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古代文化艺术中,佛教造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版块,是研究世界佛教史以及佛教美术史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研究、欣赏和收藏价值。造像不但是宗教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在佛教的传播和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还在世界各地传播过程中,与当地风情民俗相融合,逐渐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如在印度地区形成的帕拉风格,在尼泊尔地区形成的迦舍末罗和马拉风格等,在西藏地区形成的藏东、藏中、藏西等风格,在中原地区则有宫廷汉藏和中原汉地等更多门类,在此特选2024华艺秋拍中各个时代和地区造像,以作赏析。
皇家宝相
清乾隆铜鎏金绿度母
H:32cm
RMB:1,300,000-1,800,000
此尊绿度母头戴五叶宝冠,发髻高耸、面容圆润、饱满如月、双目微俯、鼻梁高直,有如少女般纯洁,佛教经典描述绿度母为美丽少女的形象,为众神之母般的高贵与无私,上身赤裸,身佩饰璎珞三层,臂戴钏镯,体态曼妙、颈肩、胸乳至腰腹的肌肉线条流畅,凹凸有致,手指柔软,工艺到位,轮廓浑然一体,下身着天衣绸裙,多层衣褶与精细的錾刻纹饰相搭配,工艺难度极大;左手当胸前结「三宝印」,右手施「与愿印」,舒坐于莲台,上身坐姿弧度明显,与右足下踏莲台形成对应,脚向下伸,意味着随时应机去救度众生。莲瓣分布俊秀饱满,排列整齐,时代特征明显。所拈两茎莲花于肩头绽放,相互辉映。而莲花殊胜之处在于其形状有盛开、半开、含苞三种,分别象征过去、现在、未来,蕴含着绿度母三世誓愿救度一切众生的大悲心。此尊佛像腰肢柔软,是其最具艺术价值者,且通体鎏金淳厚,更属难得。
该造像具有典型的清宫廷造像特点:铜质细腻,造型完美,躯体光洁,雕工精湛。这些特点源自于宫廷先进的铸造工艺,皇家造像机构有先进的金属冶炼技术,因而炼取的铜质细密,光洁莹润,杂质少。采用失蜡法浇铸制造,保证了佛像的整体规范性和局部精细度,是一种极为精密的铸造法。在后期的雕刻和加工方面也有着苛刻的要求,丰富的细节呈现的说服力,与整体庄严而灵动的气质相融合,才能成就一件如此精细的造像作品。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铜鎏金白度母
清雍正铜鎏金释迦牟尼
H:24cm
RMB:300,000-400,000
此尊释迦牟尼坐像,即出自雍正朝的宫廷金铜佛造像,呈现的是“释迦八相”之说法相。说法相也称初转法轮相,是表现释迦牟尼35岁时正式传教的形象。佛传故事中称,最初侍从他逾城出家的五位长老闻其初转法轮后,便投入佛门,是为“五比丘”。此后,佛陀有了自己的僧团组织,使得佛、法、僧俱全,并由此逐渐形成了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宗教组织。“释尊感于众生迷失本觉,沉沦苦海,故于成道后,先至鹿野苑,转四谛,度憍陈如等五人而证道果;后更以其大悲、大智、大愿、大行,游历四方,化导群伦,欲令众生悟佛知见、回归本觉、离苦得乐。终其一生,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所度有情,其数无量。”
喀尔喀蒙古
17世纪铜鎏金无量寿佛
H:25.5cm
RMB:900,000-1,200,000
佛告阿难:“无量寿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诸佛光明所不能及…”
——《佛说无量寿经》(公元3世纪,康僧铠译)
本尊为典型蒙古扎那巴扎尔风格特征的无量寿佛造像,整体上极为秀美瑞丽,比例舒展、准确,细部精致耐看,錾刻花饰精巧,整体动态上也追求工稳对称,但端正中不失纤巧,有些造型样式明显的是来自尼泊尔,脸形清丽,眉间有白毫,双目俯视,五官棱角分明,嘴形小巧圆润。线条简洁明快,愈显神态肃穆沈静,最重要的是此尊造像身形十分厚实饱满,手中捧钵,逼真写实,肌肉、手足饱满富有弹性,躯体比例适度,结构合理,带有草原民族体型特征。下着长裙,轻薄贴体,衣纹装饰简单,两腿间的裙褶呈放射状自然铺散于台座之上。莲座高大,上下缘饰连珠纹,莲瓣扁平规整,花瓣层层开阖,上下交迭,层次出众且瓣尖微凸,造型干净利落,强调隆重的庄严感,典型扎那巴扎尔风格的特征,是流行于清代喀尔喀蒙古地区的一种造像风格,通称“蒙古造像风格”或“扎那巴扎尔造像风格”,因为在所有的藏传佛教造像中,其风格是最为鲜明突出的,也代表了蒙古佛像独树一帜的造像艺术特点。
相类藏品市场流通较少,大多数珍藏在位于乌兰巴托的Zanabazar Museum,同类藏品可参见喜马拉雅艺术资源网站(himalayanart.org),编号4502,故宫博物院藏清代铜鎏金无量寿。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清代铜鎏金无量寿。
17/18世纪铜鎏金金刚手
L:11.8cm H:13cm
RMB:400,000-600,000
金刚手菩萨在我国藏蒙地区具有广泛的信仰,据称修学金刚手菩萨法,能够得到无量无边的功德,历史上藏族人民还把吐蕃王朝时期赞普赤热巴巾尊奉为金刚手菩萨的化身。除了其重要的宗教地位,在当下的艺术市场中,忿怒像由于形象多变、做工难度大,并且数量较少,与寂静像相比收藏价值普遍更高。
此尊金刚手造像为近年来颇受市场追捧的蒙古地区造像风格,他与西藏和内地风格有着很大的区别,人物造型承袭了扎那巴扎尔系护法金刚系造像特点,整体比较墩实,姿势伸展,写实性强,对衣物配饰描绘简洁,而对于人物的肌肉刻画生动,且原封底保存,较为难得。
雪域神韵
14世纪铜鎏金释迦牟尼
H:29cm
RMB:600,000-700,000
尼泊尔造像艺术的鼎盛期从10世纪初一直延续到13世纪。十三世纪,印度帕拉王朝灭亡后,佛教造像的制作传统还继续在尼泊尔流传。同时,从那时起又开始受到西藏喇嘛佛教的影响,这一时期的造像延续了前期风格,又加进了新的元素。此时期的造像最为精美,对于身体情态,完美和谐的精准把握,洗练简洁的雕塑技艺,注重人体美的特点,使佛像洋溢着充沛的活力,达到生动传神的艺术效果。这尊释迦牟尼像便是这一时期造像的典型,其完美和谐的身型比例、典雅高贵的韵味反映出藏帕造像融合的艺术造诣。
17世纪铜鎏金释迦牟尼
铭文:扎什利马(翻译)
RMB:300,000-400,000
释迦牟尼佛为佛教的创立者,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罗卫国的释迦族人,他存在于公元前第一个千年的中期。此像螺发高耸,宝珠顶严,面相和煦,宽额弯目,眼脸低垂,嘴角含笑,双耳垂肩,肩、胸浑圆宽厚,腰部纤细收敛,腹肌明显。袈裟轻薄贴体,佛陀左手置脐前结禅定印,右手抚膝结触地印。此尊释祖成道像金水完美,品相一流,历经数百年洗礼而风采不减,令人惊叹。扎什伦布寺又称“吉祥须弥寺”,其铸造的佛像作品,在清宫一般被称作“扎什璃玛”。此尊鎏金扎什伦布寺铜像,衣纹线条简洁明快,结金刚跏趺坐。此像比例极为精准,胎体厚重,鎏金明亮华丽,带有较为明显的扎什伦布寺造像风格。
参阅:北京嘉德,2019年11月18日,
编号3620,高25.2cm
成交价RMB 1,610,000。
H:24.5cm
16世纪铜鎏金金刚总持
H:30.5cm
RMB:400,000-600,000
金刚总持,又称金刚持、大持金刚,是噶举派敬奉的本初佛,被认为是释迦牟尼说密法时所呈现的形象,他代表着上师、自性,故也被视同法身佛。金刚总持双手于胸前交叉结哞迦罗印,分持金刚铃与金刚杵,分别表示智慧与方便,象征悲智双运,这是他身份的标志。造像面容圆润,神情专注,肃穆庄重。身体比例合度,端正健硕。仰覆式束腰莲座上下缘有细密的连珠,莲瓣富有层次感。整体造型生动,金水饱满,制作工艺精细,当为明代西藏地区所造的精品。
15世纪合金铜嵌红铜银眼无量寿佛
H:23.5cm
RMB:320,000-420,000
此尊无量寿佛,头束高发髻,髻顶以摩尼宝珠顶严,额际戴五叶宝冠,正中大冠叶嵌宝石,造型精美,装饰华丽。耳旁缯带呈U字型于耳后飞扬。面庞方正,眉眼开阔,额心有白毫,双目微下视,展露出慈悲本尊济世度人的佛性光辉。宽肩细腰,佩戴有各种华丽的钏镯佩饰。双手于腹前结禅定法印,掌中托长寿宝瓶。下身穿贴体长裙,双腿结跏趺坐姿,裙褶从两腿间散开,自然铺陈于台面之上,裙四面均密布阴刻的缠枝莲花纹饰,极富装饰美感。下承满莲瓣莲花宝座,莲瓣宽大扁平,展现出雅致的艺术魅力。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此尊无量寿造像周身多处以贵金属镶嵌工艺装饰,如双唇、帽冠缯带、U型长链、臂钏及腰带处,均作嵌红铜处理;与整体古铜色的材质形成鲜明对比,也是当时造像常常采用的装饰手法,人们认为使用贵金属镶嵌可以增强宗教造像在精神方面的感染力。整尊造型生动古朴,工艺精细,寓意美好,兼具欣赏与收藏价值。
15世纪铜鎏金曲勒尊者像
铭文:无边众生救主法王尊,无瑕智慧功德难思量,善杰福利之源法王尊,顶礼经师曲勒尊者!
༄།ཆོས་ཀྱི་རྒྱལ་པོ་མཐའ་ཡས་འགྲོ་བའི་མགོན།རབ་དཀར་མཁྱེན་བརྩེ་ནུས་པ་བསམ་མི་ཁྱབ།དགེ་ལེགས་ཕན་བདེའི་འབྱུང་གནས་ཆོས་ཀྱི་རྗེ།ཡོངས་འཛིན་ཆོས་ལེགས་ཞབས་ལ་གསོལ་བ་འདེབས།
H:25cm
RMB:350,000-500,000
此作品为典型的明中期后藏地区萨迦派风格造像,传神地表现出了曲勒尊者的形象。其面相方圆、额际宽广、眉似新月,双目显得炯炯有神,丰颐薄唇、嘴角微带笑意,显得慈祥而和蔼。右手掌心朝外结与愿印,表示以普救众生的慈悲心施与,左手置于腿上,结禅定印,两手掌心均嵌银花。穿一件典型的藏式无袖坎肩,下穿束裙,以腰带系于鼓凸的腹部。一件薄大氅披于双肩,包住端坐的身躯,由于腿部紧裹。坎肩、大氅錾刻有丰富且精细的缠枝花卉、祥云及各种吉祥图案。衣纹流畅,生动写实。
十四到十七世纪是西藏本土艺术发展的一个高峰,从日喀则到木斯塘,在萨迦政权影响之下的后藏地区,以萨迦道果传承为脉络,为我们留下了一座艺术宝库,这尊精美的上师像便是这一非凡时代留下的艺术经典。
汉地造像
明铜鎏金普贤菩萨(配座)
来源:2012年香港邦瀚斯,lot616。
H:21cm
RMB:180,000-250,000
此尊普贤菩萨呈男相,十分少见。整体器宇轩昂,明显承袭了宋元造像雄阔健硕的艺术气韵,在此基础上,头部比例变大,面相宽大饱满,体态丰腴。菩萨头戴发箍,发箍正面饰摩尼宝珠,短发卷翘,发须虬卷美观,眉似弯月,双目细长,直鼻薄唇,表情静穆和悦,显得睿智而慈和。身披宽大的袒右式袈裟,下着僧裙,衣纹富有质感,体现了极强的写实意味,衣裙边錾刻花卉卷草纹样,颇为精致,尤见明代汉地造像之精妙。普贤双手捧经书置于前方,一体铸造,打磨精细,此造型较为少见;舒坐于象背之上。其坐骑为“六牙白象”,象征菩萨修行的“六度”,大象头部转向左方,与普贤菩萨相呼应,身躯强壮,背披锦毯,其上錾刻纹饰华美瑰丽,凸显其神圣高洁,也彰显着普贤菩萨的尊贵地位。
清乾隆合金铜错银错红铜释迦牟尼
H:14cm
RMB:200,000-300,000
佛陀双手在胸前结说法印,故此尊像又称为“说法相“。说法像亦作初转法轮像或转法轮像,为佛祖四十五岁正式说法传教之形象。全跏趺坐于卡垫上。肉髻平缓,面庞圆腴,眉如弯月,高鼻薄唇,表情深沉内省。肩胸宽厚,腰部细敛。身着袒右式袈裟,采用印度萨尔那特样式,仅仅刻画边际线。下承镂空雕繁复须弥座,主尊与须弥座中间,还有一层素面厚禅垫,其上嵌红铜嵌银工艺,打磨细腻。底座是仿印度建筑形式方形须弥台座,正前方夜叉托举台面,左右两狮护卫,是克什米尔造像艺术的常见形式,为清代仿古之作。
明铜药师佛
H:29cm
RMB:120,000-160,000
元代造像是继两宋造像以来的一个高峰。在这个时间点出现大量藏传佛教的艺术品,1276年元军挥师南下,攻占杭州后为动摇南宋在江南地区长期的影响力,政策之一便是大兴寺院,引进藏传佛法。因此在元代,杭州的佛教艺术便深受藏传佛教之影响。本作药师如来的莲座瓣叶宽大,莲瓣头部微微翘起,莲心往内翻卷,与明早期造像完全不同,具有典型的元代莲瓣纹之特色。头戴五叶宝冠,脸部方正,双目向下微睁,与杭州飞来峰之尊胜佛母的开脸相似。并参考伦敦苏富比于2017年11月拍出的一件带有“钱塘陈彦清造”款式的佛像,推断两者应为同一时期,类似风格的佳作。
希望对藏友有所帮助或者引起你的一些小兴趣。少走弯路,关于民间藏品的出手想必藏友们都会有疑问和顾虑,但是还是要尊重藏品的客观事实,实事求是,以诚相待!你的一份认可才是重要的。
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求真务实》
国内一线拍行送拍(嘉德,保利,翰海,中贸圣佳,大羿,古天一,明石,崇正,华艺国际等知名拍行;以及全国国有文物商店交易会)藏品征集(yelin10723 叶老师)
征集项目:近现代书画、古代书画、当代书画、油画雕塑、古董珍玩、紫砂艺术、铜炉佛像、瓷板画、印章、玉器、钱币、邮票等 (犀角,象牙,青铜器不征集)
收而不研者俗,藏而不鉴者傻,以藏学师者德,以藏悟心者美,以藏缘友者雅,以藏养藏者!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