例外,再美好的语言,也都是一种”营销“;从劳动者的角度说,不是马克思在《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被异化“、因而也是被奴役的有血有肉的生命;经济学的“劳动”只是可用于商品交换的“劳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不是说经济学不能有人情味,不是这样去理解,它只是把人的生产行为抽象出来了,从而找出市场规律,谈人性谈道德,不是经济学关注的问题。

但是,要解读政策语言,用单纯的,从而也是抽象的经济学概念是无法直达核心的。比如会议提出了“高质量发展”,企业家会去努力提高产品质量,这是当然的,但是,政策表述的其实是一种重要转变,过去强调GDP增速,强调高增长,强调经济总量超美;这引起了唯GDP论,实际上GDP成了地方业绩考核的重要标准,这就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理性人”了,是政治经济学,关注的是经济现象与数据背后的故事。从结果上看,难以持续,所以,“高质量发展”是对唯GDP论的终结,今后不再强调GDP必须实现预期,更多的是强调经济多要素之间的平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说高质量发展是个新方向,错了,因为从来也不存在一个低质量的发展要求,这仅仅是对高增长期结束的一个政策性的反应。

会议的核心定位是“中国式的现代化”。

什么是中国式的现代化?

这又是一个烧脑的解读,现代化是经济学意义上的现代化吗?现代化从技术创新的角度说有什么本质不同吗,有中国式的人工智能吗?完全没这种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式的现代化其实定位的是中国经济特有的运行模式

这是一个政治定位,或者说是政治经济学的定位,不是经济学本身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必须把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的原因所在。能提到这个高度,什么是中国式的现代化也就清楚了。

这个定调非常高,算是对前一阶段的改革先,还是扩需先的争论,做了一个了断,不用再讨论了。

中国式的现代化意味着,经济的主导必须是公有经济,对低效、资源错配等问题修复,重在措施,则不会是去改变机制;中国式的现代化也意味着,中国的管理是行政权下的市场管理,这一点也不会有根本的改变;学者们呼吁的不干预主义,也可以休矣了。

政策所追求的还是一个字:稳。

一切不利于稳的要素,都不在政策的视界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