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和弗洛伊德、荣格齐名,并称为“心理学三大巨头”。

荣格曾经对弗洛伊德与阿德勒的分歧有过如此论述:

如果说弗洛伊德是一个调查者和解释者,那么阿德勒则主要是一个教育家。他拒绝把病人继续留在一种小孩的状态中,尽管已经获得了一切宝贵的认知和理解,但却依然无能为力;他尝试着每一种教育的方法,以使病人变成正常适应的人。

所以,弗洛伊德学说的重点在于解释过去对未来的影响,阿德勒的理论重点则在于“此时此刻”自己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弗洛伊德强调精神创伤,认为人之所以出现心理问题,是因为过去受过创伤

阿德勒觉得弗洛伊德错了,错在“过去”两个字。

如果一个人童年受过欺凌就会造成心理问题,那为什么拥有同样经历的别人就没事?

更重要的是,如果一切都从过去找原因,过去却是无法改变的,那么该怎么办?你找大夫治感冒,大夫说,你这是因为昨天吹空调吹的,然后就让你走了,这样行吗?

关键不在于原因,而在于怎么解决现在的问题。

怎么解决?解决方法在“过去的原因”里可找不着。

一切在于“现在的目的”。

举一个非常经典的例子:

一个病人一出门就紧张,几十年走不出家门。弗洛伊德从他过去的创伤找原因——童年受过欺凌。

但阿德勒认为,病人是先有了“不想出门”这个目的,然后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挑选出过去受欺负的记忆,制造出了紧张的情绪。

没错,情绪是为了达到“目的”的一种工具

想想看,为什么上一分钟你对亲近的人那么凶,下一分钟却对你领导那么和善?

凶是为了说服、压倒,和善当然是为了拉拢。

这就是情绪,为了达到“目的”,收放自如。

过去也是为了达到“目的”的一种工具

过去和历史一样,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人会从过去发生的庞大事件系统中只选择符合现在“目的”的事件并赋予其意义,继而当作自己的记忆。反过来说不符合现在“目的”的事件会被抹掉。

02

引申一下——

·为什么你对现状抱怨连连,却总是改变不了自己?

因为改变现状需要勇气,而维持现状最为简单,所以,你每天还是抱着维持现状的目的,并没有真的决定改变。

·为什么不愿意主动去社交?

因为你在那一刻不想改变,所以挑出了过去令你自卑的经历,达到逃避当下社交活动的目的。

·为什么你总说找不到白马王子/真命天女?

根本不存在那种东西,你是在用这个巨大而虚幻的概念,达到避免涉入一段关系的目的。

目的,就是你心中的一个决定,心随念转,随时可以改变。同温的一杯水,冬饮觉冷,夏饮觉热。

我们都活在主观世界里,如果你自身发生了变化,你的世界就会改变

这个过程,和过去没有半毛钱关系,过去早就不存在了,纠结过去也没有任何意义。一切都在于今后要怎么做,在于此时此刻、每时每刻的目的。

03

人生中最大的谎言就是不活在“此时此刻”。

“人早年的经历会决定人的未来”,这样强调过去的理论是一种决定论、因果论;

目的论使得我们对未来更加重视,让我们觉得当下和未来才是改变我们人生轨迹的关键,而不为过去所束缚。

这就是弗洛伊德和阿德勒的分歧所在。

对于我们来说,什么论并不重要。

关键就在于,在每时每刻、此时此刻,你有没有接受并改变“目的”的勇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记

阿德勒从小体弱多病,身材矮小,

曾经由于疾病和车祸还差一点死于非命,

儿时的创伤经历和对死亡的恐惧让他一度非常自卑。

他从这样的经历中,着眼于当下寄望于未来,

以“克服自卑”来发展他的心理学理论,

最终成为了心理学大师。

如果你觉得自己也有一些自卑问题,

不妨看看他的《自卑与超越》《自卑与生活》《让生命超越平凡》等,

了解一下他是如何克服自卑的,

一定会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