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之美者善养禾,禾之丰者民宜生。江门,作为“中国第一侨乡”,不仅以其独特的碉楼建筑、万亩的良田农场和丰富的华侨文化吸引着世界的目光,更在社会治理创新的道路上打造出新时代“枫桥经验”江门样本。法治是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保障,文化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江门市司法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调解文化和五邑侨乡文化深度融合,精心打造“禾美五邑 和谐江门”调解品牌体系,不断推进治理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全面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奏响“禾美五邑”悦耳的交响曲

调解网络全覆盖:田间守望,共筑和谐

走在五邑大地上,你会发现调解工作如同一张“无形的网”,覆盖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镇、村两级调解委员会规范健全,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委员会也如繁星点点,星罗密布。这些调解组织如同田野的守望者,时刻关注着社会的动态,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守护着五邑大地的和谐与安宁。

在这些调解网络中,有一个特别的存在——江门台山市上川岛。这个广东省沿海最大的岛屿,彰显了江门市调解工作的独特魅力。川岛司法所因地制宜,将海岛文化中“清澈、宽广、沉稳、包容”的人文特质融入人民调解中,归纳总结出“各守其分、分清是非、互谅互让、共治共享”的16字调解法,谱写好“海上枫桥经验”协奏曲。他们依托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将调解工作的触角从“岸上”延伸到“海边”,实现了调解工作的无缝对接。在这片蔚蓝的海域上,调解工作如同海上的灯塔,指引着人们走向平安和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会区作为著名的陈皮之乡和启超故里,更是将启超“乡治”思想、家风文化精神融入到矛盾纠纷化解中。他们坚持法治、突出德治、强调自治,大力加强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人民调解组织体系。在新会135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大调解”织就的网络遍布全区。目前,新会区拥有各类调解组织307个,1679名人民调解员。他们充分利用扎根基层、深入群众、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将家风教化、家教实践运用到调解工作中,使矛盾纠纷预防和化解常态化,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更好地服务华侨华人,江门市司法局利用科技赋能,在“江门智慧司法”微信小程序引入“禾美+”涉侨调解地图,71个调解组织串珠成链,织就了一张足不出户、触手可及的调解网络,成为华侨华人离岸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有效延伸和重要助力。

透明调解赢信任:清水渠流,公正公开

透明调解是江门市“禾美五邑”调解品牌体系建设的大一亮点。它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调解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让当事人充分了解调解的过程和结果,从而增强对调解工作的信任和支持理解。

在开平市塘口镇,有一位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恒叔”的调解员——谢羡恒。他凭借出色的调解艺术,曾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在恒叔调解室,恒叔用“自家人理自家事”的调解理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融入调解工作中,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20余宗,累计涉案金额500余万元。在田间地头、碉楼祠堂、街头巷尾,总能看到他耐心解答村民法律问题的身影。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透明调解的真谛,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和当事人的一致好评。除了恒叔调解室,江门还有“强哥调解工作室”“秋哥调解工作室”等21个品牌调解室分布在各个乡镇。这些调解室充分发挥人熟、地熟、业务熟的优势,将矛盾纠纷就地化解。他们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调解原则,让当事人在调解过程中感受到法律的庄重和调解的温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蓬江区环市街道,“咖啡调解书屋”成为了街坊们喜欢逗留的一个去处。书屋以“法治+休闲”为核心,通过“物业+咖啡+调解”模式,为居民提供了一个轻松愉快的调解环境。调解员们在这里与居民边喝咖啡边议家事,化解群众“千千结”,在浓郁的咖啡和和声细语中,不少矛盾纠纷及时得到化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效调解促双赢:穗满枝头,和谐共赢

人民调解协议有法律效力吗?这个是当事人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为此,江门市司法局与江门市中级人民法院紧密合作,联合出台相关文件,推动诉调对接工作深入开展。同时,各级调解组织也注重发挥专业优势,针对不同类型的矛盾纠纷采取不同的调解策略和方法。

在江海区外海司法所,一起关于员工死亡的赔偿纠纷得到了高效调解。他们坚持公正、公平、公开原则,充分听取双方的意见和诉求,耐心释法明理,引导当事人换位思考、理性解决纠纷。经过多次调解,双方终于达成了一致解决方案,通过“人民调解+司法确认”的方式保障了调解成果的履行。这一案例不仅体现了高效调解的成效,也彰显了江门市调解工作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鹤山市的五星村更是将高效调解提升到新高度。大家坐在禾堂上敞开心扉说亮话,奔着“矛盾纠纷不出禾堂”的共同目标,这种接地气的调解方式让村民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公正,促进了村民之间的和谐共处,让村庄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多元联动解纷争:禾田共治,多元融合

江门市“禾美五邑”调解品牌体系建设致力建立完善“多元联动”机制,不断扩大解纷“朋友圈”,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形成调解强大合力。

新会区大鳌司法所作为水乡法治的灯塔,积极探索矛盾纠纷调处的新路径,将调解服务化作一艘艘轻舟,穿梭于村舍之间,将法治的温暖传递到每一个需要的角落。司法所联合各职能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驻村律师及网格力量,组成了一支支调解小分队,穿梭于17个村(社区)之间,将调解服务“外送”到群众的家门口。群众只需“点菜”,相关部门便迅速“送餐”,这种高效便捷的调解模式,让矛盾纠纷在萌芽状态就被妥善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恩平市东成镇横岗头村成功打造“乡贤评理室”,通过整合政法、司法、信访、法律服务等调解阵地,邀请侨胞乡贤、村老支书担任常驻评理员,综合驻村律师、党员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及时化解村中大小矛盾纠纷。在依法调解的前提下,突出以“德、理、情”化解矛盾,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治理在根本,形成三治融合良性互动治理格局。自设立以来,横岗头村“乡贤评理室”共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20余次,参与群众超过200人次,收集了60余条社情民意,成功化解了10余件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1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元联动机制的实施,不仅提高了调解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更实现了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法律服务。

本土特色化调解:一土一情,和而不同

江门市“禾美五邑”调解品牌体系建设还注重结合本土特色,创新调解方式方法。在蓬江区杜阮镇,“凉瓜调解”品牌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春天,当凉瓜苗破土而出时,调解员们便像呵护凉瓜苗一样,深入田间地头排查潜在的矛盾纠纷;夏天,当凉瓜丰收时,调解员们又利用凉瓜市场交易时机,设立流动调解站现场解决农户与收购商之间的纠纷。这种“凉瓜调解”模式不仅让农户们感受到了调解工作的温度,也提升了调解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蓬江区潮连街道则深挖本土特色,活化祠堂资源,将祠堂文化、乡贤文化和法治文化有机融合,以“法治+宗祠+文化”助力基层法治建设。白沙街则活化传承“白沙心学”精魂,将心学智慧融入调解工作中,探索构建了“三端共治”全闭环调解模式。江海区的外海面“和、弹、切、晒”四步制作技艺也被融入到调解工作中,烹出“禾美”外海好“枫”味。开平市更是以碉楼文化为抓手,总结出“碉楼四式”调解工作法,以碉楼文化赋能人民调解工作高质量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统计,2024年以来,江门市开展矛盾纠纷排查21739次,调处矛盾纠纷11670件,涉及金额6.6亿元,司法确认1366宗,案件涉及婚姻家庭纠纷、邻里纠纷、房屋宅基地纠纷、山林土地纠纷、劳动争议、医疗纠纷等方面。这些数据不仅彰显了江门市“禾美五邑”调解品牌体系建设工作取得的良好成效,也标志着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迈出了坚定步伐。

如今,“禾美五邑”调解品牌体系已经成为了新时代“枫桥经验”一张亮丽的江门名片。它以和为贵,共筑和谐,解民忧暖民心,温暖了一座城,春风细雨般滋润着这座城里的人心。将来,江门市将继续以“禾美五邑”调解品牌体系建设为重要抓手,不断探索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新模式、新路径,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侨都、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强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