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归雁”创办企业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菏针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近年来,我市创新实施“归雁兴菏”行动,出台“返乡创业20条”政策,成立返乡创业服务中心,在大中城市创设返乡创业服务站,吸引了一大批资金、项目、人才回流。越来越多的菏泽籍在外务工人员带着先进的理念、技术等回乡创业,“飞雁”变“归雁”,赋能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北大研究生返乡做老板

12月18日,在位于牡丹区李村镇的菏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内,10余名工人正在进行电子线路连接器组装、测试,呈现出一派紧张忙碌的气氛。“公司离家很近,我上班之余还能照顾家庭,农忙时节也不耽搁干农活。”一名女工一边工作一边对记者说。在菏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像这样的员工还有很多,他们多是附近的村民,由于离家近,上班、务农两不耽误。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菏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当家人”杨旭光。在员工们眼里,出生于1983年的杨旭光是一个“大能人”——北京大学芯片设计专业硕士,曾在知名外企担任要职,在苏州开过电子厂。2017年年底,杨旭光返回家乡创办了菏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当时很多朋友不理解,他们都说我在上海、苏州有了不少工作经验,积累了一些人脉,为何要回到家乡从零开始?”杨旭光说,之前他在外企工作,一年收入达到60万元左右,也进行过各种创业尝试,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为何要返乡创业?万一失败了呢?面对众人质疑的目光,杨旭光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务工,农村空壳化严重,留在村里的多是妇女、老人、孩子,他们收入很少,我应该为他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杨旭光说,“另外,我们的返乡创业政策很好”。说干就干,杨旭光投入大量资金,在村庄原扶贫车间的基础上成立了科技公司,引进设备进行组装生产。“我们的员工都是来自周边村子的村民,大多为留守妇女。在这里工作,她们既能照顾家庭,还有一份稳定收入。”杨旭光说。近年来,菏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发展慢慢步入正轨,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在杨旭光眼里,他的企业就像“孵化器”,不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还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

为给群众搭建在家门口就业的新平台,牡丹区李村镇集思广益,着力实施“引凤还巢”工程。通过发展“扶贫微工厂”,建立了“微工厂+党支部+致富带头人+村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村民、“微企业”、村集体及特色产业发展“四方受益”的良好局面。

“精准扶贫”带富一方百姓

“我曾经在杭州、北京多地打工,听说家门口建起了工厂,我就回来应聘。在这里工作既能挣钱又能顾家,心里特别踏实。”12月18日,在山东苏菏针织服饰有限公司的车间里,一名女工高兴地说。记者注意到,在这家企业的大门口,竖着一块“精准扶贫就业点”的牌子。

从打工仔到苏菏针织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宋海刚的奋斗经历颇具传奇色彩。作为一名退伍军人,他凭借不怕苦不怕累的特质,经过艰苦打拼,于2009年返乡创业建起了工厂。“我们公司目前拥有生产车间6000平方米,一流电脑横机64台,主要专业技术人员12人。”宋海刚介绍。

全自动电脑横机车间、套口套检车间、后整理车间……车间内机器飞速运转,由于自动化程度较高,工作人员忙起来显得有条不紊。“我们公司主要研发生产一系列款式新颖、高品质的男女针织服饰,产品远销日本、韩国、欧美等地。”宋海刚说。近年来山东苏菏针织服饰有限公司的稳步发展,已经带动数百名劳动力实现就业,工人人均月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我们积极吸纳本地群众就业,优先招收低收入农民工进厂,带动20名农民工实现创业,努力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宋海刚说。

为提高产品附加值,山东苏菏针织服饰有限公司多措并举,开展产品升级、设计创新。“我们主要围绕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改进编织技术,进一步发挥针织机的编织和提花功能。二是突破染整等核心技术,开发重点转向以印花、后整理为主,进一步改善面料的性能。”宋海刚说,企业在进行技术转型升级的同时,积极创新营销策略,统筹开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目前,宋海刚已成为引领家乡发展、带动乡亲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悉心“筑巢”迎“归雁”

归雁兴菏,是家乡的呼唤,也是游子的回音。

作为人口大市,我市立足在外人员规模大、素质优的优势,于2015年开启“归雁兴菏”返乡创业大幕。从“飞雁”到“归雁”,杨旭光、宋海刚等人是“归雁兴菏”的代表,他们返乡创业带动广大父老乡亲创业就业,“头雁效应”正在激发“群雁活力”。

为推动乡村振兴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我市创新开展“归雁兴菏”工程,出台“返乡创业20条”政策,成立返乡创业服务中心,在大中城市创设返乡创业服务站,建立在外人才信息库、项目库,打造返乡创业园区,大力宣传选树“归雁兴菏”典型,吸引了一大批资金、项目、人才回流,有力促进了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和组织振兴,有效激发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今年9月19日—20日,全国返乡入乡创业就业现场会在菏泽举行。大会邀请各级领导、行业专家,在产业发展、政策落实、平台搭建、服务优化、典型培育等方面进行经验交流。“归雁”回巢,“群雁”高飞。从曹县汉服的“破圈”,到电商提档升级助力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从为企提供全流程“保姆式”服务的菏泽现代医药港,到集农业、工业、科研、商贸、资本为一体的牡丹产业龙头企业……2组线路、7个点位,与会人员进基层、下车间、问群众,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讨论、一路思考,深切感受到菏泽在推进返乡创业工作方面措施具体、实在,可学可用,收获颇丰。

10月31日,2024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会上,国际减贫中心、世界银行集团、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等7家机构联合发布了“第五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减贫案例,市人社局报送的《凝聚家乡“外”部资源,激发本土“内”生动力——山东菏泽市“归雁兴菏”工程》荣获第五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案例。

11月19日,菏泽市返乡创业(武汉)服务站座谈会暨菏泽特色文化推介会在武汉召开。推介会以“弘扬家乡文化 点亮归雁经济”为主题,通过菏泽市返乡创业(武汉)服务站这一平台,面向在汉菏泽籍人士集中展示巨野工笔牡丹、曹县汉服、鄄城啤酒等文化品牌,“以文会友,以文传情”,激发广大在汉菏泽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的游子情怀。市人社局局长梁惠民介绍,今年以来,全市返乡创业就业3.25万人,领办创办经济实体1.47万家,引进过亿元返乡创业项目14个。

12月9日,第六届山东省返乡创业农民工大赛颁奖仪式在济南举行,我市山东科源生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杨勇、龙池牡丹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俊宇分获一、三等奖,菏泽市人社局荣获优秀组织奖。获奖选手可获得省级创业导师“一对一”创业辅导、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补贴等后续扶持。

家乡筑“暖巢”,喜迎雁归来。

菏泽报业全媒体记者 姜培军 郭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