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和相关的焦虑症是全球公共卫生的重要负担,其治疗一直受到病因学和表型异质性的阻碍。目前的精神病诊断系统只给综合征贴上一个标签,而这些综合征可能涉及多个相互重叠的神经生物学过程的功能障碍,反过来,每个神经生物学过程又可能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超过三分之一的重性抑郁症患者和大约一半的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对一线治疗没有反应,就证明了这一点。
为了能够更精确地诊断和为每个人选择最佳治疗方法,我们需要剖析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异质性。精神病学中占主导地位的“一刀切”诊断方法导致通过反复试验来循环治疗方案,这很漫长、昂贵且令人沮丧,30-40%的患者在尝试一种治疗后没有达到缓解。
在本研究中,我们将抑郁和焦虑概念化为脑回路功能障碍。使用聚类和新的成像系统在个体水平上对脑回路功能障碍进行标准化量化,并根据无任务和任务诱发脑回路中特定的功能障碍特征,确定了六种抑郁和焦虑的生物类型。
图 区域脑回路分数的聚类确定了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六种生物类型
a-f,电路示意图,说明定义每个生物型的电路功能障碍概况(生物型标注为a-f)。我们还为每种生物型提出了一个简短的描述,将它们与我们理论上综合的生物型联系起来:DC+SC+AC+,默认模式与显著性和注意超联结;AC-,注意低联结;NSA+PA+,悲伤诱发的消极情绪与积极情绪超激活;CA+,认知控制过度激活;NTCC-CA-,认知控制低激活伴有意识威胁引发的负性情感低联结;以及DXSXAXNXPXCX,完整激活和联结。
结果发现,生物型可通过一般和情绪认知测试中的症状和行为表现来区分,重要的是,其中一些关联在分半和留空研究中得到了复制。我们还发现,这六种生物型跨越了抑郁、焦虑和相关合并症的诊断界限。对于临床转化来说,这些生物型可以预测对不同药物和行为干预的反应。
将每种生物型与其他生物型区分开来的临床特征
生物型DC+SC+AC+,以无任务回路超连接为特征,识别悲伤面孔时行为反应减慢,执行功能任务中错误增加,认知控制任务中委托错误减少,持续注意任务中对目标刺激的反应减慢。与其他生物型相比,生物型 DC+SC+AC+ 对 行为问题解决疗法(I-CARE)的反应更好。
生物类型AC-的特点是无任务注意回路低联结,其紧张程度相对较轻,认知控制障碍程度也相对较低。在计算机化测试中,AC-的区别在于:在Go-NoGo任务中对目标Go刺激的反应更快,在持续注意任务中出现更多的委托和遗漏错误,对隐含威胁刺激引物的反应更快。AC-生物型对I-CARE的反应相对较差。
生物类型NSA+PA+在有意识的情绪处理过程中回路过度激活,表现为更严重的快感缺乏和反刍性沉思。
生物型CA+以认知控制回路内的活动增强为特征,比其他生物型具有更严重的快感缺乏、更多的焦虑唤醒、更多的消极偏差和更多的威胁障碍。从行为上看,CA+在执行功能任务中的错误和完成时间更,在 Go-NoGo任务中的委托错误更多,在持续注意任务中对目标刺激的遗漏错误更多。与其他生物型相比,该生物型对文拉法辛的反应更好。
生物型NTCC-CA-在有意识地处理威胁面孔时,其负面情绪回路中的功能连接丧失,认知控制回路中的活动减少,从而导致其反刍性沉思较少,以及对内隐悲伤面孔的反应时间更快。
相对于其他生物型或健康常模,生物型DXSXAXNXPXCX 并没有出现突出的回路功能障;但是,它的特点是对内隐性威胁引物的反应时间较慢。
不同生物类型的诊断频率
这六种生物型的临床和治疗特征各不相同,这表明这些电路衍生生物型剖析了抑郁症传统诊断分类的异质性。接下来,我们评估生物型是否超越了与抑郁症相关和合并的诊断分类。我们的样本由符合重性抑郁症、广泛性焦虑症、恐慌症、社交焦虑症、强迫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传统诊断标准的参与者组成。一些参与者还符合一种以上的诊断标准。
不同生物型中频率不同的唯一诊断是重性抑郁障碍。其中,AC-生物型患有重性抑郁障碍的参与者比例最高,而 DXSXAXNXPXCX 群组的比例最低。
总之,我们利用以情绪和焦虑症大脑功能障碍理论分类学为基础的个性化区域功能障碍评分,在大量未经治疗的抑郁和焦虑症患者跨诊断样本中识别出了六种生物类型。这些生物型在症状特征、行为测试表现和对多种治疗的反应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验证了一种新的理论驱动抑郁生物分型方法,以及一种有望推动精神病学精准临床治疗的方法。
欢迎加入病友群
微信扫码或长按识别
响应病友多年呼吁,大话精神编辑部在半年前搭建了患者交流群和家属交流群,半年来,已经有数千病友入群,每个群每天多达数千条信息分享。
面对青少年的抑郁、焦虑及辍学等问题,家属群的父母们分享交流,彼此借鉴经验,为了孩子一起在努力。
我们非常欣慰能为病友交流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同时也欢迎更多病友加入我们的大家庭。请长按二维码扫码入群。
大话精神专业分站《大话双相》、《大话抑郁》、《大话焦虑》、《大话少年》上线了,欢迎关注!
——大话精神
——大话精神
——大话双相
——大话焦虑
——大话抑郁
——大话少年
参考文献
Tozzi, L., Zhang, X., Pines, A. et al. Personalized brain circuit scores identify clinically distinct biotypes in depression and anxiety. Nat Med 30, 2076–2087 (2024).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