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痛心的消息传来。

12.17日,“空间天气”公号发布消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著名空间物理学家和空间天气学家、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研究员张效信博士,因遭遇交通事故,于2024年12月15日18时5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62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故发生时,张效信博士乘坐在单位派出的公务车上,行径三环路时,一辆重型货车突然失控,猛地变道冲向公务车。巨大的冲击力直接把公务车撞到严重变形,车都变形了,更别说人了,张效信教授没能抢救过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调查发现,重型货车司机因疲劳驾驶酿成了这一悲剧。

细细想来,这场车祸也是疑点重重,北京三环这个路段,对货车一直都是限行的,不管是本地货车还是外地货车,都有严格的限行,这辆货车又是如何进入的呢?

恐怕深究下去,事情绝对没有这么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单看国家气象中心发布的长讣告就足以证明张效信博士在气象学领域的含金量有多高了。

张效信,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理论物理专业,随后又考入了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空间物理专业的研究生。

物理一直是他的强项,研究生毕业之后,张效信工作了13年,直到2003年去到美国Auburn大学读博,继续攻坚空间物理专业,同时兼修了计算机硕士学位。

如此优秀的履历,美国敞开双臂欢迎,但张效信毅然放弃美国绿卡,,接受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的邀请回到中国,担任中国气象局特聘专家,全身心投入我国空间气象事业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国的这些年,他的研究成果不断刷新记录,首次建立了一个基于大量观测数据的三维全球非对称特性和双峰结构。

担任嫦娥极紫外相机探测数据应用研究的责任科学家,研究月基等离子体层图像反演等离子体层的方法。

提出了基于风云二号卫星遥测信号的电离层闪烁监测方法和监测设备,并在四个卫星地面战安装运行。

作为风云卫星空间探测的负责人,提出了在风云三号卫星搭载空间电离层气辉大视场探测载荷——广角极光成像仪的建议,并成功实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专业术语在外行人眼里就跟天书一样,但张效信博士不只是会研究空间物理,他也是位受人喜爱的客座教授。

他经常利用业余时间,给全国中小学生以及空间物理相关社团开展科普讲座,用深入浅出的方法教授科学知识,听过张效信教授讲课的都对他赞不绝口。

张效信教授对于物理的学习和探索始于热爱,终于研究,他一直致力于推广和科普气象学知识,气象学除了预测天气外,到底还有什么作用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熟知的天气讲起, 日常播报的天气预报能够帮助人民及时因对自然灾害,如台风、暴雨、洪水等,从而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指导农业生产,农作物的生长好坏与天气密不可分,气象学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气象参考。

支持交通运输,尤其是在航海和航空领域,气象学就像是船只和飞机的报警器,前方会遇到什么气候,起飞有没有风险?它最清楚了。

此外,气象学对于军事决策也有一定的作用,在古代,诸葛借东风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在现代,军事气象学就是那个能让指挥官们“借东风”的科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分析天气变化,为军事行动提供关键信息。

很多著名的战役,如诺曼底登陆,都受到了气象条件的重大影响。

气象可以被预测,也可以被改变,像人工降雨等,但其实科幻小说里的气象武器是存在的,通过人为改变天气,比如制造暴雨或雾来影响战场环境,这是一种非常规的战术。

人工智能的今天,军事气象更是和科技相结合,无人机、卫星和超级计算机共同合作,为军事行动提供更全面的气象支持。

可以说,军事气象是战场的眼睛,是必不可少的存在。

而像张效信这样的科学家还有很多,希望国家能够再重视一下。

毕竟我国科学家死于车祸的案例不只1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7年的生态学家林鹏院士,2017年的植物学家钟扬教授,2018年的陈书民教授,2023年,杂交水稻育种专家张大兵教授……

他们都死于车祸,难道仅仅是因为我国交通事故死亡率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年12月31日,国防科大计算机系陈书民教授在回安徽六安老家途中发生的车祸不幸身亡。

陈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微电子专家,高尖端武器芯片研发的小组领头人,多次突破美西方国家在这个领域的技术封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历史来看,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就没有放弃过对中国的制裁,其中最狠的一次当属上世纪90年代。

1991年苏联解体后,为了遏制中国发展,美国联合国际上众多国家对我国进行集体制裁。

在军事上,美国从北边的日本群岛到南边的菲律宾群岛,大肆建立军事基地,构建第一岛链,遏制中国向远洋发展。

1993年银河号事件,1996年美国航母战斗群来势汹汹,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9年,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正如中国前外长钱其琛先生在《外交十记》一书中回忆的那段艰难的岁月,“当时中国在国际上真的非常困难,外资撤资、技术封锁、贸易禁运,中国在90年代初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也正是因为美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导致了当时我国在研制的某新型战机因为缺少核心芯片,所以进展受阻。

为了摆脱这种困境,国防科技大学陈书明教授团队临危受命,在没有先进的绘图软件工具的情况下,整个芯片设计只能靠手工绘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便这样,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陈教授的团队就研制出了我国首款用于战机的芯片,实现了战斗机核心芯片的国产化替代。

此后,他和他的团队又研制了十余款芯片,批量应用于我国战机、军舰、导弹等军用武器装备。陈教授在车祸中不幸遇难,让人扼腕叹息。

如今张效信博士的逝世更是让人不寒而栗。

“第三次世界大战”早已拉响,顶级科学家们成为对手的眼中钉,肉中刺,祈愿他们平平安安!

本文作者 |南舟

责任编辑 | 小可

策划 | 小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