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置身零排放、全自动码头——福建厦门远海集装箱码头,智能化桥吊、龙门吊等大型装卸设备林立,无人驾驶集卡有序穿梭。

14号泊位上,远渡重洋而来的国际货轮缓缓停靠,工作人员从货轮上拖出两根电缆,接到码头边岸电系统的高压接电箱上,推上闸刀,岸电取代了船上的燃油发电,开始向货轮供电,从前的汽油味和轰鸣声不见了。

以往船舶靠港期间,都是用自带燃油系统发电,燃油消耗量大、油品质量较低,是港区废气排放的主要来源。有了岸电系统,船舶靠港后,可关闭船上的辅助柴油发电机,转而使用岸电接驳供电。同时,岸电使用时可减少机器轰鸣的噪声干扰,改善船员的生活工作环境。

“这是福建省首个集装箱船舶高压岸电项目,2016年正式投运。”国网厦门供电公司营销部副主任张俊介绍,该项目设计供电容量3000千瓦,可为10万吨级及以下的大型集装箱船舶供电,每年可减少燃油消耗约300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951吨、硫化物和氮氧化物4.8吨。

试点项目成功实施,加之有力的政策支持,岸电建设的“朋友圈”迅速扩容。

2017年,《厦门市靠港船舶使用岸电管理暂行办法》出台,明确港口岸电供电服务费标准由港口岸电供电服务企业制订并公示,对于已交工验收的港口或船舶岸电项目给予奖励。政策出台后,累计发放市级奖励资金1911.8万元,带动岸电建设项目投资额超2亿元,为岸电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保障,有力推动厦门港实现岸电建设邮轮、客运码头全覆盖,集装箱、客滚码头基本覆盖。

今年7月,厦门市实施新一轮港口岸电扶持政策,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促进岸电设施建设使用。10月1日起施行的《厦门经济特区船舶污染防治条例》,明确提出推动港口岸电建设和使用的多项举措。

“去年以来,我们走访了多家码头和航企,详细收集分析船舶岸电使用的深层次难点与堵点,推动船舶污染防治条例发布实施,通过立法形式推出船舶使用岸电促进举措。”厦门海事局危管防污处四级主任科员李筱莎介绍,海事部门还推动厦门市出台奖励政策,降低岸电使用成本,同时加强对岸电使用情况的现场监管,督促靠港船舶岸电应接尽接。2024年1至10月,厦门港靠港船舶岸电使用量达810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12%。

国际邮轮“地中海号”靠泊厦门国际邮轮母港期间,连接岸电时长超73小时、用电超21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200吨,创全国单艘次国际邮轮供电时间和供电量纪录。

今年以来,厦门邮轮旅游迎来强劲复苏。“厦门海事局积极推进靠港邮轮使用岸电,岸电使用量较去年增长10.6倍,促进厦门港绿色低碳发展,有效提升厦门湾空气质量,协同推进降碳减污、保护碧海蓝天,同时激活了邮轮绿色发展动能,让邮轮经济‘热起来’,引领海上绿色低碳出行新风尚。”李筱莎介绍。

站在港口向外远眺,大海蔚蓝、白鹭翻飞。放眼厦门港,越来越多的绿色设备,使码头从碳排放大户,转变为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力量。

(本文刊发于《人民日报》2024年12月20日7版)

内容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