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中国跟巴基斯坦的关系是非常铁的,我们也经常称巴基斯坦为巴铁。

在很多国际事务上,巴铁都是站在中国这一边的,但在国际贸易加收关税这件事情上,巴铁却做出了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最近两年时间,以美国为首的很多国家都不断加强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如今巴铁也开始对中国部分进口产品动手了。

在2024年12月10日,巴基斯坦国家关税委员会发布了一则最新公告,他们对产自卡塔尔,中国以及伊朗的氯化石蜡做出了反倾销肯定性终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巴基斯坦决定对涉案产品征收22.5%及到43.1%的反倾销税。

其中所有来自中国的出口商/生产商被征收30.17%的反倾销税,来自伊朗的生产商/出口商被征收43.1%的反倾销税,而来自卡塔尔的生产商征收的反倾销税相对较低,只有22.57%。

自此,这一起反倾销调查已经告一段落,这个反倾销调查始于2024年3月31日,当时巴基斯坦就决定对原产于中国、卡塔尔和伊朗的氯化石蜡启动反倾销调查,并在今年的8月做出了肯定性初裁,当时决定对中国生产商征收的反倾销税只有18.04%,到了终裁却变成了30.1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巴基斯坦这个裁定,我相信很多人都有点意想不到的,这完全跟大家所认识的巴铁印象不一样。

在大家认识当中,巴铁跟中国的关系都很好,不至于学习老美那样轻易动用反倾销的大棒。

但最终巴基斯坦还是付出了行动。

那为什么巴基斯坦要对中国发起反倾销?对中国相关企业又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反倾销对中国会有什么影响。

虽然巴基斯坦对中国氯化石蜡征收了30.17%的反倾销税,但对于中国出口来说影响非常小。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24年1~11月份,我国对巴基斯坦出口的有机化学物品只有88979万元,约9亿元,这其中氯化石蜡石蜡的占比就更小了,所以整体影响有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再来看看为什么巴基斯坦要对中国有关产品发起反倾销?

这几年中国产品在国际上面临的反倾销调查是非常多的,也非常频繁。

但这种调查大多都是欧美一些国家发起,发展中国家发起的反倾销调查相对较少。

但最近最近两年时间,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针对中国产品发起的反倾销开始慢慢变多。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巴基斯坦第1次对中国产品发起反倾销。

在2022年6月8日,当时巴基斯坦也对原产于中国的磺酸发起反应销,并决定征收10.57%的反倾销税,而且这个反倾销回溯到2017年5月20日起实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11月份,巴基斯坦又对原产于中国的聚酯长丝纱线作出了反倾销肯定性初裁,决定征收2.13%~20.78%的临时反倾销税,不同企业征收的标准不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基斯坦之所以要对中国这些产品发起反倾销,无非就是中国商家出口到巴基斯坦的价格相对较低。

虽然这个价格完全是基于中国自身的产业链优势而产生的,他并没有低于成本价,实际上不构成倾销,但是相对其他国家的价格而言还是有点偏低,所以很容易被判为倾销行为。

这对中国企业来说很无奈,但又不得不面对的事实。

这几年国内的各行各业内卷都非常严重,内卷的结果是大家都在搞价格战,价格一直在不断降低。

刚开始的时候,这种降价还主要集中在国内,但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渐饱和以及需求的放缓,很多厂家开始将这种价格内卷带到国际市场。

这几年很多产品出口价格都明显下降,这种低价出口是很容易被别人盯上的。

低价出口表面看是进口国获利了,他们可以以更低的成本采购,但实际未必见得。

这种低价出口会对进口国的相关产业产生很大的冲击,在进口国相关行业的生产成本没有明显下降的背景下,低价的进口产品肯定会对本国的产品形成挤压,导致本国的企业没有生存的空间。

所以为了保护本国的相关产业,现在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盯上中国的低价产品。

在这种背景之下,无论是欧美国家还是跟中国关系比较好的国家,都随时有可能对中国进口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

除了巴基斯坦之外,跟中国关系一直不错的俄罗斯这两年也多次对中国一些产品发起了反倾销。

前段时间俄罗斯就正式宣布对产自中国的家具零部件加收55.65%的关税,而且加收关税自2021年起开始算,相当于一些出口商还要补交几年的关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此之前的10月份,俄罗斯也紧随欧盟的步伐宣布对非产地车辆提高汽车和筑路机械设备的报废税,新的报废税涵盖乘用车、轻型商务车等一些车辆,而且报废税率将根据不同车型提高70%~85%。

虽然俄罗斯提高报废税没有特别针对哪个国家,但大家都知道最近几年俄罗斯主要从中国进口车辆,受影响最大的就是中国的一些汽车厂家。

看到俄罗斯以及巴基斯坦这些“好友”接连对中国征收反倾销税,大家是不是很纳闷?

但这里面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其实没有什么真正的朋友,只有共同的利益,近几年很多中国企业利用低价将产品出口到其他国家,对他们的产业形成了一定的冲击,他们肯定会反制的,对此大家必须习以为常。

这些“好友”做法其实也给中国企业提了个醒,通过低价竞争的贸易模式是行不通的,最终只会害人害己,虽然会得一时之利,但从长远来看,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