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我们从事国企改革服务,当然非常关注二十届三中全会,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下称“《决定》”)就是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路线图、施工图,为接下来五年、十年乃至本世纪中叶的改革工作提出新要求、指明新方向。

虽然我们要突出重点学习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相关内容,但是也要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等方面的改革部署深入学习,毕竟,几乎所有深化改革之举都涉及国资国企,必须全面系统学习,才能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融会贯通、结合实际、全面落实《决定》要求。明律师在学习《决定》之时,也秉承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心态,与大家一起分享学习心得、共同进步。今天我们聊聊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

(二)统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区域协调发展有助于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差距,形成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促进各地区的均衡发展,确保所有地区都能享受到国家发展的成果,有助于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国防安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是新时期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推动更高水平的区域协调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造成区域间发展差距的原因既有自然地理特征和资源禀赋差异的因素,同时也存在体制机制、要素配置等深层次的原因。只有破除制度性障碍、创新完善制度设计,才能实现整体上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为此,《决定》要求“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统筹考虑全局和局部、长远和当前的关系,并进一步提出要“构健全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制度和政策体系”。

1.“四大板块”协调发展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和长期任务

推动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四大板块”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和长期任务,也是空间治理现代化的基础。

一是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把握向西开放战略机遇,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深入实施重大生态工程,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维护好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二是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以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五大安全”为主线,全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发展动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三是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以“三基地一枢纽”功能定位为引领,充分发挥连南接北、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着力推动内陆高水平开放,继续在全国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生力军作用,加快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

四是促进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发挥基础雄厚、创新要素集聚等优势,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加快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要素产出效率,持续推进消费升级,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经济增长能级,促进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

2.健全“四大板块”协调发展的相关制度和政策体系

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等“四大板块”各具特色,以“四大板块”为主体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安排。健全“四大板块”协调发展的相关制度和政策体系,就要充分尊重不同地区资源禀赋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因地制宜构建推动不同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

一是加强区域经济发展的统筹协调和分类指导。国家层面统筹区域发展战略布局、总体规划和制度安排,强化区域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制度、重大体制的对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同时,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引导各地合理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并根据区域主体功能定位,提出不同任务要求,实施差别化的区域政策。

二是完善区域协调发展制度和政策体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是形成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在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各种机制间的联动性和协同性,构建高质量区域协调发展制度和政策体系,包括完善一体化的区域治理机制、建立区域战略统筹机制、构建跨行政区合作发展机制、深化东中西部产业协作机制、建立都市圈协同发展机制、构建区域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建立健全区域协调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