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世纪初,关外的后金集团日渐壮大,渐成尾大不掉之重患。貌似强大的明朝则完全陷入守势,几乎在任何方向上都处于被动挨打状态。唯有皮岛这类孤悬海上的小聚点,具备超出其体量的战略牵制作用,遂成双方反复角逐的焦点。
例如1631年的第一次皮岛之战,就是满洲历史上少有的跨海进攻行动。
创建东江镇的毛文龙 因涉嫌拥兵自重遭袁崇焕处决
早在1622年,大将毛文龙就以皮岛等据点起家,建立起至关重要的东江镇。不仅可以独立威胁敌占区,还能有效帮辽西防线牵制后金主力。但终究受限于体量不足,以及其他同僚的嫉妒排挤,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关外危局。相反,还被污蔑为拥兵自重的潜在军阀,沦为袁崇焕搞宁远议和的牺牲品。
位于辽东和朝鲜之间海岸的皮岛
不过,皮岛仍旧牢牢控制在明军手中。由于后金军队缺乏船只和水战经验,不太敢冒然发起大规模强攻。直至1627年首度入侵朝鲜,逼迫李朝国王停止对明朝的战略协助,依然期望靠招降纳叛来根除顽疾。于是秘密联系守将刘兴治等人,签订所谓“盟誓”,准备里应外合清除掉东江镇残部。奈何计划提前败露,被从锦州调来的参将黄龙率部平息。原本负责接应的200八旗骑兵,也在即将登船时遭突袭团灭。
朝鲜虽遭后金入侵 依然在心理层面偏向明朝
既然软磨硬泡难以得手,后金方面只能尝试强取。公元1631年5月,皇太极任命总兵楞额礼为右翼主帅、喀克笃礼为左翼主帅,率领1500骑兵+4500步兵渡海南征。稍后又路线增兵,将部队总数扩张至约12000人。他们先是快速抵达朝鲜境内,然而分四路驻扎在靠近皮岛海岸区域,准备搜罗船只发动合围式进攻。然而,李朝当局虽无力硬抗,却能阳奉阴违的拒绝提供载具,险些破坏掉后金的突袭计划。
由于缺乏水师 后金军队只能重新在朝鲜境内造船
此后,楞额礼等人只能采取笨办法,用强行夺取的11艘船只进行摆渡。通过类似蚂蚁搬家的方式,逐渐把部队运到皮岛附近的身弥、宣沙等更小岛屿,充当日后大举进犯的桥头堡。余下主力则继续停留大陆海岸,掘壕固守构建起连片城墙,作为前锋队伍的坚实依靠。另派工匠前往朝鲜宜川,开始紧锣密鼓的伐木造船筹备。这样既能有效监视外岛明军,又能在将来以成本最低的方式渡海。
明朝北方水师惯用的沙船
与此同时,孤悬皮岛的明军已从登州获得援助。虽然数量不多,却在质量方面有着很大提升,包括葡萄牙人长官公沙率领的澳门炮兵分队。作为崇祯皇帝亲自下令招募的外援,他们在1628年携带10门缴获来的荷兰火炮北上。由于道路系统不佳,以及局势动荡等因素,不得不花大量时间经过广州、江西、南京、济宁和涿州等城市。最后耗时整整2年半才抵达都城北京,着手训练明朝的本地火器部队。
值得一提是,这支澳门炮兵分队中仅有公沙等5名葡萄牙人,以及少量非洲黑奴或混血儿。余下大部分成员都招募自本地,只是从小接受欧式军事训练,有着明显强于内地军户的战力与意志。可见血缘从不能影响强弱,制度、技术与经济才是决定性要素。毕竟,明朝为尽快升级部队火力,不惜给每位北上的“番兵”提供高额回报。一个普通炮手或枪手的军饷,足以超过同时代的大部分普通基层将领。
明末开明派官员的代表人物 徐光启
当然,明朝官场不乏批判雇佣西洋士兵的保守派。但在国防重压之下,徐光启等开明派的意见更容易被崇祯采纳。已经有西学背景的将领孙元化,更是在自己管辖的山海关部署西洋火炮,让后金军队也敬而远之。稍后又派他们登陆皮岛,协助总兵黄龙、副总兵张焘等人直面八旗威胁。他们的到来瞬间强化岛屿防御,让原本的驻军能够放手一搏。而且尝试将屈指可数的红衣大炮部署上船,以便最大程度的发挥水师优势。
明末铸造的红衣大炮
公元1631年6月9日,获得增援的皮岛驻军主动出击,开始向立足未稳的后金先锋发难。虽然大部分北方明军的舰船普遍偏小,但早期八旗甚至拿不出与之对等的武器载具。所以只能在营地内机械防御,时常遭遇水面上的四方合围态势,附近友军都没法赶来帮忙。因而很快在火绳枪、三眼铳与复合弓的轮番射击中损失惨重,非常狼狈的从桥头堡逃回大陆。
面对明朝水师 后金船队几乎没还手之力
接着,明军水师一鼓作气,直扑正大规模造船的宜川而去。那里的后金偏师人数不多,又要提防身后的朝鲜村民偷袭,根本挡不住来自海上的强袭。只有少数刚造好的新船能进行象征性反击,但在不习水性的八旗手中难以发挥,近乎为缓慢漂浮的活靶子。故而难逃溃败厄运,让整支尚未完工的船队陷入火海。
更新火炮的沙船 敢于从正面进攻后金阵地
6月17日,第一次皮岛之战进入高潮阶段。在清除掉外围据点后,皮岛水军开始向停留在朝鲜海岸的后金主营地进攻。公沙和他的澳门炮兵分队登场,用架设在大型战舰艏部的红衣炮疯狂射击。考虑到长江以北的水师往往只平底沙船,这类超常规改装往往会造成重心不稳、容易倾覆等副作用。好在八旗军已无船只可用,也没有远程火器实施仿制,夯土护墙更是在炮击中不堪一击。面对前后19次轰炸,只能催促士兵快速修复破裂段落。但其余明军会驾驶小船抵近,用三眼铳等轻武器实施击杀。最终获得击毙500-600人的不错成绩,迫使后金将领放弃登岛行动。
在北方的大部分时间里 公沙等人都忙于培训明朝炮手
公元1631年6月28日,八旗在屡屡受挫后撤离朝鲜,头也不回的奔向盛京大本营。至此,第一次皮岛之战以明朝方面的完胜收场。毋庸置疑,澳门炮兵分队发挥着巨大作用。可惜,这样的胜利实在太过短暂。仅仅5个月后,返回登州的公沙等人就死于吴桥兵变。他们亲手训练出来的新式炮兵队伍,基本都随判将孔有德投靠满洲。
新编的明朝火器部队 稍后都转投后金门下
公元1637年,已经完全掌握火力优势的清军重返皮岛,在第二次战役中大获全胜。这处经营15年的敌后据点惨遭拔除,而其他方向上的明军城池亦在颓势中岌岌可危......
(全文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