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5月2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对前一天晚上领导人们登上天安门城楼庆祝劳动节的情景进行了专题报道,两张配图实则大有玄机。
第一张是由记者杜修贤拍摄,画面中的毛主席、西哈努克亲王夫妇、董必武、林彪围坐一桌,毛主席正侧着脸兴致勃勃地与西哈努克亲王说着什么,与他对坐的林彪却低着头,好似打着瞌睡,气氛显得有些怪异。
第二张是由新华社记者拍摄,画面中的毛主席、林彪、周总理三人从手持语录本欢迎的军人队伍中穿过,即将走上天安门城楼。
按照时间顺序,第二张照片本应在第一张照片之前,此外,第一张照片按照当年的政治标准属于废片范畴,被刊登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只有这张实拍照片记录了林彪当晚的出席。
结合时代背景以及两张照片的明显差异可以推断,毛主席与林彪的关系已经大不如前,事实也是如此,现身天安门城楼的林彪不仅全程举止怪异,还在中途不辞而别。
要说当晚发生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怪事还不止这一件,晚会结束后,林彪夫人叶群居然在休息室与毛主席进行了近两个小时的谈话。
“主席同我谈得很好,谈笑风生地和我说了很多问题,还是和对我报告上的批示差不多,没有加新的东西。”
叶群的满心欢喜与林彪的举止怪异形成了强烈对比,看似不相干的两件事实则深刻反映了林彪难以遏制的摇摆心态,至于那张在当晚拍摄的唯一一张同桌合影,也证明了毛主席与林彪“正副统帅”的时代正式终结。
林彪在天安门城楼这般不礼貌的表现,是在对毛主席毫不掩饰地表达不满,也在无所顾忌地将两人越发紧张的关系公之于众,可他这样做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1970年召开的庐山会议,可以视作毛主席与林彪关系发生变化的转折点,陈伯达的被打倒让林彪感到惴惴不安,尤其在1971年4月召开的批陈整风会议上,他的排斥与抵触已经变得无所顾忌。
巨大的精神压力下,林彪本就不尽人意的身体情况开始出现问题,战争年代曾利用吗啡止痛,结果却因此上瘾,到了不用就不行的地步,让他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
1971年劳动节当天,党中央领导人按惯例要在晚上登上天安门城楼与民同庆,广场届时举行盛大的焰火晚会,原本因为身体原因不想参加的林彪,因为周总理的再三邀请,出于尊重只能勉强成行,抵达天安门城楼时已经迟到。
登上城楼后,萎靡不振的林彪一言不发,对此,杜修贤有着清楚的回忆。
“……他冷僻地落座后,一句话没说。和近在咫尺的毛主席没有握手,没有说话,甚至没有看一眼,只是一味地耷拉着焦黄的脸……”
事实上,林彪表面上显得不可接近,暗地里一直都在用余光观察着周遭,尤其是毛主席稍有动作,他的身体也会轻微地震动一下,显然在随时准备响应毛主席。
可毛主席当晚面对林彪的到来显得更加冷漠,瞥了对方一眼好似什么也没看见,随即若无其事地与西哈努克亲王交谈了起来,似乎自己所做的一切都与林彪无关。
前文提到那第一张照片就是在这样极为尴尬的氛围中拍摄的,按理来说,正副统帅合照要等两人交谈后再拍摄,杜修贤却鬼使神差般提前拍摄,也因此将这一历史时刻定格。
在那之后,原本还想与毛主席有所交流的林彪终于意识到自己落落寡合的处境,内心顿时充满怒火,在没有通知任何人的情况下蓦然起身,随后旁若无人地扬长而去。
林彪不辞而别后,杜修贤看到周总理一度变得神色严峻,毛主席则表现出毫无介意的大度,大多数人猜测他是因为身体不适中途离场,也只有少数了解内情的领导人才会知道这一切意味着什么,一场政坛风暴正在酝酿。
至于叶群当晚的所作所为,毛主席的应对态度更像是一种障眼法,毕竟,她的“积极运作”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替林彪刺探毛主席的真实态度。
这场晚会过后,毛主席与林彪还有一次共同露面,于6月3日在人民大会堂接见罗马尼亚外宾,与庆祝劳动节晚上的情景如出一辙。
事实上,举止怪异的林彪一直都在左右摇摆,一边做着破釜沉舟的准备,一边渴望与毛主席打开心结,奈何毛主席早已无意与他修好,也促使了他的最后摊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