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安
(识局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
最近几年,老刘越来越焦虑了。年近四十五,还是正科级,这与他的职业规划有些差距。
遥想当年,在大家学历普遍不高的年代,高才生老刘刚入职就成了重点培养对象。
所处的岗位一直是重点岗位,所负责的工作也是核心业务,年终考核优秀是常态,光后备干部就提了不下五次。
从资历看,其实原本老刘并不占优势。但恰巧他入编的时候正是“逢进必考”过渡期,有了稀缺的“考编”履历让老刘实现了弯道超车。
前几年,老刘前面就只有两人。按照每年提拔一人的速率,很快就轮到老刘了。在同事们称赞声中,在一个个优秀奖项中,老刘也是信心满满。
但渐渐的,老刘愈发觉得提拔并非同事口中说的“绝无问题”。
这几年随着“逢进必考”大力推进,最显著特点是入编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了。
他们大多是985、211,到后来干脆是研究生,甚至博士……
原先的核心竞争力一下子变得普普通通,老刘的信心没那么满了。
还好还好,虽然自己学历没有优势了,但从履历上看还是很有优势的。
但两年前,全市推行公务员招录改革,创新性的采取“人才引进”。也就是直接到国内顶尖高校招录公务员,这些人不仅不用笔试,刚入编就是正科级,甚至有的直接进了基层的班子。
改革从来是“多措并举”,“人才引进”不久,各区县大力提拔这批干部。有的还没干几年就荣升副处级,其他的也都在核心单位核心岗位,可谓未来可期。
很显然,老刘已经不属于“稀缺干部”了。
这几年定编定岗、机构改革,再加上偶尔的小处分,小刘终究还是成了老刘,被后浪结结实实拍在了沙滩上。
虽有失落,但老刘明白干部年轻化是大势所趋。一些沉积已久的糟粕,例如“论资排辈”,需要新鲜血液来净化。
老刘深刻感觉到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在整个系统不断改善的过程中,个体不过是一粒沙罢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