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网》乔丹
四川和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邦生物”,603077.SH)自2002年成立以来,凭借其横跨化工、农业、光伏等多领域的战略布局,一度在资本市场上风光无限。
然而,近年来公司面临财务压力加剧、战略执行不力和市场信任危机的多重挑战,令其未来发展充满不确定性,引发了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和质疑。
财务困境凸显
和邦生物的财务状况近年来持续恶化,尤其是净利润的下滑。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2.33%至88.24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66.29%至12.83亿元。进入2024年,财务下滑的趋势未见减缓。今年前三季度,虽然公司营收同比增长5.89%至68.14亿元,但净利润却大幅下降78.28%,仅为2.21亿元。这一系列数据无疑反映出和邦生物当前面临的严峻财务困境。
和邦生物盈利能力大幅下降,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包括原材料成本的上涨、产品价格承压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特别是化工领域,公司的双甘膦和草甘膦产品面临价格下滑的压力,同时,主要竞争对手在加大市场份额的争夺,导致公司原本占据优势的产品逐渐失去市场吸引力。
此外,和邦生物的负债水平也在不断上升,加剧了财务压力。截止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货币资金为25.67亿元,但包括短期借款、应付款项等在内的流动负债已达到57.62亿元,同比增长61.46%。尽管公司账面上拥有一定的现金储备,但高负债水平意味着面临较大的偿债压力,尤其是在净利润持续下滑的背景下,未来的偿债能力将受到严峻考验。
与此同时,公司的存货规模也在快速攀升。从2021年及之前的约10亿元的存货水平,到2022年同比增长127.59%至20.76亿元,再到2023年达到44.03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存货已进一步增长至49.16亿元。这一增长趋势表明,公司在库存管理上可能面临挑战,且部分库存可能并未能迅速转化为销售收入,进一步影响了公司的现金流和盈利能力。
在净利润持续下降、存货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和邦生物的经营压力愈加严峻。尽管如此,公司依然在实施激进的扩张策略,计划增加现有产能,这种战略决策是否能带来长期的回报,引发了大量投资者的质疑。
激进扩张引发市场疑虑
和邦生物近期发行了46亿元可转债,资金将全部用于投资年产50万吨双甘膦项目,总投资167亿元,成为公司历史上最大的一笔投资。可转债自2024年11月19日起在上交所上市,转股价格为2元/股,转股期限为六年,票面利率逐年递增。
然而,双甘膦和草甘膦全球产能严重过剩的现状使得这一扩张计划充满了不确定性。业内普遍认为,在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和邦生物大规模扩产可能导致产能利用率低下,从而加剧公司的财务压力。
此外,和邦生物在历史上的募资记录也令市场对其战略执行力产生了疑问。例如,2015年公司曾计划募集39.31亿元资金用于高性能碳纤维项目,但该项目最终未能实施,剩余资金则用于流动资金补充。此类“募而不投”的行为不仅浪费了资本资源,也削弱了投资者对公司管理层执行力的信任。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从2012年到2020年,和邦生物先后投资、重组或并购了10个实业项目,年均新增一个项目,发展速度非常迅猛。公司产品范围从最初的纯碱、氯化铵业务,逐步扩展到化工、农业、光伏等多个领域,但从目前的业绩表现来看,这些扩张并未为公司带来可观的投资回报。
回购护盘难掩市场担忧
和邦生物的股价表现也反映出市场对其未来发展的担忧。今年以来,公司股价持续低迷,甚至面临低于净资产的风险,目前公司每股净资产为2.12元,截至12月18日收盘,公司每股报收2.21元,总市值为195亿元。
在公司发行可转债的过程中,公司进行了股份回购。2024 年 12 月 16 日,公司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实施了本轮回购计划的首次回购,合计150.3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0.02%,已支付的总金额为344.95万元。
尽管如此,股价依然未能有效回升。这一行为被市场普遍解读为“护盘”之举,加剧了投资者的信任危机。随着股价的持续低迷,和邦生物的资本运作和融资能力也面临巨大挑战,未来可能会影响其进一步的扩张和业务布局。
和邦生物所处的化工、农业和光伏行业竞争异常激烈,尤其是在草甘膦和双甘膦领域,全球产能过剩的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尽管公司试图通过技术创新和成本优势来应对市场挑战,但实际效果尚未显现,未来能否恢复盈利仍然充满不确定性。
光伏领域也是和邦生物的重要战略之一,尽管公司在光伏玻璃及组件领域有所布局,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行业政策变动,光伏投资的回报周期也变得更加不可预测。公司近期暂停的光伏硅片及组件项目,表明其在该领域或有战略调整,但这也进一步加深了市场对其未来盈利能力的担忧。
整体来看,和邦生物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可归结为财务压力、激进扩张和市场信任危机。从财务业绩的大幅下滑到高负债、股价低迷,再到激进投资计划引发的质疑,公司的未来发展充满不确定性。尽管和邦生物声称通过技术创新和战略调整来应对市场挑战,但其能否在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还需要时间验证。在没有明确的战略调整和盈利改善的情况下,公司的投资价值仍需进一步观察。(思维财经出品)■
和邦生物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