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群策群力,共绘眩晕病研究新蓝图!
眩晕是指机体因对空间定位产生障碍而发生的一种运动性错觉或幻觉,多由前庭系统疾病引起,患者有明显的外物或自身运动感,常伴有恶心呕吐,且常因突然发病而出现明显的恐惧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进一步增进对眩晕的认识、提升诊断与治疗能力,2024年12月14日,备受瞩目的“栉风沐雨 飞越新程——2024眩晕多学科高峰论坛”在昆明隆重举办。本届高峰论坛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李焰生教授、解放军总医院吴子明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并由福建省人民医院陈曦教授、解放军总医院刘兴健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卢伟教授、云南省中医医院秦琼教授主持,汇聚了众多专家学者,就眩晕领域的诊疗现状与科普工作、前庭医学的发展与学科分级建设及未来研究方向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旨在共同推动我国眩晕领域的蓬勃发展。
图1 会议现场
01
感恩传承,前辈引领前行路
会议伊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姚乐教授以脱口秀的形式巧妙开场。随后,李焰生教授及吴子明教授作开场致辞。
图2 姚乐教授脱口秀开场
图3 李焰生教授致辞
图4 吴子明教授致辞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在云南省中医医院秦琼教授主持的大会“感恩”专场,五位专家登台以专业学术的视角分享了眩晕研究的成长故事与独到见解,凸显了实践积累、前辈指导、国际交流及精准诊断在推动前庭医学进步中的关键作用。
图5 秦琼教授主持
福建省人民医院王海霞教授回顾了其从研究生时期接触眩晕,到通过学会平台深化认知,再到参与年会、辩论等活动的成长历程,实现了个人与学科的共同进步。西安市第三医院赵永教授在分享中强调了实践积累与前辈指导在眩晕研究中的重要性。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王雯教授以幽默的语言分享了其眩晕学习之路,得益于名师指点与头晕眩晕论坛的参与,同时鼓励大家积极投稿国际学会进行交流。山东省立医院李赟教授分享从内分泌转至眩晕专科的经历,强调病史采集与临床基本功在眩晕诊断中的重要性。中日友好医院乔亚男教授分享了其在眩晕学习中的探索,通过开设专病门诊积累了大量患者数据,发现头昏脑胀症状更为常见,而眩晕占比较少。
图6 王海霞教授讲课
图7 赵永教授讲课
图8 王雯教授讲课
图9 李赟教授讲课
图10 乔亚男教授讲课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前庭医学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一代代医学先行者的默默付出与努力。正是这样,前庭医学的发展才得以不断前行,取得了如今的成就。青年医生也向老一辈专家献花,以表达对师长们的感激之情。
图11 献花环节
02
硕果累累,学术研究谱新篇
在大会“硕果”专场,解放军总医院刘兴健教授作为本场主持人。吴子明教授以《中国前庭医学发展与学科分级建设》为主题展开介绍,首先回顾了中国前庭医学的发展历程,然后高度赞扬了前辈们的贡献,并指出分级诊疗体系的建设对于前庭医学的发展至关重要。但从目前的临床实践来看,分级诊疗体系尚不完善,为此他提出了分级设备配置、中心场地规划及专业人员培训等具体建议,旨在构建从县域到地级市再到省级医院的全方位、多层次前庭医学诊疗网络。
图12 吴子明教授讲课
上海长征医院李斐教授以《常见眩晕疾病诊疗现状》为讲题指出目前一些疗效和安全性获广泛认可的眩晕治疗一线用药(如甲磺酸倍他司汀),其足剂量、足疗程治疗的规范性应用仍面临挑战,医生在疗程和用药剂量上的选择差异较大,且多注重短期症状缓解,忽视长期管理。 对此,李斐教授建议加强规范化培训,提高一线临床医生对眩晕疾病的认知和药物使用的规范性,并通过科普和宣传增强患者对眩晕治疗的理解,提升用药依从性。
图13 李斐教授讲课
随后,李焰生教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任同力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韩军良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区永康教授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卢伟教授围绕“从巴拉尼协会眩晕诊治新进展看中国前庭医学发展”的主题就MD患者是否需要限盐及临床管理策略、如何看待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听力下降的问题以及前庭性神经炎患者是否一定要使用激素等热点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图14 讨论环节
前庭医学,作为解决眩晕及平衡障碍的重要学科,正逐步发展成熟,其知识体系横跨多个医学领域,因此要注重多学科合作与分级诊疗体系的建设。不仅如此,对于眩晕这种有药可治的疾病,还需强调用药规范性以及患者的全程管理,而这离不开科普宣传。
03
科普惠民,助力健康共发展
在本次论坛的“科普”专场中,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卢伟教授担任本场主持。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蒋怀礼教授分享了团队在眩晕诊疗方面的成果,强调科普应以患者为中心,不以名利为目的,同时提醒同行要正确看待自媒体带来的压力和负面评价。
图15 蒋怀礼教授讲课
沂南县人民医院王阳教授介绍道,通过舞台剧、情景剧和短视频等多样化形式,生动呈现科普内容,有效提升了当地群众对眩晕疾病的认知;并指出,科普的核心在于提升患者知识,促进科学预防和正确救治。
图16 王阳教授讲课
绍兴市中医院王志刚教授重点介绍了耳石症的科普工作,涵盖认识、治疗和预防三个方面,特别强调了预防耳石症需注重生活习惯、运动和平衡功能,以及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图17 王志刚教授讲课
四川省人民医院易洋教授分享了跨学科职业生涯中对眩晕的深入探索,并通过两个案例展现了专业技能与人文关怀;并强调眩晕诊疗不仅是对抗疾病,更是为患者找回平静与希望。
图18 易洋教授讲课
科普惠民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播,更在于健康行为的促进与心理健康的支持,旨在提高患者认知和依从性,从而在临床实践中真正惠及每一位患者,助力健康共同发展。
04
实践探索,精准诊疗显真章
福建省人民医院陈曦教授作为主持,开启了“实践”专场。王雯教授聚焦位置性眩晕与前庭性偏头痛的鉴别诊断,分享了一例复杂的眩晕病例,并指出前庭性偏头痛的眼震类型与耳石症相似,但鉴别具挑战性,需深化疾病认知。韩军良教授补充道病史追问和使用中止症状药物作为诊断依据的重要性,并强调前庭性偏头痛(VM)患者随访的重要性。
图19 王雯教授讲课
王海霞教授介绍了三个梅尼埃病(MD)特殊病例,讨论了手术治疗的必要性与效果,强调MD治疗需采取阶梯策略,并谨慎选择功能破坏性治疗。针对上述病例,卢伟教授点评强调MD治疗的关键在于明确诊断和阶梯治疗,手术治疗应慎重选择,并优先考虑保护听力。陈曦教授补充道内淋巴囊减压手术的有效性及联合手术的优势,强调微创与精准治疗。
图20 王海霞教授讲课
头晕症状复杂,过度依赖特定诊疗模式易导致漏诊误诊。苏州第九人民医院胡兰教授通过分享两例心源性头晕病例,指出头晕与前庭、心血管等多系统相关,需详询病史与全面检查,并强调头晕门诊与急诊应警惕恶性头晕,如心源性头晕,必要时行心电图随访。对此,李焰生教授指出,老年人头晕多病因、多症状,处理需全面考虑,并分享心源性头痛类似情况,强调需进一步临床研究。
图21 胡兰教授讲课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蔡桂兰教授阐述了一例前庭性偏头痛病例,指出前庭性偏头痛的治疗药物在证据方面尚显不足,仍需更多研究支持。李焰生教授强调前庭偏头痛诊断的严谨性,以及预防治疗的足剂量、足疗程原则。同时,还应关注诊断准确性及治疗规范性,特别是在多学科合作中。
图22 蔡桂兰教授讲课
山东省立医院代小燕教授分享一例复杂病例,患者左耳诊断为MD,右耳为高频感音神经性聋。代小燕教授指出,疾病前期诊断困难,需边治疗边观察。秦琼教授点评称,中医院针灸治疗MD及突发性耳聋效果显著,并提醒拓宽治疗思维。
图23 代小燕教授讲课
在实践探索的道路上,各位专家通过分享复杂眩晕病例,从鉴别诊断到创新治疗,不断优化方案,确保诊断准确、治疗有效,彰显了精准诊疗的真谛。
结语
此次盛会汇聚了众多前庭医学领域顶尖学者与临床专家,以“感恩““硕果”“科普”“实践”四大板块为核心,分别向前辈致敬、展示最新研究成果、强调科普价值及分享实践经验,深度剖析了眩晕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临床挑战。最后,李焰生教授总结道,眩晕虽不致命致残但极其痛苦,需多学科联合作战;同时,应注重科普宣传,这不仅可以提高公众对疾病的认知,还可以促进医患交流,进一步提高依从性。期待随着大数据和队列研究等高质量循证证据的积累,能进一步推动眩晕领域的发展。
*此文仅用于向医学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