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移民管理局宣布进一步放宽过境免签政策,将外国人在中国的停留时间从5天延长至10天。这可谓是对国际友好的一个新高度,在中方看来,这无非是希望让更多人来到这个东方大国,亲眼看看那些被西方媒体误导的观点有多不靠谱。
不过,相较于这些善意的姿态,欧盟却拿出了相反的剧本。在同一天,欧盟选择了以“中国军援俄罗斯”为由,对中国实施了一系列全面制裁,将84个实体和个人列入制裁名单,而其中竟然还包括了7个中国企业和个人。欧盟这次可是直接瞄准中企和个人,首次对华发起制裁组合拳,硬生生把中欧合作的纽带捆上重重镣铐。面对这样的“莫须有”指控,难免让人怀疑,欧盟这是在打什么算盘?
事实是,欧盟这次的制裁,有着不同寻常的意味。不仅是因为这是他们首次对中国特别下手,更重要的是,欧盟在对抗俄罗斯的战场上,正在努力填补美国日渐模糊的身影。何其讽刺,毕竟美国将自身利益放在首位,而欧盟似乎不甘寂寞,要勇闯“乌克兰迷途”。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说得好:这无凭无据的单边制裁,只会让人感到“一丝丝”无奈和更多的不解。至于中方有没有给俄罗斯提供武器,早已多次掷地有声地强调过,没有就是没有,哪来的“铁证如山”?欧盟的嘴可能是瓷做的,硬得很。
美国在俄乌冲突时,仿佛总是乐此不疲地借着制裁中国实体,不过他们也没见着多大成效。现在,欧盟若是指望着同样的戏码能事半功倍,那恐怕也是白日做梦吧。回想一下,美国的制裁要是真的管用,他们会不遗余力地向全世界推销这个“速效救心丸”。但事实是,美式套路谁都未必能用得了。欧盟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即即便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也难以在无底洞般的俄乌冲突中挽狂澜。特朗普之所以打算撤出,很简单,他看清了这个局:资源有限,靠援助换不来和平。
在欧盟的制裁名单上,7家中国企业赫然在列。在一些欧盟人士眼里,这是释放给中国的信息——重量级的。而欧盟当局的理由之一,是这些公司似乎与俄罗斯勾结。虽然这些事情并没有被证实,却足以成为对中欧关系造成裂隙的导火索。
而这种拗口的中欧关系,尤其是贸易的阴云,在乌克兰危机的映衬下,愈发显得浓稠。这二者交织在一起,仿佛一道骤然升起的壁垒,阻隔住曾经的繁荣交换。而在这背后,美国的影子总是挥之不去,宛如举着指挥棒的隐形操盘手。
中国是时候思考如何重新布局自己的全球贸易战略了。“一带一路”,金砖机制,甚至是日益活跃的东南亚、中东、拉美和非洲市场,都是值得深入探索的潜在沃土。欧洲的风险防范,不是为了与过去割席断交,而是未雨绸缪,为未来铺平道路。
最后,我必须说,欧盟如今向中国企业挥舞的这些制裁,更多地是试图从中成就自己的力量感。然而,这种行为所带来的长远影响,是要引领中欧美关系走向对立?抑或是在全球化进程中开倒车?欧洲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伙伴之一,中欧关系应该是基于合作的互信基础,而不是廉价的制裁动作。
我们的时代,需要的不只是外交手腕,更需要的是清晰的方向感和持久的眼光。倘若欧盟真想继续充当“乌克兰问题解决者”,有些时候,还需静下心来想想,那些真正有可能解决危局的方法,也是鲜有一击即中的捷径。欧美之间的外交游戏,中国自然要做好准备,但更多的,是继续关注并发展那些日益兴起的新型国际合作关系。至此,中欧关系或许能够更上一层楼,而不是止步于彼此的误解与猜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