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极越汽车CEO夏一平发长文,反思自己在公司战略、融资进度、用人体系、管理风格以及营销放权上的问题,“所有这些错误,都源于我的经验不足和认知的局限”。

他表示,将尽一切努力让极越活下去,“不辜负每一个曾经为这辆车奋斗过的战友,不辜负每一个喜欢极越、热爱极越的车主。”

相比员工,车主是受极越“倒闭”风波影响更大的受害者。若极越崩盘,他们将沦为新一批“新能源汽车孤儿”,斥资20多万购买的智能汽车,价值如同废铁。

(图片来源:极越官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极越官网)

新能源车企中,极越的车主是最忠实的用户之一。有行业自媒体调查显示,此次风波之后,2307个车主中超半数仍表示“没有后悔过购买”“如果再来一次,还会选择极越”。

关于此刻心情的选择题,1341人选择愤怒,但备注“针对夏一平”,更多的人对极越品牌,只感到遗憾和惋惜。

他们眼见他起高楼、宴宾客,也眼见他大厦将倾。

如今的极越,在等待力挽狂澜的白衣骑士。极越车主们,也在等待救援。

极越危楼之下:平地惊雷,早有征兆

二手车市场,一名极越车主正询问二手车商能否收购,车商看到是极越汽车后,连连摆手。

终于有一个车商愿意收购,但出价仅10万。而仅仅三个月前,车主购置新车时,汽车价值20多万。“没办法,电动车这种东西,品牌说没有就没有。”车商表示。

自从极越爆发危机后,越来越多车主筹划卖车。一位车主在9月25日以22万购买的极越汽车,希望以16万元价格卖掉,但车商拒绝,“品牌垮了,垮了你就继续用呗。”

网名为“心意的电车”的车主,连发多条视频控诉,“还有比我更惨的极越车主吗?”她说服家里人买了三台极越,“买的时候谁劝都不管用”。

(图片来源:抖音截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抖音截图)

视频中,她哭诉道,“这怎么就这样了呢?怎么就和我沦落街头了呢?当初买的时候不是吉利和百度的吗?现在怎么就撤场了?”

他们冲进极越的官方账号、直播间,在评论区一遍遍询问,但极越员工也给不出答案。他们和车主同时收到消息。

当天,直播卖车的销售,在直播间里得到“原地解散”的消息,失声痛哭。事实上,在她得到同事通知之前,直播间评论区已遍布“极越倒闭”的字眼。

其实,极越陷入倒闭风波早有迹象,但极越官方一直持否认态度。

早在今年12月初,网络就有消息传出,极越将开启大规模裁员,老员工不续签,在年前还要裁员40%且CFO已离职。

极越法务部随后回应称,目前公司经营一切如常,相关信息均通过官方正规渠道发布,并已采取必要法律手段,向造谣者进一步追究其法律责任。

夏一平也在社交平台上回复:“这是谣言!”

但是小道消息仍未停止。“极越的股东将不再投资”“极越将关闭整车业务”等消息陆续传出。科技自媒体“Tech星球”隔空喊话夏一平,要求其支付拖欠传播供应商的36万元。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诸多迹象指向极越经营遇到困境,但很多人并不相信极越会真的倒下。因为极越的两个大股东,分别是吉利汽车和百度。其中,百度为极越提供智能驾驶技术,而吉利则负责汽车制造。

然而,两大股东公司的背书,并未让极越获得更多认可度。背靠百度和吉利的极越仍陷入倒闭风波,看似平地起惊雷,但征兆早已出现。

车主孤立无援: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随着极越风波热度降温,车主的声音从情绪上的控诉,变为理性推导后的隐忧。

担忧来自三个方面。首先是用车安全,极越汽车配备呼叫SOS按钮,可及时呼叫道路救援,如果极越倒闭,紧急救援是否还能接入?

其次是基础用车功能,若极越亏欠供应商及运营商费用,车机服务器是否会远程关闭?最后是购车时允诺的各项权益,包括充电桩维护、探月车主充电权益及车主用车流量权益等。

有网友表示,极越没有实体按键,一旦系统出问题,挂挡都无法实现。也有网友戏称花了近20万元首付,还要还10多万元贷款和5年利息,买回来一辆有气囊的“老头乐”。

极越车主的担忧不无道理。近两年,随着新能源行业洗牌,多家车企进入倒闭阶段,社交平台上,买到“停产车”的维权车主随处可见,被网友戏称“新能源汽车孤儿”。

其中10万威马车主首当其冲。2013年10月,威马汽车申请重整,车厂停产,4S店结业,10万威马车主成为了被遗忘的群体。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威马倒闭之后,车主的汽车维修保养需找第三方平台自费,或者自己网购零部件更换。某二手网购平台上,有威马汽车的大量拆车件明码实价出售,很多配件都有百十个收藏。

一家名为“新能源小鹏理想蔚来”的二手店铺里,威马ex5的尾门后杠标价699元,平台显示有68人想要,这一数字背后,就是68位真实车主,和他们糟心的用车生活。

不忍心舍弃汽车的车主,依旧驾驶着这些没有保障的汽车。三亚,一名开着威马的网约车司机,还在以这辆汽车为营生。他购车四年,当时汽车售价13万左右。

自从威马倒闭后,他面临着诸多问题,“第一,没有保修;第二,车机不再升级;第三,即使不出险,保险也很贵,甚至有保险公司拒保;第四,修车很贵,只能祈祷核心部件不坏。”

每次车子出现故障时,他都会将车子停靠在路边,然后重新启动汽车系统,看看汽车是否能够继续运转。

“这是我自学的,系统不更新,经常出现问题,现在我自己都快成为半个汽修师傅了,囤了大量威马汽车的零部件,以备不时之需。”他说。

高合车主同样如此,一位在2023年花费60万购买HiPhiX的车主表示,“原本还想着开个几年,残值剩二十来万时再卖出去,每年不到10万元的折旧费用,对于我和家庭来说都能接受。但是如今高合这种情况,让我十分担心后续的维护和保养问题。”

消费者购买倒闭车企的新能源汽车,最为担心的就是汽车的电机和电池损坏。如果汽车的电机和电池出现损坏,车主大概率会把汽车当成废铁卖掉,因为维修费用太高,且没有人会买。

对极越车主来说,威马、高合已是前车之鉴:智能汽车变智障,无线网络变无网络,数据监测和预警沦为空谈,维修昂贵,保险拒保,转卖无门,每天裸车上路,安全无从谈起。

不过,随着百度和吉利做出承诺,将维护用户车辆正常使用、售后和维修保养,或许极越车主的处境,不会如威马、高合车主一样窘迫。但消费者对极越的信心,依旧不足。

汽车博主韩路11月以23万元购买了一辆极越07,二手车市场几乎无人问津,唯一一个愿意收购的报价仅为2万元。

韩路表示,“我把车拆散,卖零件给车主当备件吧。”

极越能等来白衣骑士吗?

12月16日,夏一平也在长文中表态,“尽管目前处境艰难,但我将振作精神,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处理好员工、用户和供应商密切关注的相关问题。如果有机会,我也将承担起所有的责任,并尽全力去弥补过去的失误,带领公司重回正轨。”

据悉,吉利和百度内部已在12日晚间走完转账流程,为极越员工缴纳11月社保。目前极越所有业务陷入停滞,内部大群全员禁言。

泰和泰(北京)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袁菲律师表示,如果极越陷入资金链断裂、资不抵债的状况,公司很有可能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如果众多员工想要得到公司补偿,走劳动仲裁及诉讼程序,当地的劳动仲裁委及法院或应有相关预案,时间不会拖太久。但如果公司没有足够的财产支付,就算走到强制执行程序或公司进行破产清算,最终时间跨度也可能会对员工不利。

而对于车主权益,袁菲表示,车主后期维护等问题,之前威马、高合也出现过。具体而言,要看法律法规规定及合同约定两方面内容:

从法律规定上讲,《民法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等均对产品责任、三包要求、消费者权益进行规定,这也是车主法定权利的保护来源;从合同角度,若在以上权益以外还存在其他增值服务内容,且内容符合民法典143条规定,则应视为该部分条款合法有效,如极越违约,则车主可以向极越主张违约责任。

极越正在走向破产边缘,虽然车主有法律规定和合同条款保护,但极越是否真的会有效履行,依旧是个难题。

如果吉利、百度愿意承担车主的售后服务,或者第三方收购了极越,在车主后续问题上,可能形成债务转移或者债务承担或者债权债务概括转移,如果最终方案可以成型,则车主也可以直接找百度或者吉利或者第三方,也未尝不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式。

12月13日,百度和吉利发表联合声明,将积极协助解决员工社保缴纳、离职员工补偿问题,维护用户车辆正常使用、售后和维修保养,并推进其他事宜的合理合法解决。另有消息称,目前极越正协调各方面资源应对挑战并积极推进融资。

但如今的资本市场,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反应冷淡。

一方面,随着新能源汽车价格战越发持久,各家车企盈利能力难达预期。据报道,10月份,汽车行业利润率仅为4.1%;而具体到单车利润,已从2022年的2万元/车,下降到2023年的1.7万元/车。截至2024年前10个月,这一数值已降至1.5万元。

也有媒体统计,今年上市乘用车企业的三季报中,近半数车企利润大幅下滑,“以消耗车企盈利能力为代价的行业‘失血’局面还在继续”。

另一方面,国产新能源汽车已进入淘汰赛阶段。11月24日,2024年广州车展落幕,相比上一届车展,高合、启辰、合创、大运、飞凡、远航等十余家车企旗下品牌,已从展会上消失。

而真正的淘汰赛,还未真正开始。蔚来CEO李斌曾表示,“未来两三年,是汽车行业竞争资格赛的最后阶段,能不能留在牌桌上参与决赛,就要见分晓了。”小鹏汽车CEO则认为,达不成年销量100万辆的品牌,都难以成为最后胜者。

新能源赛道如同赌桌,看似比拼科技创新,其实比的只是筹码多少,“剩”者为王。

显然,极越已不在牌桌之上。首款车型极越001发布不到一个月,便降价一万,以谋求更高销量,但效果寥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份,极越汽车年内累计销量仅为1.4万辆,尚不足极氪销量的十分之一。

资本的运作逻辑,是在晴天送伞、雨天收伞。此前,新能源赛道热钱涌入,是为在新兴的蓝海市场中寻找下一个“蔚小理”,谋求财务回报。当蓝海变红海,市场空间收缩,资本便收紧钱袋子,及时止损。

百度与吉利施以援手,更像是人道主义的兜底行为,很难起到“起死回生”的作用。

吉利旗下已有多个汽车品牌,存在品牌定位重叠、重复投资的情况,且前不久刚刚推动极氪、领克两大“嫡子”合并,一改此前扩张态势,反而收紧核心力量,进入守成阶段。如此一来,“庶子”极越的地位便更显鸡肋。

而百度只是智驾和地图导航等服务的服务商,其解决方案同时配置在200多款车型上,在智能汽车这座金矿中,百度更愿意担当卖铲人角色。对百度而言,极越充其量算是新能源战争代理人,而非战略业务。另一方面,百度在2022和2023年共计向极越投资近50亿元,却未溅起太大水花。另据财新网报道,今年10月百度曾派财务团队进入极越尽调,结果发现有70亿元财务窟窿。以此来看,百度继续向极越输血的希望渺茫。

除了吉利和百度,极越若想重回赌桌,就需要真正的白衣骑士入局。焦躁不安的极越车主们,也在翘首以盼。

文|《逐浪》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