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韩国暴雨冲出一块石碑,兴奋的韩国人还以为是什么天降吉兆或是文物再现。
结果清理干净后,石碑上七个汉字让他们傻了眼,纷纷叫嚣这是国耻。
究竟是什么石碑如此有魔力,竟让韩国人纷纷破防?这七个字究竟写了什么?
1963年一场大暴雨席卷了韩国。洪水退去后,人们发现一块深埋土里的石碑露出了一角。
不明真相的韩国人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将它整个挖了出来,事实证明 ,他们将无比后悔自己的冲动决定。
这块石碑十分精美,碑高5.7米,长3.95米,宽1.4米,石碑顶上有个古老的螭首图案,下方是一尊巨大的赑屃的神兽托着它。
虽然经历了无数岁月,期间还被深埋于地下,这块石碑却依然十分完好,上面的文字清晰可见。
然而当韩国人弄明白,上面最醒目的七个汉字写的是什么的时候,他们却集体破防了。因为这正是一尊“大清皇帝功德碑”!
“大清皇帝功德碑”:详细记录朝鲜归顺的过程,歌颂大清宽宏大量
明朝初年,高丽的权臣李成桂发动政变,掌握了大权。
为了巩固地位,他向明朝的朱元璋表示归附,被封为朝鲜国王。
明朝败了之后,朝鲜国王李珲改变策略,开始向后金靠拢。
但他的政策引发了不满,1623年政变,他被推翻,流放江华岛。他的侄子李琮接任国王,又开始亲近明朝。
李琮继位后,公开指责努尔哈赤,还给明朝将领毛文龙提供皮岛作为基地。
毛文龙利用皮岛不断骚扰后金,让努尔哈赤头疼不已。
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继位,后金需要一场胜利来团结人心,于是把目光投向了朝鲜。
皇太极第二年就派三万大军进攻朝鲜。
朝鲜军队无力抵抗,短短二十天,定州、安州、平壤等地就被占领。
李琮不得不逃到江华岛。两国关系后来虽然和缓,但是一直摩擦不断。
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
朝鲜使节前往大清祝贺,但拒绝跪拜,两国关系再次破裂。
就在这一年,皇太极派十二万大军再次攻打朝鲜。
十天就逼近汉城。李琮被打落花流水,不得不奉清朝为宗主,送王子到盛京当人质。
为了纪念这次战争,皇太极要求朝鲜在投降地点立一块“大清皇帝功德碑”,详细记录朝鲜归顺的过程,歌颂大清宽宏大量。
大清甚至催促朝鲜自己制作,用满、蒙、汉三种文字刻写,对朝鲜来说,这是极大的羞辱,却敢怒不敢言。
直到1894年甲午战争后,清朝与朝鲜的附属关系才得以解除。那座象征耻辱的石碑被推倒、拆除扔进河里。
但石碑沉入河底却改变不了历史。
韩国政府:知耻而后勇,将石碑名称改为官方名称为“三田渡清太宗功德碑”
1913年,日本为了羞辱朝鲜,又把石碑挖出来重新立起。
朝鲜与韩国分裂为两个国家后,为了消除这段耻辱记忆,韩国文教部长决定把石碑沉入河底。
直到1963年的这场大雨,才让它再次公诸于世。
这是一块让韩国人集体破防的石碑。然而这毕竟是传承几百年的文物,极具历史价值。
韩国政府认为这段民族耻辱的记忆应该被铭记,知耻而后勇,所以将其指定为史迹第101号,确定官方名称为“三田渡清太宗功德碑”。
因为这块石碑造成后,被竖立的位置竖立在首尔松坡区的三田渡,相关部门同时对这座石碑进行了保护。
1983年,当时的韩国总统全斗焕下令,将石碑重新安放,还在周围建立了一座公园。
此次现世之后,气急败坏的韩国人是如何对待大清功德碑的?
是谁那么大胆,朝石碑涂红油漆呢?
石碑现世,谁朝其涂红油漆呢?
然而就在2007年2月3日,大清皇帝功德碑遭到故意破坏。
一名39岁的韩国人有预谋地用红色油漆在碑面上,涂写了韩文“撤去”“丙子”等字样。
而他在此前还破坏了古阜郡守赵秉甲建立的石碑。
他被捕后声称,韩国政府处理“耻辱碑”的做法令他十分不满,他用这种极端方式进行抗议。
但不得不说,当年的韩国人祖先们制作石碑质量相当精良,没费什么力,石碑就被修复如初。
2010年,韩国文化财厅再次改变了大清皇帝功德碑的安放地点,将其放到了出土位置,尽量还原当年的布置。
但毕竟那段历史过于打击韩国人的“民族自信”。
原碑座下原本有一块铜板,上面描绘朝鲜仁祖向皇太极行三跪九叩之礼的生动画面,韩国政府为了考虑民众心情,没有还原这一部分。
有趣的是,1883年,美国一位驻朝使馆武官在朝鲜生活期间,发现了这块大清皇帝功德碑,十分感兴趣,像发放旅游纪念品一样。
回国后把功德碑的拓片分发给了许多美国学者、英国外交官。
在他的大力宣传下,大清皇帝功德碑的存在和记录内容,在西方学界人尽皆知,十分出名。
今天的故事里,欢迎留言和评论,别忘记点击头像加个关注,查看更多精彩故事!
参考资料:
清太宗功德碑;韩国国立文化财研究所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