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的一首《游子吟》描绘出了多少人心目当中母爱的形象。从小到大,母亲照顾我们生活起居,为我们做饭,为我们洗衣服。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都有幸在这母爱的沐浴当中长大。
但是正如冯梦龙《醒世恒言》当中所说的:“天下无有不散筵席,就合上一千年,少不得有个分开日子。”随着时间的流失,我们渐渐羽翼丰满,也到了要自己到外面世界搏一搏的时候了。我们离开家庭,离开母亲,到很远的地方读书、学习、工作。
也许我们会在繁忙的琐事当中,忘记留在家里的母亲。但是,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当我们感受到生活的荒谬与艰难的时候,当我们在一个个漫漫长夜独自啜泣流泪的时候。
如同罗曼·罗兰说的那样:“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无论相隔多远,无论岁月过去了多少,母爱始终会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给饱受生活严寒的我们一丝温暖。
漂泊在外的游子啊,无论你身处何地,无论你在为什么而奔波,一定不要忘记了你家中的老母亲。即便所有的人都忘记了你,你的母亲也不会,哪怕过去了二十多年。
回家探亲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相信很多人都曾经读过这首余光中的《乡愁》。对于每一个游子来说,故乡承载着我们太多太多的回忆了。
乡愁是我们小时候爬过的每一棵树,是我们村落里每一个朋友,是家乡饭菜里那独特的味道。我们对家乡的思念是那么的深,那么的浓,但故乡对我们来说又是那么的遥远。
建国之后,阔别家乡已久的曾思玉终于可以抽出时间,回到自己的老家江西省信丰县去看一看了。曾思玉在1927年参加革命之后,先后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在1931年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员。
曾思玉参加过长征,也打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诸多战役。曾思玉在军中的地位也逐渐得到了提升,从最开始的宣传分队长,一直到了后来的军长,武汉军区司令员等。但是他的成长道路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正如罗曼·罗兰曾经说过的:“生命是建筑在痛苦之上的,整个生活贯穿着痛苦。”在漫长的参军生涯当中,曾思玉经历了上百场战争,遇到了诸多危险的情况。但是曾思玉往往能够在困境当中找到解决的方法,并且成功逃脱。
在平津战役当中,曾思玉就用自己巧思极大地推动了战局的进行。当时曾思玉受到命令,要求曾思玉带领四纵队作为主力攻击困在城中的敌军。但是敌方依靠坚固的城池,稳扎不动。
曾思玉通过几天几夜的思考,决定用山炮、野炮等统一使用,组成“重型炮队”,集中火力攻击东城门,打破僵局。这个方法果然有用,曾思玉成功攻下了城池。
这样的一个传奇人物,回到自己的家乡,看到的景象不是人们欢声鼓舞庆祝自己的回来,而是一排排因为战事损坏的房屋。看到眼前这些惨状,曾思玉的心理自然是如同刀割了一样难受。
正在曾思玉驻足观望的时候,一个熟悉的生音传到了耳朵里面。“辛龙宝啊(将军乳名),我家一清没有一同跟你回家看看呀?” 问话的人,是曾思玉之前的战友、参与革命的引领者郭一清的母亲。
看着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曾思玉心中更是悲伤无限。但是,由于战后的阻隔,曾思玉和郭一清分开之后,两人之间也没有了联系,曾思玉只得对她说回来问问。这一问不要紧,郭一清早在1930年6月的一次战争当中牺牲了。光荣革命
作为当时信丰县最早的共产党员,郭一清也是从很早开始就加入了党的运动当中。在他读中学的时候,他就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25年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在其中担任支部书记,后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党的领导下,郭一清积极参与、组织各种活动。他先后担任了信丰暴动总指挥部的总指挥,率领农民军发生暴动,组织农民军队攻打信丰城;他还担任过红军第二十六队的总队长,并且参与过诸多场战争。
但是郭一清就没有曾思玉那样的好运气。正如昆体良曾经说过的:“战争似乎就意味着血和铁。”年轻的郭一清就在一次战斗当中为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的鲜血。
那是1930年的6月份,当时郭一清担任红军第一总队的政治委员。在7月份的下旬的时候,郭一清所在的红军第三军团接到命令要拿下长沙。但是正如巴斯德所说的:“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头脑的人。”
战场上,每一个人在每分每秒都在面临着死亡的威胁。每一个人都为了自己的生存做出了大量的准备。我们希望自己活下去,敌人也希望自己活下去。在7月25号的时候,红军部队就在长沙浏阳门外遭受到了敌人的阻击,情况十分危急。
赫塞曾经说过:“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在这关系着部队生死存亡的时刻,郭一清没有丝毫的退缩。
他高声大喊着:“同志们跟我来,冲上去消灭敌人!”。在郭一清的带领下,无数红军涌向了敌人的阵地,并最终击溃了足迹的敌人。但是不幸的是,郭一清在追击敌人的时候,不幸身亡了,年仅28岁。
也许很残酷,但战争就是这个样子。由于当时还是战争期间,没有办法将郭一清送回老家安葬。于是,在彭德怀的安排下,郭一清和其他在这场战斗当中遇难的战友一起被安葬在了离他们战场不远的地方——浏阳门外七里巷当中的一个秘密地方。彭总回信
韩寒曾经写到:“绝口不提不是因为忘记,而是因为铭记。”虽然过去了这么多年,也没有人告诉郭一清的母亲,她的儿子已经阵亡的消息。但是并不代表着人们忘记了郭一清的离世。
曾思玉在从老家回来之后,将郭一清母亲拜托自己转交给自己的信件给了彭德怀。看到这封信上的内容,彭德怀伤心不已。
不久,彭德怀就写了一封回信。在信中,他写道:“一清同志是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早期信丰县委的领导人之一,是我的战友。他不幸牺牲,安葬于浏阳门外七里巷附近,当时因环境险恶,为避免敌人掘尸而未立碑,与其他牺牲的同志埋于一起,日久已难以辨认。惟郭一清同志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坚决勇敢、艰苦奋斗之精神,将永远留在人间,值得我辈学习!”。
郭一清的母亲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儿子,也许也没有机会到郭一清安葬的地方去看一看。但是我想,她的心中一定是骄傲的。
自己儿子多年没有回来看望自己,并不是因为忘记了自己,而是为了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郭一清是好样的!
热门跟贴