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惠安小屋圈注更多新闻、旅游、美食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美援朝老兵名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银华

1928年出生,泉州惠安人,原中国人民志愿军63军188师侦察连侦察兵。

1951年8月入朝作战,荣获抗美援朝纪念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2023年逝世,享年95岁。

1951年8月,24岁的孙银华积极报名赴朝鲜参战,成为志愿军63军中的一名侦察兵。作为侦察兵,孙银华的主要任务是侦察敌机动态,及时向战友发出警示信号,提示后方运送物资的车辆躲避,保障安全。

孙银华说,侦察兵是军队的耳目,所提供的情报直接影响着指挥员的决策,甚至是战争的胜负。执行埋伏侦察任务时,他们不能乱动,不能说话,甚至不能咳嗽,必须忍受蚊虫叮咬,全神贯注地注视周围地域的一切动态。特别是冬天执行侦查任务,更要克服严寒天气带来的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年孙银华

孙银华加入的 志愿军63军 ,在三个月前刚刚结束一场事关志愿军存亡的阻击战。

朝鲜战争第五次战役之初,中国人民志愿军攻势如潮,出其不意地渡过临津江和 北汉江 ,直逼汉城。然而随着战役的深入,志愿军后勤补给不足的劣势愈发明显。1951年5月21日,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果断命令投入五次战役的志愿军各部全线后撤。就在彭德怀下令撤军的同时,“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则指挥部队开始了全面反攻。李奇微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将志愿军主力全歼在三八线以南。5月27日,“联合国军”进占汶山、永平、华川、富坪里、麟蹄一线后,继续向铁原、金化、杨口方向进攻,并将涟川、铁原作为主要进攻方向。

而阻击敌军的关键任务就落在了63军的身上。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给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代价,坚决阻止敌人进攻,至少坚持十五天,掩护兵团主力和伤员转移。阻击地点就放在志愿军的关键后勤枢纽——铁原。

当时,63军刚刚进至铁原附近的于清洞、揪屯里、德山里等地区准备休整,接到命令后,立即奔赴预设战场组织防御。在他们的防御正面,“联合国军”4个师兵力,配备火炮1300门、坦克400辆,在空军支援和掩护下,正向涟川、铁原逼近。而63军已经连续作战1个多月,部队减员严重,既无坦克也无飞机,加上65军194师的兵力一共才2.4万人,火炮仅有240门。在这种情况下,要把装备精良且数量是我方2倍的敌人阻击15天,困难可想而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银华的纪念章

5月30日,63军全部进入阵地,抢修工事,做好大战前的准备。6月1日,敌人在进行试探性进攻后,即转入全面进攻。敌人集中千余门火炮、20余架飞机,对第63军阵地实施狂轰滥炸。接着,敌军在坦克引导下分多路向我阵地发起猛烈攻击。悲壮而惨烈的 铁原阻击战 开始了。

6月3日,承受了连番攻击的第189师战斗减员十分严重,所有营连都不 成建制 ,师团机关的勤务人员全部投入战斗,一直坚守到天黑,才奉命将阵地移交给预备队第188师。188师连夜冒雨开赴阵地,于6月4日拂晓前接替第189师。很快,美军便在地、空交叉火力掩护下,以1个师的兵力分多路向我阵地实施波浪式疯狂攻击。第188师官兵依托阵地避敌炮火锋芒,与敌军展开胶着战。

6月10日,美第1军突然向第188师第564团防御阵地发起疯狂进攻。坚守在阵地最前沿的第5连1排,面对敌人3个营、8架飞机、40多门重炮、11辆坦克的轮番进攻,与敌展开殊死搏斗,最后消灭敌250余人,守住了阵地。

就这样,在敌我双方力量悬殊的情况下,63军血战铁原13天,最终成功抵挡了敌军的多次冲锋,用鲜血和生命掩护了东线部队的转移,打赢了这场志愿军的“存亡之战”,铸就了“英雄铁军”的美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银华接受采访,讲述抗美援朝故事

1954年,孙银华随部队回国。1955年,退伍回到家乡参加建设。孙银华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千千万万付出鲜血和生命的志愿军战友们。他经常嘱咐后辈,要铭记历史,牢记英雄,珍惜幸福生活,才能更好地建设祖国。

来源:海博TV客户端

进惠安爆料群

直接点击以下关注回复【进群】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