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陈着一把军号。它长33厘米,表面覆着一层铜锈,在灯光的照射下,表面的划痕、凹印以及边缘处暗绿色的斑驳锈迹清晰可见。这把军号是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郑起在战场上使用过的军号。

1950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发起了第三次战役。志愿军一举突破敌“三八线”防御阵地,勇猛地向南追击。1951年1月2日,敌军全线败退,志愿军乘胜追击,向汉城进军。在志愿军全线追击的过程中,英军来复枪团占据了釜谷里一线阵地,利用有利地形对我军进行阻击,以掩护其主力部队撤退。志愿军第39军第116师主力奉命断敌退路,其中第116师第347团接到了攻占汉城以北40公里的釜谷里的命令。

3日凌晨,志愿军率先攻占了釜谷里南山阵地,卡住敌人退往汉城的道路。随后,志愿军遭遇敌军猛烈反扑。为歼灭敌军,志愿军第39军第116师第347团第7连奉命抢占并坚守位于公路上的一个制高点。经过一番激战,我第7连攻占了制高点。

敌军不甘心丢失这一阵地,随即组织了大规模反扑。在敌军猛烈炮火的轰炸下,工事和掩体几乎被摧毁殆尽。我第7连官兵来不及设防,在几乎没有任何掩体的阵地上,弹坑成为阵地上的防御工事。志愿军官兵在一片泥水中抵御着敌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经过一天激战,他们击退了敌人数次冲锋,但第7连也遭受惨重伤亡。连长厉凤堂身负重伤,指导员、副连长、排长全部牺牲,最后全连只剩下司号员郑起和其他几名战士继续坚持战斗。倒在血泊中的连长将自己的手枪交给郑起,让他去指挥战斗。郑起挺身而出,接替连长进行指挥,打退敌人多次进攻。

看着阵地迟迟攻不下,敌军在坦克的支援下,再次发起攻击。面对敌人的进攻,郑起把全连仅有的战士组织起来,在把仅有的一根爆破筒和几枚手榴弹投向敌人后,爬出战壕,吹响了军号。冲上来的敌军一愣,误以为我军大部队已经赶到,慌乱中掉头向山下逃窜。战场上形势陡转,敌军被随后赶来的志愿军主力歼灭。

战后,郑起荣立特等功,获“二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他使用的这把军号,见证了志愿军官兵的英雄血性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来自《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