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HC2024专题页
郑雪瑛:本次直播间的主题是:泛血管疾病的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很高兴邀请到参与本场讨论的嘉宾,他们分别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钱菊英教授、武汉亚心总医院苏晞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张英梅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杨靖教授。
葛均波院士提出泛血管疾病的研究和管理理念后,我们持续推进各项工作,逐步完善从理论走向临床实践。这个过程离不开国家级重大项目的顶层推动,2021年由葛均波院士牵头首个国家级重大项目推动泛血管诊疗和管理体系的研究和推广,目前已经临近尾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葛院士团队取得了很多重磅的成果。2023年又由钱院长牵头的“十四五”重大专项——“泛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无创评估、危险分层与精准治疗策略研究及推广”中,“泛血管疾病智能评估示范中心建设”项目为ASCVD中高危人群的血管事件随访提供智能评估,加强了泛血管疾病患者规范管理。
2024年是泛血管规范化发展的关键一年。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建设是各级医院目前开展规范化泛血管疾病诊疗最好的抓手。通过标准化综合管理方案,可以最大程度地优化泛血管疾病的筛查、诊断、治疗、随访流程,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今年6月OCC会上,《标准版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验收标准V1.0》正式发布,这对于泛血管疾病管理来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标志着泛血管疾病管理从初步探索逐步迈入提质增量的新阶段。
泛血管疾病专家委员会开拓创新,群策群力,不断推出专家共识来指导临床实践。今年4月公布的《泛血管疾病代谢异常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以及在今年3月发表的《泛血管疾病抗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都显著推动了泛血管疾病的学术进展。
泛血管医学的发展体现了医学界对血管疾病认识的逐步深化,从局部关注扩展到整体视角,从单一治疗转向综合管理。这一转变不仅源于医学研究的深入,也得益于影像学、生物标志物检测、基因组学等医学技术的进步。最近两年,国内外泛血管领域的研究也层出不穷,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思考。
钱菊英:2015年葛均波院士提出泛血管理念,强调整体管理。2021年,葛院士获国家重大专项支持,建立泛血管理论体系。中山医院牵头,联合北大医院等机构,获得十四五重大专项,研究冠状动脉无创评估、危险分层和精准管理。
动脉粥样硬化研究广泛,但危险分层模型在中国人群中有局限性。我们的研究旨在发现新危险因素,优化模型,依托队列研究制定适合中国人群的风险模型。利用无创影像技术如超声和冠脉CT评估斑块,推动泛血管中心建设,提升中西部管理水平。
目前我们的研究进展顺利,已识别危险因素并进行管理,早期筛查动脉粥样硬化,并设计了减少相关事件的干预措施。研究特别关注中国人群中动脉粥样硬化与脑血管事件的关系。研究旨在探究强化调脂治疗是否能减少缺血性脑血管事件,针对高危动脉狭窄和不稳定斑块。目前临床研究方案已确定,我们将启动遴选研究中心。感谢同道的关注与支持,期望为国家提供泛血管疾病筛查、管理和干预的重要参考。
苏晞:泛血管中心科研工作,重点在临床应用,旨在降低病亡率和致残率,改善预后,并通过临床数据指导工作与政策制定。我们在无前人经验情况下,汇集全国多学科专家智慧,颁布了1.0版本标准。经过多轮讨论,汇集20多位专家意见,设计验收标准,并在2024年下半年首次启动全国泛血管中心的验收工作。
验收标准总结为:1)以患者为中心的全流程管理;2)患者筛查分层管理条款;3)医院管理流程设计;4)信息化平台建设重要性;5)持续改进中心建设。验收总分120分,分四个阶段:基本条件、运行管理、培训教育、质量控制。已完成首批15家中心验收,2025年将启动两批次验收,推动泛血管中心快速发展。泛血管中心建设与管理对科研至关重要,希望通过数据收集为未来科研奠定基础,这是未来工作的重点之一。
张英梅:过去一年,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全国推广,科研起步,建立了病例收集系统。今年心血管健康大会上发布了泛血管疾病第二本书,由葛院士主编,钱院长副主编,集结了多学科专家心血。基于管理中心模式,建立了患者和医生提醒系统,推动临床研究,包括RCT和观察性研究。未来我们计划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建立更多针对泛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筛查项目,并将非传统危险因素在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纳入研究范畴,开展跨队列的联合研究工作。此外,我们今年也在着手收集泛血管典型病例,并集结成病例集,为专家共识制定提供基础。基础研究方面,血管抑制性研究已投稿,探讨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和亚型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寻找生物标志物,为临床提供启示。
杨靖:在泛血管疾病研究中,内容广泛,涉及基础研究、流行病学、影像学、组学和治疗。印象深刻的研究包括Cell杂志上的血管内皮细胞综述,提出缺血性疾病本质上是血管疾病。另一研究在Circulation杂志上提出动脉粥样硬化与肿瘤学联系,指出平滑肌细胞在病变中的关键作用和突变。关于筛查,CT和超声检测在国内应用情况不同,结合精准影像和传统危险因素,预测模型准确性提高。近期Java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使用新型生物标志物提高心血管事件预测等。治疗方面,The BMJ杂志上发表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团队主导的CHANCE-3研究,探讨小剂量秋水仙碱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提示炎症在不同血管部位和疾病阶段的作用不同,需精准筛选病人以获益于综合治疗方案。在未来,我们如何能通过更精准的手段把泛血管病人筛选出来,让他们能够在这些抗炎抗脂等药物综合的管理治疗下真正的获益,也需要我们将来开展更多的研究。
泛血管疾病作为一种创新医学理念,立足多学科合作、跨学科整合,推动了全景视角下的合病或伴危险因素患者更优的诊疗模式的建立。相信随着泛血管疾病综合管理理念的不断强化,泛血管疾病患者的规范管理不断加强,无论是患者、医生,还是医院乃至整个社会,都能够获得巨大效益。
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Pan-Vascular Management Center,PVMC)是指建立标准化泛血管疾病综合管理平台和操作流程,通过多学科合作,开展早筛、早诊,将高危人群和ASCVD患者纳入统一筛查路径,围绕泛血管病变,为患者提供一站式筛查和全景式评估,整合综合性治疗策略和专科转诊流程,重视长期随访,逐步完善覆盖泛血管疾病全周期的科学管理模式和体系,实现降低终点事件率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标。
了解泛血管医学最新资讯
全面工作
传播矩阵
FOLLOW US
苏州工业园区东方华夏心血管健康研究院
电话:0512-68295918
邮箱:info@ccahouse.org
网址:https://www.ccahouse.org
地址:苏州工业园区水坊路36号姑苏会平江馆心脏之家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