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脾胃,是身体调养的刚需,不分四季。
而到了冬天,脾胃似乎喂不饱。未到下班时间,就已饥肠辘辘;吃的时候,也特别来劲,肉要多,分量更要足。加上冬天,厚厚的衣服盖着,不用再顾虑身材,放开肚皮尽情吃。
久而久之,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虚胖等各种问题就来了。下面,针对冬天的脾胃问题,林穗芳医生给大家讲讲一些调理的技巧。
1、如何知道自己脾胃好不好?
老一辈人常说:若一个老人基本吃不进东西,那么就意味着大限将至了。其实不无道理。
因为脾胃为后天之源,人在世的每一天,都需要正常的摄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而脾胃主导身体对食物的运化,把食物的营养吸收到体内,担任“快递”的任务,把营养转输给全身脏腑,五脏六腑吃饱了才有力气工作。
冬天是藏精的季节,要把脾胃所运化的五谷精微化为精血潜藏起来,冬天养好脾胃就尤为重要了。所以人们才所说:冬季养脾胃,一年少生病。
2、脾胃虚弱有哪些症状?
脾胃虚弱通俗来说,是指脾胃功能不足,常见症状为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容易疲劳、胃部怕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
小孩脾胃虚弱会导致体质不好,经常生病。
女性脾胃虚弱会导致气血不足、面色苍白、头晕无力。
3、脾虚的3种类型
在中医里脾胃虚弱分为脾胃气虚、脾阳虚、胃阴虚三型。
1.脾气虚
脾胃气虚症状主要是气短乏力、头晕、胃胀胃痛、呃逆食少、饭后胀满、大便溏泻、面色萎黄。舌胖大或有齿痕,苔薄白。
对于脾胃气虚者,中医主要以健脾益气为主,补益脾气的中药主要有人参片、党参、白术、五指毛桃、黄芪等。
2.脾阳虚
脾阳虚主要 表现在:胃腹冷痛,食生冷油腻就会腹痛腹泻,大便稀。舌暗淡苔白。
对于脾阳虚者,中医主要以温养脾阳为主。补脾阳的中药主要有干姜、炙甘草、肉豆蔻、补骨脂等。
3.脾阴虚
胃阴虚主要表现在虚火上炎,口干、容易饥饿,胃酸、隐痛不适,口舌生疮等。舌红苔少或无苔。
对于胃阴虚者,中医主要以滋养胃阴为主。补胃阴的中药主要有沙参、麦冬、玉竹、生地等。
中医调理脾胃,可以通过温和的调理手段(中药汤剂、代茶饮或者药糊)恢复脾胃的功能和达到气血调理的目的。
4、食疗调脾胃的方法
中医讲究药食同源,有些食物不仅可吃,还有调理作用。
脾胃虚弱的人饮食调理上应以补中益气、健脾化湿为原则,多选入脾胃经、具有健脾补气功效的温补性食材,例如粳米、芡实、山药、莲子、茯苓、桂圆、荔枝、樱桃、牛肉、鸡肉、鲤鱼、鲫鱼等等。
而性质偏寒凉的食物,如冷饮、绿豆、冬瓜、苦瓜、西瓜、柚子等则不宜多吃。
下面推荐两款食疗小方:
蒸山药
【材料】鲜山药100g。
【吃法】取鲜山药100g,洗净后蒸或煮30分钟,然后蘸白糖或蜂蜜吃。
【功效】滋补脾胃的食物首推山药,其性平、味甘,主治伤中,补虚羸,可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蒸山药适用于脾胃虚弱导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体弱无力。
芡实薏米粥
【材料】薏苡仁、芡实各15g,粳米100g。(脾胃虚寒者,薏米炒黄再煮)
【做法】取上述材料共入锅中,加水适量,煮成粥食用。
【功效】芡实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祛湿止带的功效,素有“水中人参”的美誉。薏米有补脾健胃的功效,《本草经疏》载其“味甘能入脾补脾”。芡实薏米有益气健脾、补中止泻的功效。适用于中老年人消化不良的腹泻便溏、全身无力、心悸气短等。
5、养脾胃重在4点
1.注意保暖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与受凉有密切联系,尤其是在天气日益变凉的秋季;少吃生冷的水果和蔬菜;女性应适当多喝姜茶,具有驱寒保暖的功效。
2.调整好情绪
积极乐观的情绪能够使人体阴阳平衡、气血流畅,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当脾胃功能逐渐改善时,脾胃虚弱也会逐渐好转。
3.调整饮食结构
由于脾胃虚弱与饮食不节有密切联系,在日常生活中,应做到:
●每天按时、定量吃饭;
●合理搭配营养,避免挑食和偏食;
●每天不仅需要摄入主食,还要补充丰富的维生素,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有利于胃肠道蠕动,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少吃浓茶、腌制品;
●饮食忌辛辣油腻生冷食物,戒烟酒;
●少吃豆类、薯类,七分饱;
●餐后不能卧床。
调节饮食需要日复一日,只有长期坚持才有效果。
4.坚持运动
身体离不开运动的帮助,运动不仅能够加速血液循环、促进胃肠道蠕动、排出身体内的毒素,还能够提高消化能力。
运动的选择可以根据自身身体情况和喜好决定。对于老年人来说,为了考虑安全性,可以选择运动强度小的运动,比如打太极拳、散步等;对于身体素质好的人来说,可以选择慢跑、瑜伽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