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曾经的山东首富,此人在巅峰时刻,坐拥700多亿资产。他甚至还承诺,要让自己公司的16万员工,每人都拥有一套房。
然而,花钱如此大手笔的他,却只用着一个200多元的手机,其节俭之风令人感到自愧不如。此人究竟是谁?他又有着怎样跌宕起伏的创业经历?
什么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
开头讲到的这个人,名叫张士平。在成为山东首富之前,他还只是一位平平无奇的油棉厂工人。
18岁那年进厂以后,张士平靠着做事认真、做人勤恳的态度,在厂里拿到了30、40元的月薪,让一众工友羡慕不已。
由于张士平在工作上一丝不苟,他也因此一路升迁,先后担任了该厂的车间主任和副厂长。
如果按照正常发展,张士平这辈子估计也就在厂里止步了。但张士平显然是个有抱负的人。1981年出任厂长后,张士平开始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打算将厂子的利润进行最大化变现。
那时候山东的厂子几乎没有做油料加工的,张士平瞅准这个机遇,开始疯狂收购大豆、花生和棉籽,将其作为厂子翻身的杀手锏。
靠着张士平的三寸不烂之舌,他成功说服几十名职工,让他们掏出家底,去购买榨油设备和织机。
而张士平的做法也应证了王健林的那句话,“什么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
一把梭哈以后,张士平的油棉厂,在1984年的时候,直接把利润做到了400多万,一举夺得全国供销系统工业利润的第一名。那时候的张士平,可谓是风光无限。
进行魏桥集团产业布局
当然了,张士平的理想远不止此。到了1994年,张士平又去往山东邹平县的魏桥棉纺织厂,打算重开一条新商业路线。
那时候的魏桥棉纺织厂,长期处于亏损状态。面对这种情况,张士平大胆采购被淘汰的棉纺锭,从以前的1.6万个,攒到了10.5万个。与此同时,他还不断收购其他的亏损纺织厂。
到了1998年的时候,魏桥棉纺织厂的生产能力,已经扩大到了33万锭。在这种情况下,全国范围内有将近一大半的棉纺织生产,都是出自于他手。而张士平也因此获得了“亚洲棉王”的称号。
占据上游产业优势以后,张士平便开始布局中游和下游产业了。为了降低企业的用电成本,张士平开始投资建设自备电厂。
相比于其他承建单位,魏桥集团的建设速度,堪称神速。比如建设一个21万千瓦电厂的时候,当时同行业组建的平均时间是20个月。
而魏桥集团只花了10个月,就将其建起来了,速度之快惊煞旁人。
除了开发电厂以外,魏桥集团又上马了许多印染项目。靠着这些印染项目打下的基础,魏桥集团后面发展了超过2000多个品种的布料,其中有60%的布料都属于高技术棉布。
在这个基础上,张士平又开始进军氧化铝产业。他不断对铝矿等资源进行布局,最终,经过张士平的一番操盘,魏桥集团已经形成了纺织和铝电互利互补的产业格局。到了这个时候,就是攻城掠地、开疆拓土的时刻了。
获得银行的青睐
当然了,集团扩张最需要的东西,就是钱。那张士平的钱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关于这个问题,就得讲讲他曾经力挽狂澜,并获得获得银行青睐的小故事了。
那时候魏桥集团刚刚兼并滨州一棉。张士平发现,滨州一棉的亏损额度,居然高达6000多万,其拖欠的贷款更是达到了3800万。
像这个烫手山芋,无论是给到谁,心里都闹得慌。
按理说,张士平当时最好的做法,就是将滨州一棉给转手卖掉,这样才能把损失降到最低。
然而,张士平却反其道而行之,二话不说就把滨州一棉欠下的银行债务,全部揽了下来。这一波操作,直接让周围人看傻了眼。
随着滨州一棉在兼并当年盈利2000多万,以及第二年盈利4000万,众人这才开始佩服张士平的战略眼光。
银行看到张士平如此信守承诺,于是纷纷向其抛出橄榄枝。就这样,张士平成功打开了自己的财路。
荣登山东首富宝座
有了钱以后,接下来就好办事了。2003年,魏桥纺织集团正式更名为魏桥创业集团。该集团旗下有两大子公司,一个负责纺织,另一个则负责铝业。
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这两大子公司相继上市。到了2015年的时候,魏桥集团开始超过世界铝业巨头,俄罗斯联合铝业公司。而张士平也一举拿下了“世界铝王”的称号。
靠着纺织业和铝业的不断发展,如今魏桥集团的总资产,已经高达3332亿。而张士平更是以767亿的身价,荣登山东首富的宝座。
承诺给16万员工分房子
当然了,张士平有了钱以后,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胡吃海塞。相反,他经常把钱用在福利建设上面。
比如张士平曾给自己的16万名员工做出承诺。他表示:“凡是魏桥集团员工,居有其屋,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子女有学上”。
而事实也正如张士平所说的那样。如今魏桥集团的员工住房总面积,已经达到了670多万平方米。其中面积最小的房子,都有90平米。
而且按照张士平的要求,这些房子都是三室一厅,这样一来,员工就可以和家人们住在一起了。
除了给员工提供房子外,张士平还给员工们连了8所幼儿园,让1万多名员工儿童可以在里面嬉戏打闹。
不得不说,在做老板这方面,张士平确实算得上是慷慨大方。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张士平对外慷慨解囊,但他自己的生活却是十分的节俭。比如张士平常年使用一台200多元的老手机。
在他看来,手机是用来打电话和发消息就行了,至于其他花里胡哨的功能,他并不感兴趣。
如此看来,张士平确实已经活出了自我,超然于世外。他对集团和社会所做出的贡献,值得许多人为之颂扬。
结语
近些年来,杰出的企业家不计其数。尤其是像张士平这类懂得回馈社会的企业家,更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大宝藏。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为全行业立下了一个笔直的标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