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9 日,大会对 2025 年的宏观经济调控定调:
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打好政策“组合拳”。
大家伙儿都相当激动——
回顾过去三十年,每一次的宽松的货币政策,都显著了拉动了GDP增长。
而上一次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还在十年之前。
那么,明年的宽松货币政策会重点实施在哪几个领域?
今天,我们重点讲三个!
第一个领域:拆迁!
早在今年10月17日,住建部宣布:新增货币化安置100万套。
只是货币化安置100万的规模局限在35个城市——
超大特大城市和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的大城市。
仅在一个月之后,
11月15日,住建部再次官宣:城中村改造政策支持范围扩大到近30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
别看政策指导在加速改变,但政策实际效果却丝毫没有提速。
自10月底到现在,100万套货币化安置的进度如何?
除了上海、郑州等地传出一些风声之外,更多的城市似乎与此条刺激楼市的强力政策无缘……
再以郑州为例,
11月2日至10日,郑州参与房票安置政策的34个项目总共成交了2031套新房,其中通过房票成交了1845套,占比高达91%。
拆迁户们高强度的买房活动,都把郑州的楼盘买成了“日光盘”。
但是!
郑州今年年初整体城改专项贷款总计508亿元左右,目前仅到位197亿元。
一年大概完成了不到40%的体量。
这还是反应最迅速的郑州,其它城市的速度更是惨不忍睹。
以广州为例,
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虽已向广州市黄埔区“五村七片”城中村改造项目发放首期2.5亿元专项借款。
11月4日,用于安置的专项借款金额仅1071万元。
用了不到5%。
这,才是更多城市的现状。
当下的货币化安置局面,用一句话形容:
顶层布局搭建完毕,实操层面拉跨无比。
为啥呢?
因为这钱真的借不起。
作为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的发放主体,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两家政策性银行目前在部分一线城市的借款利率约为2.8%-3%。
作为征迁项目,未来土地出让和物业租售等收入要能够覆盖资金成本等开支,从而实现成本收益自平衡。
而目前,国内头部20城的平均出租收益率大约在2.2%。
单看这两个利率,拆迁包亏的。
同时,如果如果单个征迁项目不能自平衡,也可把多个项目打包达到总体平衡。也就是,用能赚钱的地给不能赚钱的地兜底,保证总体收益。
只是,这也增加了拆迁工作的复杂度。
这下,你就明白了——
拆迁这门生意,一点也不容易做;
政府推进拆迁安置的积极性不会高。
但是!
拆迁(棚改)作为最直接有效的关键措施,必须得顺利进行下去。
于是,
12月3日,住建部再度给城中村改造提速。
其中最关键的一条——
增加项目支持力度。凡符合条件的项目,可以获得专项债券、专项借款、相关税费优惠等政策支持。而城中村改造相关的债务管理按照有关规定单独考核,可以调动地方政府参与的积极性。
这条政策的底气来自于哪里呢?
宽松的货币政策!
12月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要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
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
如此,各城市才能以更低的成本,拿到拆迁的钱。
明年,堵在上头的水,才能哗啦啦地流下来。
第二个领域:基建!
12月5日,发改委与住建部联合发布:抓紧报送城市地下管网管廊及设施建设改造。
具体原文如下:
要求各地编制地下管网建造改造实施方案,于12月27日前报发改委,逾期未报的城市(县、区),视为自愿放弃申报中央预算内资金、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
一眼看去,我就看到了四个字——
着急花钱。
地下管网包括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工业等管线及其附属设施,属于城市运行的生命线。
随着城市多年的运行,这些老化的生命线确实也会给居民带来不小的安全隐患。由此,地下管网的改造从没停歇。
2023年-2024年,重点支持城市燃气和地下排水等管网的改造就花了4700多亿。
平均一年2300多亿。
那么,2025年呢?
根据官方披露的信息,
未来五年需要改造的城市燃气、供排水、供热等各类管网总量将近60万公里。
投资总需求约4万亿。
换算一下,平均每年8000亿。
再与2023年-2024年两年的管网投资体量做个对比,你就会发现——
地下管网的改造在疯狂提速。
除了地下管网外,未来的基建投资空间仍然很多。
近些年,各省市共计有2万多个重点项目(包括在建、新开项目),总投资额超40万亿。其中,2024年这些省市完成投资额约为11万亿。
2025年,我们还有大量的基建工程。
比如,
2025年山东省要建成公共领域充换电站保有量8000座、各类充电桩保有量40万台、加氢站40座以上;实现到2025年全省累计开通5G基站25万个以上;打造20个以上的标杆型智慧社区。
比如,
四川省2025年要开工9条高速公路,总投资近2500亿;内江机场、广巴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攀西特高压交流工程、沱江团结水利枢纽工程等重大项目,总投资超万亿。
比如,
江苏2025年,将要开工盐宜高铁、常泰铁路、合宿高铁江苏段、宁宣高铁等6条高铁线路。2025年在建、建成的过江通道将达到30座,近期推进16个过江通道建设,总投资超2500亿元
可见,我们根本不缺基建投资的空间。
从上头着急花钱的心态来看,接下来,我们大概也不缺钱了。
其一,我国政府全口径债务总额为85万亿元,其中,国债30万亿元,地方政府法定债务40.7万亿元,隐性债务14.3万亿元,政府负债率为67.5%,远低于国际水平110%-120%区间。
说白了,咱们的杠杆率相当低,存在大量的举债空间。
长期以来,我们的赤字率低于3%。
今年,财政实际赤字率为3.8%。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之下,
明年赤字率有望提高到4-4.5%,那么超长期特别国债有望2万亿元,专项债额度有望在4.5万亿元左右。
其二,化债后,地方隐性债务总额将从14.3万亿大幅下降至2.3万亿。
说白了,地方明年将会有更多的举债空间。
同时,高息债务向低息债务的置换,可节省地方约6000亿的利息支出。
更多的举债空间,更低利息的举债成本,意味着什么?
基建狂魔即将开足马力。
简单举个列子,
山西路桥集团往年的施工产值大约在300亿左右。2025年,山西路桥的投资产值预算为800-1200亿。
至少3倍于过去。
第三个领域:更新!
2024年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3%的增长,主要来源于家用电器和汽车。
除了这两项,居民们的大多消费如饮料烟酒、服饰、首饰、化妆品同比均是负增长,其中化妆品类更是同比下降了26.4%。
总体上,我们处于一个消费降级的状态。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所以能增长,全靠补贴拉动消费。
当然,效果也非常好
——家电以旧换新类,2024年中央财政补贴资金大约在200亿左右;
1-11月以来,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的累计零售额超9000亿。
——汽车类,2024年汽车以旧换新补贴资金超100亿,新能源汽车补贴资金超200亿。
1-11月以来,汽车类累计零售额超4.4万亿。
另一方面则是大规模设备更新。
大规模的设备更新作用于石油、钢铁、建材、船舶等各行各业,在更新设备的同时,改善了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由此,大规模的设备更新既能促进消费,又能拉动了投资。
今年上半年,全国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3%,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8%,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1个百分点。
1-11月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累计同比15.8%,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高达9.3%,11月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接近50%。
看完这些你就明白了,咱们消费和投资市场,有两大顶梁柱——
消费品以旧换新和大规模设备更新。
靠着换新、更新,咱们总算把今年的市场给撑住了。
而在这两根顶梁柱的背后,就是补贴的支持。
2024年,特别国债对“两新”的支持力度是3000亿。靠着这3000亿的补贴,带动了数万亿的消费和投资,这是数十倍的乘数效应。
2025年,特别国债对“两新”的支持力度将会加大到6000亿。
新一波更强劲的消费刺激,也即将来了。
说到底,绕不过“促投资,扩内需”六个大字。
货币化安置政策的加速推进,一大波拿着钱的拆迁户将化身疯狂的楼市购买力,加速去化各城市的商品房库存,从而促进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
这一波,既是扩内需,也是去库存促投资。
体量更加庞大的基建开发,直接与各地投资挂钩。
不论是地下管网的改造、修建高速公路、铁路、机场,还是开凿运河,新建信号站……无疑都在带动一条条产业链的生产和发展。
大规模的设备更新和消费以旧换新,则直接与消费有关。
看起来,此次的宽松化货币政策与咱们每个人都有关系。
毕竟,从社会生产活动分工的角度出发,这一场浩浩荡荡的宽松货币政策涉及到了各行各业,自然也涉及到了在每个生产活动中扮演螺丝钉角色的我们。
但是,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普通人更关心的是直击灵魂的那种影响。
比如说,存款、理财利率。
宽松化的货币政策,意味着降准减息,降准降息意味着调节利率,强力增强市场上的资金流动性大幅宽松——
明年的存款、理财收益率只会更低。
大势裹挟之下,积攒在上游的天量资金连带着普通人的存款都流入到市场当中。
失去了存款利率的普通人们,要么去消费,被以旧换新打动,要么为了资金的保值增值而走上了其它投资路线,比如当下得到大力支持的股市、楼市。
由此,
对于各行各业而言,明年是转折的一年。
对于普通人而言,明年更是做选择的一年。
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非常多面。
比如,对贷款融资利率、各种存款利率变化的影响;
比如,对政府存款收益的影响;
比如,对改善收入的影响;
这些关于宽松货币的问题,都能够进行数据化的分析并找到答案。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