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养浩进了战犯管理所,一直很顽固,1975年最后一批特赦后,并没有像绝大多数“同学”那样留下来当文史专员,而是一门心思要跑到岛上去找老蒋。

周养浩特赦的时候,老蒋已经命不久矣:周养浩1975年3月19日特赦,老蒋4月5日辞世,掌权的是一向对军统没啥好印象,跟被俘将领也没啥交情的蒋经国,于是周养浩等十人吃了闭门羹,有的在香港自尽,有的返回大陆,周养浩则去了洛杉矶。

因为周养浩没有当文史专员,写交代材料的时候也是敷衍了事避重就轻,所以我们对他当过“主任”的息烽集中营了解甚少,有很多重要人物在息烽集中营的时候是坚持斗争,还是暗中变节,也无从考据,我们只能从被关押者的回忆录中去探寻真相,这显然要困难许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看电视剧《风筝》,对那个死里逃生的袁农产生了怀疑,这很有道理却完全没有必要:袁农是虚构人物,他毫发无伤从机枪扫射和烈火焚烧中逃生,确实不合常理,但电视剧毕竟是电视剧,没有必要深究,事实上按照当年的规定,不管袁农是怎么跑出来的,都不可能在公安部门工作,就更别提当主任、政委了。

沈醉写了一大堆回忆录,徐远举也写了《自供状》,只有周养浩这个家伙,什么都不肯写:他不写自己在渣滓洞犯下了怎样的罪行,也不写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的改造过程,美台给他钱,他也不写,这一点我们还真难以评价。

周养浩不写,并不代表别人也不写,李济深的秘书李任夫曾在周养浩为主任的息烽集中营关押多年,他写的《军统息烽集中营黑幕》,既揭露了魔窟黑幕,也留下了历史谜团:跟李任夫住同一间囚室的郑绍发,究竟是不是蒋介石的大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任夫回忆:“自称是蒋介石胞兄的郑绍发,这个传奇性的人物,从面相上看,酷似蒋介石。他自1941年从河南跑到重庆来找蒋介石,不但没有见着,反而被扣,先拘禁在重庆的白公馆,曾与我同住过。以后为保守秘密,又转送息营。”

李任夫因为身份特殊,在息烽集中营也能享受特殊待遇,虽然不如郑绍发和周佛海、张学良的待遇好,但是也有吃有喝,也能跟看守特务搭上话。

看守特务告诉李任夫:郑绍发被关进白公馆和息烽集中营,这完全是戴笠的布置,蒋介石并不知道,为照顾郑的一切,除衣食住优待外,初次即为其寄二百元回家,以后每月还代他寄几十元。从这点看,可能系出于蒋介石的指示。

郑绍发到了息烽集中营后,并没有再跟其他人合住同一监房,而是自己有一个屋子,还能在特定的地方随便溜达,但是却不许与其他人交谈——军统特务不敢限制郑绍发行动,但不让其他人接近郑绍发,还是很容易做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任夫回忆:“郑绍发受这种限制,当然还是为了保密起见,但以后就去向不明了。”

李任夫当然不会知道郑绍发最后去了哪里,因为他只不过是个比较特殊的被关押者而已,并没有叛变,更没有加入军统:“笔者曾经在那里度过一段长期的苦难生活(从1941到1946年),幸而不死,同时又一度参加过他们的工作。回忆自己的所历、所见、所闻,历历在目,如同昨日。”

李任夫的“参加工作”,指的是干活,而不是当特务。

周养浩当年给息烽集中营的被关押者取了新名字叫“休养人”:“一般修养人”大致包括一些普通政治犯和纪律犯;“优待修养人”是过去的政治地位和文化水平都比较高的;“自由修养人”是可从监房内调出外面做事的被关押者,李任夫就是属于这一类。

息烽集中营待遇最好的就是“特别优待修养人”,其中包括马寅初、张学良、周佛海、郑绍发,还有一个曾经是戴笠的情妇。

“自由休养人”李任夫能见到“特别优待休养人”郑绍发,但是郑绍发最后去了哪里,他就不知道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李任夫有过同样遭遇的黄彤光也见过郑绍发:“郑老头是反动头子蒋介石的亲哥哥。他是在1944年被送到贵州集中营来的……郑老头子行大,蒋介石是老三……后来老三改名为‘蒋中正’,即‘蒋宗郑’之寓意……(全国政协《文史资料选辑》第40辑,《我所经历的蒋特三个集中营的内幕》)”

周养浩对郑绍发去向只字不提,但是却掩不住悠悠众口,作家唐人(严庆澍)在《金陵春梦》一书中专门提到了郑绍发,并表示他的记录绝非虚构:“这部书既不是小说,也不是历史,我只是把蒋介石其人其事,像说书先生那样描绘而已。”

唐人在《关于金陵春梦及其他》一文中说:“是1949年冬天,有一位真正的蒋介石侍从室侍卫官退休后来港,寻亲访友,希望‘叶落归根’,并且很快获得批准。他在回乡之前用‘八行笺’写下了一些有关蒋的情况,内中有五页是记载抗战时他奉蒋之命,在重庆监视蒋的长兄郑绍发的经过。”

那位侍卫官写的五页纸,唐人先生一直保留着,可见此事确有依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延朗《关于蒋介石家世的点滴见闻》一文也证实,郑(绍)发“在抗战前即曾请人写了一封信,亲自带着,欲到南京去投见蒋介石,但车到浦口,为宪兵搜查盘问出来,认为他是犯了精神病,被驱赶了回去”。

抗战胜利后,郑绍发又到重庆求见蒋介石:“他住在复兴关李家花园,据说为曾在河南办过党务的李宗黄所探悉,深恐特务加害于他,也怕他在外招摇,引人注意,就介绍他住进河南同乡会。当时河南军人郜子举也住在同乡会内,郜认为蒋介石是不会认这个异姓亲哥的,劝他回去,愿给他路费……但老头坚决要见蒋介石,不肯回去……看老头的言语行动……十分持重,对一般生人不肯多谈,更不轻易暴露身份,而在郜子举劝他回去并询问他身世缘由情况时,他又说得有根有据,合情合理,决不像是疯癫乱言,尤其仔细观察一下他的身体面貌,就更相信他与蒋介石确像一母所生骨肉同胞了。”

还有资料说郑绍发前来南京认弟,尽管未能见到“胞弟”蒋介石,然而蒋介石并没有为难他,在把郑绍发“资送”回原籍河南后,还给了他一个“步兵少校”的军衔,并且叮嘱河南省政府主席刘茂恩不要忘记给郑绍发开工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李任夫和黄彤光之外,真正可信的目击者就是周养浩和戴笠了,但是戴笠一向嘴严,而且死得及早,所以要从戴笠遗留的文字中探寻真相,是完全不可能的。

戴笠守口如瓶,周养浩也很顽固,他在战犯管理所学习了二十六年,也写过一些交代材料,但是却对郑绍发一事只字不提,同样可能知情的徐远举和沈醉,也根本没有提起此事,这就让人不禁产生疑问:老蒋要是真有这么哥哥,沈醉岂能不在回忆录中大书特书?如果真没有此事,李任夫和黄彤光见到当年“郑老头”又是谁?

熟悉那段历史的读者诸君当然知道,周养浩对蒋家父子应该是从满怀感情和期望,最后变成绝望和愤恨的:他没有像沈醉、文强、董益三等原军统特务一样留下来当享受厅局级待遇的文史专员,一心要去投奔老蒋,但是却被拒之门外,最后无颜返回,只好在1975年11月12日被迫离港赴美,最后客死他乡。

特赦后的周养浩态度很鲜明,那就是坚决不肯违心地说战犯管理所的坏话,即使因此被拒之门外也不胡编乱造,如果他能在回忆录中提一句郑绍发,那么这件事就可以是板上钉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因为周养浩的离开,息烽集中营那个特殊囚犯是不是老蒋的亲大哥,也就成了未解之谜,于是问题也就留给了读者诸君:笔者认为此事虚构的成分较多,或许有个人跟老蒋长得比较相似,但那人绝不可能是老蒋的亲大哥,因为如果真是的话,老蒋绝对不会让把他放在息烽集中营那样一个特殊的地方,那么在您看来,这些传闻的可信度有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