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豫鄂交界的鸡公山墓地有一方残缺不全的石碑,上面写着五个大字——“韩复榘之墓”。
鲜为人知的是,这只是一个衣冠冢,韩复榘的遗体,早在1954年就已经被安葬在北京香山万安公墓了。
北京香山万安公墓规格之高,不是谁想进就可以的,安葬在这里的都是历史名人,如作家朱自清、萧军,剧作家曹禺,著名国宝级运动员容国团,我党领导人高岗、罗章龙等。
众所周知,韩复榘是个名声不佳的军阀,还是被蒋介石以临阵脱逃罪名枪毙的,之所以能有幸安葬在这里,多亏得他有几个很争气的儿子。
韩复榘是河北霸州人,1891年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他并不是胆小如鼠的将军。作为冯玉祥十三太保的他,足智多谋、英勇善战,人称“飞将军”。
既然如此,大敌当前,他为何要临阵脱逃,成为民族罪人?
回答这个问题,就不能不说说西北军的倒戈传统。西北军是布衣将军冯玉祥创建的,这支部队虽然也高喊爱民口号,但是没有坚定的政治信仰。说白了,将领们都是因为利益到了冯玉祥旗下。一旦利益不存在了,他们往往就会改换门庭,正所谓“有奶就是娘”。
而冯玉祥将军性格也有一定的缺陷,对下属比较粗暴,体罚是家常便饭,不尊重他们的人格,不善于做思想工作,很难让下属心服口服。
因此,民国时期军阀倒戈成风,西北军最多,出过20多个倒戈将军,让人叹为观止。比较著名的,有孙殿英、郝鹏举、石友三、孙良诚、孙连仲等。
这些将领多次倒戈,有40多位将领还当了可耻的汉奸,如石友三、刘郁芬、郝鹏举等。在他们的心中,只有个人一己之利,少有民族国家概念。
虽然说西北军将领投敌那么多,但是被蒋介石枪毙的人却寥寥无几。
不仅如此,在抗战胜利后,不少汉奸将军如孙殿英、郝鹏举等人继续得到重用,摇身一变成为国军将领。
既然如此,为什么没有投过敌的韩复榘,反而被蒋介石枪毙?
这不得不从韩复榘的性格说起。作为西北军将领,韩复榘也是变色龙,他在1926年对冯玉祥背后捅刀,跟石友三一起投靠阎锡山。可是,在同年9月,冯玉祥举行五原誓师的时候,韩复榘转身又投靠了冯老大。
换了别人,肯定会对他不再相信,不敢对他委以重任。可是冯玉祥竟然不计前嫌,让他当了国民联军援陕第6路总指挥。
1929年(民国18年),因为蒋介石“削藩”,冯玉祥、阎锡山跟蒋介石翻脸,一场大战无法避免。
在紧要关头,韩复榘被蒋介石收买,再次在冯玉祥背后捅刀,率第20师的旧部投靠了新东家蒋介石。
1930年(民国19年)中原大战时,韩复榘被任命为第1军团总指挥,对自己的老东家阎锡山毫不留情,将晋军杀得落花流水。
由于大战中立下大功,同年9月,韩复榘被任命为山东省政府主席,成为封疆大吏,走上人生巅峰。
全国当时只有不到30个省,蒋介石嫡系将领不下百人,能担任一方大员的几乎没有。
事实上,在抗战之前,担任省主席的,大都是跟蒋介石同床异梦的各路军阀,如山西的阎锡山、四川的杨森、刘湘,新疆的盛世才。
由此可见,被蒋介石亲自任命,担任一个省的行政长官,韩复榘是多么荣耀,也足见蒋氏对他有一定的信任度,在蒋介石看来,这是“皇恩浩荡”,韩复榘应该感恩戴德,对自己忠心不二。
然而韩复榘对蒋介石依旧像对待冯玉祥那样,一旦有了更大的利益诱惑,他就打算找新东家。
在震惊全国的“西安事变”爆发后,韩复榘公开支持杨虎城和张学良,给少帅写信表示欣赏之意,说他们的举措利国利民,顺应潮流。
他倒不是出于民族大义,大概是认为老蒋已经被捉,活着的概率很小,更不会东山再起。既然如此,就该抛弃老蒋,就像抛弃冯玉祥一样。
不巧的是,那封“效忠”信函被军统的戴笠截获,后来到了蒋介石手中。蒋介石是个记仇的人,尤其是在自己落难的时候反对自己的人,他更是终生难忘。如果韩复榘是初犯也就罢了,问题是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站错队。
西安事变发生6个月前,李宗仁和白崇禧决定反蒋,各路诸侯都成为他们拉拢的对象。
结果有的不为所动,有的保持中立,也有不少诸侯表态愿意跟桂系一起反蒋。这些将领有广东的陈济棠,四川的刘湘,还有山东的韩复榘。
这些人有的直接动手,如陈济棠;有的没有来得及动手,因为桂系很快被瓦解。
韩复榘如果仅仅是这样说也就罢了,事实上他已经把山东变成自己的独立王国,处处跟蒋介石对着干。
比如,截留南京政府的税收,驱逐国民革命军第17军军长刘珍年。更有甚者,山东省党务整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张苇村也被韩复榘暗杀。
韩复榘认为,张苇村死有余辜,因为此人在秘密搜集韩复榘截留中央税收、扩充军队、拥兵自重的黑材料,向蒋介石报告。而蒋介石则认为,打狗还要看主人,韩的做法完全是“谋反”,忍无可忍。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一直对刘湘和韩复榘耿耿于怀,随时准备算这笔旧账。结果刘湘被吓死,韩复榘被处死。
实事求是地说,蒋介石不敢公开出手,因为国难当头,如果那样的话肯定会失去人心。但是偏偏韩复榘临阵脱逃,给蒋介石提供了口实。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军长驱直入,侵占华北,占领了北京、河北等地,接下来不可避免要攻占山东。
军人守土有责,作为山东军政长官韩复榘即使不以身殉国,也应该尝试着做一下抵抗,哪怕跟日军血战一场再撤退,也算是给全国人民一个交代。当山东即将陷落的时候,再坐飞机离开也不迟。
韩复榘没有那样做,而是在日军兵临城下的时候,弃城而逃。
蒋介石勃然大怒,在1938年(民国27年)1月11日,以出席军事会议为名将韩复榘在开封诱捕同月24日,韩复榘被蒋介石下命令处决,年49岁。
一代枭雄,就此黯然落幕。
韩复榘被抓的时候,曾经质问蒋介石“济南丢失是我的错,南京丢失又是谁的责任?”很多人认为这句话掷地有声,说得很过瘾,其实他们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两座城市当时面临的情况截然不同。
放弃南京是国民党军事会议上,军政首脑的共识,是唐生智挺身而出,说一国首都不打一下说不过去,也组织了防守战。南京虽然陷落,有十多万军人血洒疆场,惊天地泣鬼神,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
相较而言,济南的不战而丢,让世人嗤笑。同是丢失,两座城市根本没有可比性。韩复榘该杀,这是毫无疑问的。
如若不然,肯定有很多将领效仿,抗战如何进行下去?
韩复榘为何要当逃兵?原因很简单,手中的军队是军阀的命根子,如果军队没了,韩复榘肯定被蒋介石抛弃,退出政坛,一战回到“解放前”。
这对他来说,生不如死。
不过韩复榘跟庞炳勋、孙殿英还是有所不同的,他没有向日军投降,没有当汉奸。
他和狗肉将军张宗昌也不同,后者主政山东的时候,肆意加重百姓负担,只追求个人享受,老婆数不清,钱财数不清,是个荒淫无耻的土皇帝。
韩复榘也干过坏事,1935年12月,他一次就在文登抓了3000多革命群众,杀了很多人,包括中共胶东特委书记张连珠。
我们看历史的时候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不能因为韩复榘是被蒋杀的,就美化韩。一来他的确是临阵脱逃,是历史罪人;二来他也屠杀过共产党人,是手上沾过仁人志士鲜血的刽子手。
当然,他主政山东的时候,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比如强力反腐,普及教育。但是他那样做的主要目的,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
再说蒋介石杀了韩复榘后,并没有斩草除根,放过了他的亲人。
韩复榘私生活比较严谨,只有一个原配两个姨太太,不像张宗昌那样,太太数不清。
高艺珍是韩复榘的原配,是明媒正娶的同乡女子,也算是包办婚姻。这要是换了别人,早就以“感情不和”为借口给甩掉了;民国时期的名人,大都爱这么操作。
韩复榘还是做到了糟糠之妻不下堂。高夫人也对他不离不弃,还为他生下了三个儿子,老韩死后,她含辛茹苦将几个孩子抚养大,在1956年去世,享年67岁。
另两个小妾一个叫纪甘青,是河南名伶;一个叫李玉卿,是南章台有名的妓女,为韩复榘生有一子。
都说这种职业出身的女子无情无义,此言不虚。韩复榘死后,纪甘青一拍屁股,带着万贯钱财离开了韩家。李玉卿则是将孩子留给了韩夫人,一走了之。
这三个夫人先后为韩复榘生了5个孩子,建国后只有3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健在。
次子韩嗣烺(后来改名韩子华),在国民党撤退台湾的时候毅然选择留在大陆,还在1949年初参加人民解放军,成为第十九兵团六十四军政治部干事。
之后,他随部队进军西北,先后参加了在那里进行的扶眉、兰州、宁夏等战役。
后来,他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在战斗中表现勇敢,立了三等功,成为了共和国的英雄,赢得了战友们的敬重。
1955年初,韩子华主动申请,转业到条件相对较差的兰州市,在甘肃省电业局工作。
三儿子韩嗣辉毕业于黄埔军校,建国后在西安运输公司任职。他任劳任怨,工作积极,每年都被评为模范,深受同事尊重。
被三姨太遗弃的四儿子韩嗣煌,也表现不俗,从清华毕业之后走上三尺讲台,当了人民教师。
韩复榘子女的经历告诉我们,个人出身自己终究无法选择,但是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只要爱党爱国,都有美好人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