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不少人很激动,因为他们似乎又看到了 10 年前的微信时刻。
那年除夕,微信红包让数亿人一夜之间绑定了银行卡,从此改变了移动支付市场的格局。
这是一场关于产品的胜利,不靠补贴、不靠运营、不靠奇迹。
10 年后,微信小店上线了「送给朋友」功能,实现了社交关系与电商交易的完美融合。
因此,有人称之为又一个微信时刻。
不得不说,这个小功能的确是微信放的一个大招,据说还是龙哥操刀,这种味道很微信。
先看功能。
我自己实际体验了一下整个流程,设计上还是非常简单且顺畅的,理解和操作成本都很低,非常容易上手。
我在自己的一个群里找了一张截图,具体是谁做的不太清楚,但是比较完整描述了这个流程,你们可以点击放大看一下。
简单说,你可以把某个微信小店的商品买下来送给朋友,朋友接收过程类似拆红包,填写收货地址后生成订单。
如果超过 24 小时未接收,则订单取消,款项原路返回。
在限制方面,目前不支持珠宝和教育培训品类的商品送礼,而且单个商品礼物的价格不超过 1 万元。
功能说完了,接下来我们看逻辑。
如果说微信红包是人与钱连接的一种介质,那微信小店送礼物就是人与商品连接的一种介质。
这一点,和微信始终坚持的连接工具定位是一致的。
有人说,这是微信社交电商的真正起步。对此,我是认同的。
原因很简单,过去在微信生态内的各种电商业态本质上都不是真正的社交电商,充其量只是商品在社交关系间的流动。
比如,腾讯和京东签订的「京腾计划」让京东在微信里拥有和朋友圈同级别的入口。
即便如此,还是长出来一个拼多多。
再比如,各种基于微信的电商工具让商家可以在微信内完成交易闭环。
即便如此,还是没能发挥社交关系的网络效应。
他们都有一个共性:只让商品在社交关系间流动,并没有让商品和交易真正融入到社交关系中。
之所以说微信小店送礼物才是真正的社交电商,是因为商品和交易真正实现了双方参与,而且还是基于熟人关系。
在社交产品里购物不叫社交电商,基于社交关系的购物才叫社交电商。
我画一张图,你们感受下区别。
这是在微信内使用京东小程序或者购物入口购买商品送礼的路径,可以看到,关系链中的好友 B 在线上是不参与这个过程的。
再看微信小店送礼物的设计,它让社交关系链的双方都参与到了基于商品的交易中来。
所以,这才是基于社交关系的购物。
或者说,这是微信基于社交关系产生交易行为的一个强场景,这个场景就是「送礼物给朋友」。
因此,上面我才说这是微信社交电商的真正起步。
不过,一谈到社交电商就很容易让人想得很大,认为微信又要颠覆电商了,行业格局又要改变了。
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妄念。
不管叫不叫社交电商,这只是微信基于自身特点和电商的一次深度融合,满足的是一个强场景需求。
送礼物有一个前提,一定是 A 买了送给 B 的,所以这和普通消费场景下的电商购物有很大区别。
单从频次来看,前者就远低于后者。
说白了,除了逢年过节或者表示感谢,谁会高频买东西送给别人呢?
虽然这是微信基于社交关系衍生出来的电商场景,但也不代表这是微信对电商的一次颠覆。
理性看待,不必过度解读。
微信不是要颠覆谁,他们只是想做自己的事而已。
就像我们一谈到社交电商时,没必要宏大叙事。在微信里,这只是方便送礼物给朋友的一个功能。
此外,微信小店还需要有载体,比如公众号或者视频号。
微信小店里的商品目前甚至不支持分享到朋友圈,只能转发给好友,所以送礼物的用户场景应该是这样的:
你在一篇公众号文章里看到作者挂出来的微信小店商品,正好马上圣诞节,这件商品也符合圣诞气息,你就买下来送给自己的一个好朋友。
然而,你的好朋友也觉得挺不错,于是他也买了一份送给他的一个好朋友。
基于这种社交关系链的传递式交易,才是真正的社交电商。
所以我才说,在社交产品里购物不叫社交电商,基于社交关系的购物才叫社交电商。
到这里我们可以说,微信正式启动社交电商了。
················· 唐韧出品 ·················
安可时刻
我正在写这篇文章时收到一条微信消息,是一位参加过我线下产品训练营的同学发来的。
看到这条消息时,我越发觉得这的确是微信的一个大招,是社交电商的起步,还得是龙哥啊!
看到这了,有谁送我一杯周五的咖啡么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