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羽的封号是“汉寿亭侯”还是“寿亭侯”?

现在通行的《三国演义》是经过清初毛宗岗删改批评的本子,称“毛评本”。他记载关羽斩颜良之后曹操表奏献帝,封关羽为汉寿亭侯。

明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卷六《云长延津诛文丑》说法不一样:“却说曹操为云长斩了颜良,倍加钦敬,表奏朝廷,封云长为寿亭侯,铸印送与关公。印文曰:‘寿亭侯印’,使张辽赍(ji)去。关公看了,推辞不受……操曰:‘吾失计较’,遂交销印别铸印文六字‘汉寿亭侯之印’,再使辽送去,公视之笑曰:‘丞相知吾意也’。遂拜受之”。

元关汉卿《关大王独赴单刀会》第二折《寿亭侯怒斩关平》 [13] 和《寿亭侯五关斩将》 也是“寿亭侯”。

可见,这一说法影响很大。

马连良先生扮演的《龙凤呈祥甘露寺》中乔国老有一个唱段“劝千岁”脍炙人口:“他有二弟寿亭侯,青龙偃月神鬼愁。斩颜良,诛文丑,古城还斩过老蔡阳的头!”,在过去很长长时间都是“寿亭侯”,后来才改成“汉寿亭侯”。

汉魏之际,哪来什么’“千岁”称呼!孙刘联姻之际,孙权身份不过是’“会稽太守”“讨虏将军”,其母更不是什么“太后”,二乔之父乔玄,也是移植的虚构人物。被誉为国粹的京剧,带有浓厚的市民化娱乐性的色彩,人物语言时露粗鄙,一点不“萃”。同样是两生一旦的“三人转”,《二进宫》全靠流派唱腔支撑,而《沙家浜.智斗》,精彩绝伦字字玑珠,那才叫“精粹”和“经典”呢!那是艺术家与文学家(汪曾祺编剧)联手打磨出来的。而《甘露寺》中人物的身份、称谓和语言,都是明清以来通俗文艺特别是戏曲流行后,被其打造出的市民阶层认知体系中的元素——所以“千岁”“国老”之类,谁也不去较真;反而考究一个”寿亭侯”封号,因为这一话题曾一度是人们的关注点。

汉寿亭侯是爵位不是官职,关羽作为汉寿亭侯,只是世袭享受汉寿亭的租税,实际上是由国家统一转移支付。要是“寿亭侯”,那就是县侯了,悬殊两级呢。

东汉时,封爵,分三个等级:亭侯、乡侯、县侯。关内侯是名号侯,即荣誉称号。三国志记赏功,一般都是亭侯、乡侯,刘备自己一直是个亭侯(宜城亭侯),孙权降魏受九锡,封南昌侯,才是县侯,曹操最初也只是费亭侯,官渡战后,才晋封武平侯。诸葛亮功勋盖世也不过是个乡侯(武乡侯),说以后世遵称其为“武侯”,今成都有“武侯祠”武侯祠区。所以关羽的封爵也只能是个亭侯。因为是汉献帝封的,最为正统,而且又关联着关羽最高光的一件事——百万军中斩取颜良首级,所以这才成了他终生的最爱。

三国时,封爵也没有前加国号的先例。

封爵用以赏功,标志的是荣誉,不在实惠。亭侯多在二百户到千户之间,乡侯多在七百户至千户之间,极个别人,能在千户以上。建安八年(204),曹操表天子,册封荀彧为万岁亭侯,食邑一千户。“算无遗策,经达权变”的荀攸,封陵树亭侯,食邑才三百户。

汉末经过战乱,“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生民百不遗一”,人口锐减,蜀汉亡国时,户口才90万,相当于现在东部地区一个县。所以彼时赏功,都显得很“抠门”。

《三国志》的记载也是关羽封“汉寿亭侯”,这应该是没有疑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