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更多真实世界数据帮助NF1患者获得更好的诊治。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F1)是由于NF1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肿瘤性疾病,丛状神经纤维瘤(PN)作为其特征性表型,约出现在30%-50%的NF1患者中[1,2]。NF1作为一种罕见病,在我国此前缺乏流行病学数据以及相关疾病特征和临床治疗现状的大样本量研究。

而在今年12月初于新加坡召开的欧洲肿瘤内科学会亚洲年会(ESMO Asia 2024)上,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王智超副教授团队发布了一项关于中国真实世界中NF1患者流行病学和疾病特征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PROMISE)的中期分析结果,该研究详细描述了国内NF1-PN的诊治现状,对于指导当前NF1-PN的规范化诊治具备较大价值,因此本次医学界特地邀请到王智超副教授及其团队中的黄景宣博士、魏澄江医生,详细解读该研究的细节和背后的故事。

 上千例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临床特征和流病数据出炉,指导我国NF1标准化诊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上千例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临床特征和流病数据出炉,指导我国NF1标准化诊治

上千例NF1患者参与的大型研究,揭示4点流行病学和疾病特征!

王智超副教授介绍道,PROMISE研究中纳入分析的患者主要来自上海九院NF1专科门诊,其所在的整复外科是国内最大的NF1诊治中心之一,也是全国最早建立神经纤维瘤病专病门诊的医疗中心之一,并牵头成立中国首个NF1临床诊疗的全国协作组,并联合多学科专家撰写诊疗共识,推动了NF1在全国同质化、标准化和系列化的医疗规范发展[1]。

此次PROMISE研究是全国首个多中心大队列的NF1回顾性研究,共纳入1235名患者,其中期分析结果揭示了中国NF1患者流行病学和疾病特征,为NF1的诊治提供了极大助力[3]。王智超副教授介绍道,与既往报道相比,此次研究中NF1表现出的流行病学和疾病特征主要呈现以下4大亮点。

其一,此次研究发现重症表型PN的占比约为55.6%[3]。其二,此次研究显示PN的中位诊断年龄是13岁[3]。可以看到,患者的确诊时间相对较晚,就诊时表型较严重,这可能与既往国内临床上对NF1-PN疾病的认知程度不高、防治和诊治意识相对薄弱有关。随着对NF1这种罕见病认知水平的提高,诊断时间可能会大幅提前,从而实现早诊早治的管理目标。

其三,PN可出现在全身各处,最常见于头颈部(52.1%)、下肢(23.8%),与既往报道一致[3],其中头、面、颈部出现肿瘤对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生存健康影响最大,是临床需要攻克的重点、难点。其四,53.5%的PN患者有一种或多种并发症,包括外貌缺陷(66.9%)、功能障碍(33.3%)、疼痛(25.6%)等[3],同样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王智超副教授还谈道,本次回顾性分析结果为NF1-PN患者的管理带来重要启示。在NF1-PN疾病进展的评估体系中通常包括患者自评、主治医生对患者进展的评价以及影像学客观评价,本研究发现患者自评与另外两种评价方式间存在差异,即往往患者认为自己尚未进展,但医生和影像学的评价显示患者出现进展[3],提示患者在疾病逐渐进展的过程中难以察觉自身变化,因此即使患者自觉疾病控制良好,其需要规范进行定期随访,方能及时发现疾病进展。

药物成为PN治疗的新选择,带来PN治疗探索的新方向

手术治疗是NF1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本次研究中也发现患者接受手术的比例相对较高,超过25%的患者在就诊后接受了一次或多次手术,但由于PN累及的主干神经无法完整切除,因此术后肿瘤再次生长的概率较高,本次研究数据中术后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24.5个月[3],绝大多数患者都会出现进展,表明手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但无法延缓肿瘤进展,因此需要采用综合治疗手段,更高效地防止肿瘤进展。

“提到综合治疗手段,就不得不提李青峰教授牵头的中国首个NF1孤儿药临床研究”,在其带领下,不仅推动了首个孤儿药在中国的上市,填补了NF1-PN无药可用的空白,还同步开展了多项针对神经纤维瘤病(NF)的国内1.1类创新药研究。

靶向药物和手术治疗的联合为患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综合治疗模式。王智超副教授介绍,对于既往无法手术的NF1-PN患者,可先采用药物治疗控制肿瘤生长、缩小瘤体体积,随后再联合手术治疗;或通过手术治疗使瘤体缩小到相对较小范围之内,再次进行药物治疗,控制肿瘤复发进展,从而提升疗效、改善患者预后。未来仍需进一步探索手术和药物联合治疗的最佳时机,以指导精准化治疗的开展。

在本次研究之外,王智超副教授还与黄景宣博士、魏澄江医生共同分享了该团队未来对于NF1的研究方向。王智超副教授表示,请大家继续期待该研究的最终分析结果,同时九院NF1团队还将开展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并进行跨人种、跨国家的比较,希望基于国内前期工作基础,能让研究成果走向世界,唱响中国之声,造福全球NF1患者。

黄景宣博士表示,NF1的临床表现非常复杂,异质性较强,不同临床表现或许对应着不同临床结局以及不同治疗方式,我们未来仍需进一步探索不同临床表现患者的诊治模式。此外,我们还会建立NF1患者数据管理平台,并基于该平台开展前瞻性队列研究,探索不同NF1患者之间的临床表现差异及其预后情况。

除却构建临床数据库外,团队还计划依托先进的人工智能(AI)技术开展临床研究,并致力于解决NF1临床难题。魏澄江医生介绍道,我国医疗资源发展不集中,尤其偏远地区的医生对罕见病的诊疗认识不足,我们期望依托大数据建立NF1的诊治随访模型,跟踪患者的整个就诊周期。未来通过将这种AI模型在全国进行推广,有望让偏远地区的患者也能享受到NF1最新、最全面的全生命周期规范诊疗模式。

结 语

总的来说,NF1作为一种罕见病,尽管患者诊治、预后的改善比常见疾病更加困难,但在多方的努力推动下,也逐渐走向综合化、规范化和精准化的路径,希望这些新的证据能够带给更多NF1患者帮助,进一步实现生活水平的改善。

专家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智超 副教授

  •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整复外科

  • 复旦大学医学博士 MD,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MPH

  • 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获得者,上海市东方英才拔尖计划入选者,上海市科委青年科技启明星获得者,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入选,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 Cellular Oncology(Q1区)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神经纤维瘤病学组副组长及青年学组秘书;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青年工作组副组长;中国罕见病联盟神经纤维瘤病专家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骨与软组织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亚太神经纤维瘤指南专家组中国区主席(Steering Committee of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Neurofibromatosis 1 in APAC)

专家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景宣 博士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博士生

  • 专注于1型神经纤维瘤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目前已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Neuro-Oncology等国际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

专家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魏澄江 医师

  • 医学博士,整复外科专业

  • 202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临床医学院,曾获2024年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优秀住院医师” 称号,目前已在Frontiers in Oncology、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Front Oncol等国际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

参考文献:

[1]中国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多中心治疗协作组, 等.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21;35(11):1384-95.

[2]Anderson JL. Gutmann DH. Neurofibromatosis type 1. Handb Clin Neurol. 2015;132:75–86.

[3]Qingfeng Li, Zhichao Wang, Yihui Gu, Wei Wang, Shijie Zhong. A Retrospective Study on Epidemiological and Diseas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NF1 patients in Real World: Promise study.ESMO Asia 2024.2024/12/6-12/8.FPN_755P.

审批编号 CN-150778 ;过期日期 2025-12-20

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提供支持,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

*此文仅用于向医学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本平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